“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一张广告牌背后的风云与荣耀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一张“中国制造,一起努力”的围挡广告,随着2022卡塔尔世界杯进入淘汰赛的升温而再次受到世界瞩目。
此前,海信在本届世界杯赛场打出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围挡广告引发热议。如今这张广告牌有了新的内容,这一动作不仅被视为海信对之前争议广告的一次“回应”,更是历史首次赞助商企业为特定产业的发声。
不仅是海信,在卡塔尔世界杯的赛场内外,大到场馆建设、水电保障,小到赛事周边、配套服务,“中国制造”和“中国建设”都大放异彩。
新一代中国品牌所展现出的实力与自信正通过海信这张小小的广告牌,向外界传递出中国企业正领跑于世界的底气与信心。
图片
图片来源:海信
    “坐二望一”的关键在于“守正出奇”
海信的口号,是事实,亦有心酸。
将时针拨回至16年前的德国世界杯。彼时,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还是“贴牌闯世界”,依靠“以量取胜”去争夺世界杯经济蛋糕中的“蝇头小利”。而作为世界杯魅力的最佳传播介质,彼时的中国彩电企业也囿于实力匮缺,在行业中蹒跚前行。
然而,海信这个著名的技术派却“不信命”。 
也正是在2006年,世界杯的转播分辨率首次达到了全高清1080P级别。在那段时间,一直潜心研究国际最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的海信,在技术变革前夜,前瞻性地选择了1080P这一技术潮流趋势,并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领先同行半年推出1080P液晶电视,此举不仅推动了整个平板市场技术进步,也因此开启登榜中国市场榜首的历程。
技术创新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无论是液晶模组、芯片,还是引领下一代显示技术,不断向行业的技术“盲点”突围,是海信的行动自觉。
时至今日,海信仍坚持守正出奇以技术驱动,并实现引领。以激光电视领域为例,海信是唯一实现全色激光电视全尺寸覆盖的品牌,其激光电视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在核心技术的芯片领域,海信已推出 5代画质芯片,其发布的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目前代表着国内单颗画质芯片的最高处理能力。
2022年,再战“绿茵场”的海信已不可同日而语。就在本届世界杯开幕前夕,奥维睿沃(AVC Revo)发布了2022年1~10月全球电视品牌监测数据:海信电视1~10月全球出货量达1960万台,同比增长18%,跃居世界第二,这也是中国电视品牌年累计出货量首次进入全球第二。
而自2020年以来,全球电视市场量占率排名前三的品牌中,仅海信保持持续性增长。业内认为,或许经历短暂地“坐二望一”之后,海信迈向“世界第一”的脚步又快了一些。
图片
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灵性
有人说,海信的口号中,既包含了中国式的含蓄,也有属于大国崛起的骄傲。
事实上,翻开中国制造的历史,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似乎有着完全一致的发展路径。公司的成长,产业的崛起,国运的兴盛……这是时代给予的红利。
行至当下,变革时刻也已经来临。随着中国制造在技术、品牌、设计、资金、供应链以及市场话语权上比重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深度认可……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结论:守正而出的中国制造已经无需再“抄作业”,只需自我刷新即可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而海信的成长历程,无疑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参考。
“中国的制造业不但要有韧性还要有灵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蔡剑认为,韧性的概念就是生存,是被动的防御,灵性是主动的进攻。中国的制造业不但要有韧性还要有灵性,否则只有被动防守而不能进攻。
而通过海信,即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韧性与灵性。
一方面是苦练内功。在53年基础显示能力的积累上,海信建立了以芯片、核心器件、软件、显示技术、云平台和应用服务为核心的纵深化产业链,是中国为数不多具备该项能力的企业。这为海信推出持续差异化显示解决方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是勤修外功。2006年,海信确定“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战略,2017年以来,海信在海外并购上迈出三大步:并购日本东芝电视并在15个月内扭亏为盈、收购欧洲厨电巨头gorenje用18个月扭亏为盈、完成对全球汽车空调Tier 1供应商日本三电控股收购。与此同时,在复杂的海外竞争环境下,海信坚持深耕不同市场的本土化需求。如,为热衷澳式橄榄球的澳大利亚消费者针对性开发大尺寸和高刷新率电视;为偏爱金色的中东地区用户添加了可移动式金色画框,可隐藏激光电视主机的电视柜等。
“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和技术。”这句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经典名言,正是对海信技术与用户双轮驱动的最佳概括,而两端同时发力的海信,也拥有了引领市场的基础与可能。
此时将目光再次聚焦于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赛场旁,赫然醒目的“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 中国制造 一起努力”,承载的更是几代中国人的筚路蓝缕凝结出新一代中国品牌的硬实力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