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疫情防控“松绑” 医院和医务人员怎么办?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即疫情防控「新十条」。
当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6号)。
此前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 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4号)。
新十条打破了跨地区人员流动的限制,要求不再对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明确了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要求除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这是我国防疫政策的一次巨大转折。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尤其是新十条发布后,全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该如何应对?健康界注意到,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对新十条的解读问答(下文简称《解读问答》)。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在12月7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健康界有作部分精简)。
医务人员出现症状怎么办?
对于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医务人员可以先进行抗原检测,根据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和检测结果等,安排进入相应诊疗区域工作或者居家健康监测。
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
如何保障医务人员正常上下班?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短时期大量感染,将造成人力短缺,可能对社会运行和基本医疗服务带来冲击。
「新十条」要求将医务人员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关人员日常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
阳性感染者如何实施分级分类就诊转诊?
构建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科学统筹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医联体之间的空间布局,明确高水平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实施健康监测,提前摸清底数,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见下图),以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案管理。
图片
图片
发现患者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家庭医生应当指导其到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就诊;若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则应当在医联体牵头医院指导下,及时转诊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指导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阳性的,及时按照以下分级原则进行管理和转诊:
(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或居家自我照护,必要时给予口服药治疗,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
(2)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治疗。
(3)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危重型病例收治于ICU病房,重型病例收治于亚ICU病房,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于普通病房
(4)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转诊至与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
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
此外,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表示:有一些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就诊,同时在就诊过程当中发现他是新冠阳性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有的基础性疾病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因为这类患者的疾病要按照专科疾病进行救治,才能最大化地让患者的健康受益。
所以,我们要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要优化诊疗流程,同时设立缓冲区域,以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他们救治的效果。
门急诊如何做好预检分诊?
各医疗机构要继续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通过预约诊疗平台、现场出示等多种方式,查看就诊患者 48 小时核酸检测结果。
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
对于急诊就诊患者不得以没有 48 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有 48 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 48 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
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并开展相应诊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通过扩充区域、增加诊间、充实医疗力量等,进一步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未经卫生健康部门同意,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关闭发热门诊。
医疗机构要确保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得因收治阳性患者影响常规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特别要做好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基础疾病、肿瘤放化疗等患者的医疗服务。
要加强医务人员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发热门诊如何接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表示: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医生要询问一些病史,特别是症状、病程,同时做一些医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检测,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判断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还是其他疾病。
同时,因为我们要求发热门诊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所以对他的转诊,转到哪些科室、哪些地方进一步就诊,都有一系列的安排。
发热门诊是鉴别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这几年我们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按照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而且要保证全天候开放。
第二,进一步扩充发热门诊区域,增加诊室数量,同时还要配齐医务力量,能够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特别是秋冬季,不仅新冠患者有一定的发热比例,同时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所以发热症状的患者就医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让老百姓知道就近的医疗机构哪家设有发热门诊、开诊情况。
第四,在发热门诊,通过鉴别一旦发现有阳性感染者,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进行下一步救治。
住院患者收治流程应如何优化?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经临床观察,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
「新十条」要求对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此外,各地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
医疗机构要对入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入院后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
要重点关注 65 岁以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且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免疫的患者,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核酸阳性,要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加强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院区、楼栋、病区或病室)收治核酸阳性患者,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对住院患者仍然严格执行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固定陪护人员,陪护期间严格防护、严禁外出。
急诊留观病房患者按照住院患者管理。
如何治疗阳性感染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发布会表示: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先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我们知道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热、咽痛、咳嗽,对于这些症状,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给一些退热药,还有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
第二,抗病毒药物,对于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尽早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的转化。但抗病毒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
第三,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在病毒性感染治疗过程当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有一些很好的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治疗的非常好的选择。
第四,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的救治与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要同时兼顾,不能因为感染了新冠,就停止基础性疾病的用药,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患者,日常的治疗是不能间断的。
我们已经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等药物,包括抗原试剂,进行准备。
同时,通过分级分类的救治,有很多感染者会选择居家治疗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基层的医疗机构,还有药品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这样来保证药物的可及性。
最后也要提示大家,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随着整个工作的部署,无论是在药品销售网点,还是在医疗机构,这些药物是充足的。
冬季如果新冠叠加上流感,如何应对?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发布会表示: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增加防控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优化新冠防控措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重点保障重症和高危人群的救治,更好地统筹新冠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
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新冠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些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
一是疫苗、药物的研发,疫苗接种和药物的储备。重点储备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中药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药物和常规药物。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
三是加强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强化医疗机构、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尽量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
四是凝聚社会共识。
风险区域如何划定?
「新十条」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如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哪些地方还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考虑到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是老年人、幼龄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症风险较高。因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防止传染源引入。
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一旦传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传播和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就医。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
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整理|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