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系列两款抗新冠口服药均在三期临床,上海药物所牵头研发候选新药已先出海

“抗新冠病毒候选新药 VV116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的上市批准。”8日下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透露,研发代号VV116的抗新冠药物目前已完成1项国内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在开展2项临床试验。

事实上,这种核苷类小分子抗病毒口服药,由上海药物所牵头、武汉病毒所等联合研发,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就开始应急攻关。作为VV116研发团队成员,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蒋翔锐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会上,向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及各地医学院校等专家介绍了VV116自主创新“出海”之路。

去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较好,临床病例人数相对有限,抗新冠药物临床试验走上了“一带一路”,先期进入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2月,VV116提交临床试验申请,9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10月即启动临床研究。当年12月,就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准上市使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VV116国内临床试验进展也是基本同步进行。蒋翔锐介绍,去年1月提交临床试验申请,11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当月就启动了一期临床研究。今年,科研团队仍紧锣密鼓推进试验研究、申请报批等程序。目前,由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共同承担该药物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现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新药研发团队工作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与VV116同属VV系列的,还有一款基于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抗新冠病毒候选新药VV934。在转让君实生物、旺山旺水等制药企业合作开发后,研发代号有所改变。同样,该口服新药也已在三期临床开发中。报道称,全球进展最快的3CL蛋白酶抑制剂是辉瑞生产的可口服抗病毒候选药物,并已获紧急使用授权。

专家认为,自主研发的两款VV抗新冠药物,针对病毒生命周期不同的关键且保守靶点开发,成药安全性较好。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发挥各自临床特色,而且具有“联合用药,相得益彰”的疗效预期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