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大多轻症或无症状,复旦儿科专家列出儿童居家防疫要点

图片
“新十条”昨日落地,各地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纷纷发布。不少有孩子的家庭担忧:孩子感染新冠病毒怎么办?发热是否需要去发热门诊?孩子流涕咳嗽,怎样辨别是新冠、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为家长厘清关心的问题。
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多轻症或无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时期成人和儿童的临床数据,绝大部分感染者是轻症或者无症状的,重症病例主要见于一些有高危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未接种过疫苗的高风险人群。
过去一年中,大众已充分了解奥密克戎病毒株的特性,人群广泛接种疫苗、部分感染后,已有一定免疫屏障,因此家里可以储备一些药物,但没必要过度“囤药”。
如何辨别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或者流感?专家表示,无论是新冠、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发病初期缺乏特异症状,都可以表现有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感儿童大多伴有发热,新冠儿童也部分儿童伴发热,流感儿童高热39度以上更常见。
如果孩子近1周内密切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冠会流感病例,居住社区有新冠和流感流行,要警惕孩子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由于新冠和流感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目前医院都可以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帮助确诊。
如果孩子症状很轻,为减少不必要的就医,避免人员不必要的流动,减少继发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儿童监护人可先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形式咨询临床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到医院就医,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如果需要就医,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途中需要注意自己与孩子的防护,佩戴医用口罩,尽量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造成可能的继发传播。
儿童发热咳嗽需要就诊吗?该怎样服药?
居家过程中,孩子发热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热药?儿科医院呼吸科王立波教授表示,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药。世卫组织推荐,2月龄以上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2月龄以下儿童发热禁用任何退热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专家强调,孩子发热了不要盲目去医院,也不需要恐慌。仅有发热,其他症状不严重,均可选择先居家观察。当有高热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精神神经症状时,建议服用退热药,并及时赴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王立波说,大多数儿童急性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无特别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为主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3月龄的婴儿,体温≥38℃或 3~6月龄婴儿,体温≥39℃为严重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
此外,孩子咳嗽也未必一定要用镇咳药。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生理反射,咳嗽时可以排出呼吸道的一些分泌物,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当孩子咳嗽时,家长及医师需积极寻找咳嗽背后的病因,而不是盲目“镇咳”。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仅作为一种对症治疗手段,并非咳嗽的根本治疗,且可能伴随不良反应,仅在咳嗽剧烈、影响孩子日常生活时,经医师评估后可酌情使用。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家长接种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新冠,居家隔离观察期间,家长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或中成药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病症状带来的不适。
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度,给予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口服,按照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范围服用合适的剂量。如果咳嗽、有痰症状明显,口服止咳化痰类药物,幼龄儿童可以同时给予雾化治疗,帮助改善症状,药物选择需要医生处方。
家长还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病情加重倾向,比如高热39度持续3天不退、咳嗽加重、气促、呼吸费力、精神萎靡、拒奶、很激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复诊进行病情评估。
曾玫说,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适用于12-17岁青少年和成人。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不该广泛给儿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面对三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总体上来讲,小宝宝感染以后病情绝大多数还是比较轻的。不过,家人接种疫苗对三岁以下宝宝也是一种保护。这样既可以减少感染,也能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