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2年开出2000家汉堡店,一匹黑马来势汹汹,超越德克士、汉堡王

图片
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谢璇
编辑丨子钺
题图丨塔斯汀官方
“(项目)很抢手。”某消费投资人表示,塔斯汀汉堡现在很火,想接触项目方不容易。
在本已挤满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以及华莱士的汉堡快餐市场,竟然又挤进了新竞争者。这匹黑马来势汹汹。
根据餐饮数据查询平台窄门天眼数据,人均消费20.36元的塔斯汀,门店数量已达到2716家,超越德克士和汉堡王。
数据显示,在全国性的汉堡快餐品牌中,华莱士以20750家门店,位居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则是肯德基,拥有9192家门店,麦当劳为5666家,德克士为2414家,汉堡王为1438家。
图片
数据来源:窄门餐眼
尤其是在疫情两年中,塔斯汀逆势扩张,开了超2000家门店,这是一个出乎市场预料的成绩。
塔斯汀是如何做到的?
成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
在塔斯汀以“中国汉堡”为核心卖点的门店里,你能看到各种熟悉又陌生的品类:梅菜扣肉中国汉堡、北京烤鸭中国汉堡、麻婆豆腐中国汉堡、小龙虾中式汉堡、辣椒炒肉中国汉堡……
混搭的中式风格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在小红书上,塔斯汀的笔记数量超过1万篇,B站的评测视频也有几百条。
图片
但这不是塔斯汀产品的核心卖点。塔斯汀官网上,其给自己设定的标签是“塔斯汀汉堡品牌-只做手擀中国堡”。
图片
图源:塔斯汀官方
根据官方介绍,塔斯汀汉堡的堡胚秉承了中国传统面点的制作工艺,面团经过48小时、2摄氏度的低温发酵,从和面,到制胚擀胚,再到送入烤箱现烤成型。
“这不是西式汉堡,而是纯中式的。”抖音博主@棒棒鸡丝Vibe 评价,塔斯汀汉堡的面包皮既不松软也不蓬松,而是嚼感很足,很像馒头。
比面包皮更动人的是价格。在大众点评上可以看到,包含香辣鸡腿汉堡和冰柠可乐的“看球专属单人餐”9.7元,北京烤鸭中国汉堡19.9元,培根煎蛋中国汉堡15元,蜜汁手扒鸡29元,活动期间还可能以15元买上2个汉堡。
与标价19-46元的肯德基相比,塔斯汀以其低廉的价格,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打法,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
县城是塔斯汀的重要战场。该品牌联合创始人杨克盈曾表示:疫情对塔斯汀影响并不大,原因之一归功于其进入县城的布局模式。
“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尤其是年轻人有更多时间在本地消费。他们在大城市吃惯了汉堡,正好县城有塔斯汀。今年以来,塔斯汀在周边县市营业额增长很快。”
那么,味道如何呢?
在翻阅评测视频后,我们发现,虽然塔斯汀汉堡口味多样,但评价最高的,仍然是价格最低的香辣鸡腿堡,此外就是藤椒鸡腿堡、原味鸡腿堡等传统经典口味。而主打创新概念的北京烤鸭堡、牛肉堡,则是重点被吐槽对象。
图片
重点被吐槽对象:北京烤鸭堡、牛肉堡
图源:B站UP 美美和乔治
加盟行业专家、加盟评论主理人龙真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不仅是塔斯汀,即便是很多以牛肉堡为拳头产品的汉堡品牌,鸡肉堡的销量都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头把交椅。究其原因,还是价格便宜。特别是塔斯汀这类以外卖为主的餐饮品牌,仅以“好吃”为卖点,很难打动消费者,“价格”才是外卖订单消费者心目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既然要走低价策略,那就只有低价能打动消费者。”
疫情2年
如何开出2000多家店
按照塔斯汀官方的说法,该品牌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国潮概念起了推动作用。
2020年,在“中国汉堡”全新品类的带动下,塔斯汀全国门店数突破500家以上。
这也成为塔斯汀爆发式增长的起点。
2021年塔斯汀签约门店数超过1000家。当年年底,塔斯汀获得了来自源码资本和不惑创投的天使轮投资。
图片
2022年3月,塔斯汀总经理杨兵在内部信中称,该品牌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门店数从55家到1200家的极速飞跃。
如果以2022年12月门店数量2716家计算,在最近9个月,塔斯汀增加了1500余家门店。
杨兵还在2021年年底的一次讲话中提到,该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开到5000家,未来五年争取上市。
在中国汉堡概念的带动下,塔斯汀构建了一个从产品到品牌IP的一整套国潮概念玩法。首先是打造出了品牌专属IP“塔狮”,该形象以中国醒狮为原型。随后以该品牌IP形象进行周边设计、IP联合,与百事可乐联名国潮手办,发行可乐罐手办盒设计。
此外,塔斯汀还推出了古风概念店“十二时辰”,设有时间博物馆、食钟阵、深渊镜、双层亭台等国风特色造景。
但塔斯汀在走上国潮汉堡这条路之前,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
公开资料显示,塔斯汀汉堡有三位创始人:魏友纯、杨克盈、二福。他们均为80后,都有餐饮从业经验,自称为“狮三角”。他们的创业之旅自2012年从江西南昌开始。
从做披萨起家,短时间内塔斯汀发展到十余家店铺。从江西返回福建后,塔斯汀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进入县城。
不仅如此,塔斯汀一直在寻找更大的增长点:汉堡能不能像披萨一样手工现烤?最终确定了制作手工现做汉堡的策略。
2017年,塔斯汀开始推出“汉堡+披萨”双品类产品模式;2018年,塔斯汀推出“现烤堡胚”。
塔斯汀发现,汉堡的增长速度远快于披萨。
