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虹口区委副书记杜松全: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切实提升虹口城区软实力

图片
记者:在上海新市域格局中,北外滩是“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是市中心唯一一块可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如果说陆家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北外滩就应该成为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一个标杆。虹口应如何通过党建带领工建,引领更多职工群众,为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加快推进北外滩开发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杜松全:虹口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的战略目标。按照市委“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要求,北外滩已经成为上海中心辐射的“新引擎”,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的虹口全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正迈上新台阶、走出新步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更多产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奋斗贡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劳动模范和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
为此,虹口工会要在党建引领上常抓不懈,运用各种载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职工群众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根基。以党建带工建,不断强化组织力、引领力、凝聚力,确保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切实将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要在服务中心工作上干在实处,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产业工人队伍优势,全情投身虹口北外滩开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强化使命感召、激发担当作为,为推动北外滩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
要在比学赶超上走在前列,通过立功竞赛的撬动和带动作用,发扬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号召广大职工群众争先进位、力争上游,在旧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施展工人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实战技能,营造开拓奋发的浓烈氛围。
记者:虹口是“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通过焕新老建筑、老街区,进一步擦亮了“文化三地”品牌。在虹口也有很多红色工运的遗址,他们也是组成虹口独特文化沉淀的一个方面。那么,虹口在更好挖掘红色工运文化,保护红色工运文化,以红色文化引领职工方面有何考虑?
杜松全:虹口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重要区域之一,是我们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文化社会动员和城市地下斗争的重要阵地。区内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文化沉淀,还有上海总工会、五卅烈士墓、陈云“1925书局”等工运遗址旧址,共同孕育了虹口独特的红色工运文化。
1
要切实提升文化感召力
发扬好这些精神、用好这些财富,我们要切实提升文化感召力,深化构建大思政格局,深入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发挥中共四大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犹太难民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作用,讲好纪念五一劳动节大会、人民保安队、淞沪铁路工人运动等工运故事,把“文化三地”凝练在具体载体上、投射到实际工作中。
2
要切实提升城区软实力
虹口精心打造的“社区会客厅”“书香会客厅”“江景会客厅”等“城市会客厅”系列,旧貌换新颜的河滨大楼、雷士德工学院等老建筑,以及和平公园、鲁迅公园打开的城市公园界面,为广大职工拓宽了生活空间和活动载体。我们要继续厚植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以虹口的红色文化为牵引,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切实提升城区软实力,推动虹口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3
要切实提升精神引领力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加强“劳动创造幸福”教育,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引领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域共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6日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等时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这次党的二十大专门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等都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虹口区委将如何更好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以破解更多民生保障难题?
杜松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产业工人队伍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
1
要聚焦民生实事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组织发动职工群众广泛参与零星旧改和城市有机更新、“美丽家园”建设、加装电梯、“三餐”工程等民生实事,切实增强各级工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
2
要维护职工权益
工会组织要牢牢把握好服务职工的基本职责,在不断满足职工需求中体现担当作为。深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加强心理调适,优化重点人群维权服务,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帮扶力度,落实对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特定人群的基本保障。
3
要健全体制机制
优化完善职代会建设和评议监督机制,健全集体协商机制,深化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基层工会队伍建设,拓宽优秀工会干部的培养渠道,努力将各级工会组织打造成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之友。
劳动报记者:李佳敏
本期编辑:王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