2019年,塔斯汀先后注册了“塔斯汀超级汉堡现烤新鲜式”“塔斯汀现烤汉堡”“塔斯汀超级汉堡”,又在确定了中式汉堡的概念后,注册了“塔斯汀国潮汉堡”“塔斯汀中式汉堡”等商标。国潮汉堡的基调就此成型。
60万开一家汉堡店
背后是餐饮加盟的逆势增长
定位于“中式汉堡”的塔斯汀以连锁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并未因疫情停下脚步。
根据塔斯汀官网信息,塔斯汀只开放单店加盟合作方式,店面的实际可用面积为60㎡。加盟费用合计需要369800元,其中包含3.88万元的加盟费,9.6万元的装修费用,总计12万元的设备费用,3万元的物料,9600元/年的线上运营费,营业额不抽点。
此外,加盟商的年龄限制为20-35岁。
图片
图源:塔斯汀官方
在抖音上,多个博主评测过塔斯汀的加盟政策,根据塔斯汀工作人员的回复,其单品毛利为70%,线上毛利55%-60%,综合毛利为60%。门店存活率为96.85%,平均回本周期在8-14个月,门店的保护距离为一公里。
但根据福州、昆明、杭州等地抖音博主和加盟商的实际测算,算上人工、转让费、房租等其他费用,塔斯汀单店的首年实际投入成本约为60万元左右。
抖音博主@倔强的小江 采访到杭州当地一名加盟商,据他估算,其回本周期有可能会在1-2年,大于总部预估的时间。
此外,有业内人士称,塔斯汀手工现制汉堡胚有个重要的缺点,就是人工成本太高,需要多招两个人擀面团。
而消费者吐槽最多的出餐慢问题,或许也与汉堡胚现场烤制的工序时间较长有关。
但加盟商的热情不减。这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疫情对加盟连锁餐饮行业的促进。
过去在餐饮圈有个普遍现象,即做直营的瞧不上加盟的。大部分创业者认为,直营模式更适合打造一个长久的品牌。而加盟连锁则一度被扣上割韭菜的帽子。
但是疫情,却让所有从业者意识到,直营和加盟模式在抗风险和灵活性上的巨大差别。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了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谈到加盟模式时,曾表示,全中国做直营连锁的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非常艰难。而做加盟连锁的品牌,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保持着不错盈利,甚至有些还有非常好的增长。这背后,体现出两个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
一方面是成本结构的差异。直营连锁在真正规范之后,由于要承担较高的税金、社保和持续上涨的人员薪酬,还包括租金和门店投资等固定性开销,导致灵活性特别低;但加盟连锁由于加盟商本身个体户的属性,人员成本相对可控,加盟商自己给自己打工,相对的成本大概会低30%。
30%已是极大的成本差异,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即使营业额可能下降30%-40%,对于加盟连锁而言,依然还是有微利,而做直营连锁的品牌可能会严重亏损。
另一方面是风险承受能力。由于加盟模式是由整个社会更多的资源去共创,有利益共享,同理,出现亏损时,大家一起分担;但对于直营连锁品牌,创造的利润全部属于公司,所有亏损也都由公司承担,很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汉堡为何
在中国跑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在加盟行业专家、加盟评论主理人龙真的观察中,加盟行业在疫情期间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隐性原因,是疫情之后严重的失业问题。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铤而走险做加盟,“不知道这种兴旺是不是畸形,但至少是兴旺的。”
汉堡作为一个产品简单、sku非常少、操作相对简单、且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品类,上可入一线,下可进县城。汉堡在中国有着极高的通用性和成熟度,几乎可以与奶茶相媲美,所以广受加盟商的欢迎。
也正因如此,汉堡市场有着不少体量不输德克士和必胜客的地方霸主——成立于1999年的派乐汉堡,全国门店超过3000家;享哆味汉堡成立于2011年,全国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
图片
图源:派乐汉堡官方微博
“汉堡领域里,如果好好算算账,出几个上市公司,其实很容易。”假设单店月营业额8万元,一个拥有2000家门店的品牌,一个月的流水就可以达到1.6亿。在龙真看来,很多汉堡品牌的整体营业额,都很容易触摸到上市门槛。“汉堡品类里,低于1000家门店的,都是小品牌。”
但为什么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中国没有跑出来一家上市企业呢?
龙真表示,原因就在于财务规范问题。
以华莱士的原材料采购为例。作为一个拥有超2万家门店的大型连锁品牌,华莱士的日常采购量非常可观。但是,出于税务筹划考虑,华莱士的采购是相对分散的。
有的采购,是由区域代理商负责,有的则由总部进行统一直采。
结账系统也是如此。加盟商如果跟总部结算能更好地节省税费,那就从总部走,如果跟代理商结算能更省钱,那就与代理商结算。
方式灵活多变,对税务筹划的考虑也更多。但这种策略,却让公司整体的收入支出都极为分散,缺少统一结算。
在资本介入下,新兴的连锁加盟品牌则早早开始为上市做准备。他们通过总部进行统一采买,统一进行原材料的调配供应,统一收费系统,统一缴税。清晰透明的财务报表,快速的门店增长,新的加盟品牌往往可以快速触摸到上市的门槛。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资本为了追求财务规范,就会导致税费的大幅上升,这吃掉了链条上很多人的利润。很多老牌加盟品牌之所以上不了市,就是因为算账的时候,考虑了加盟商的利益。”龙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