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调整,多款“防疫险”紧急停售,应对新冠感染还能买什么保险?

随着“新十条”发布,包括杭州在内的许多城市迅速调整区域内的防控政策,人们开始真正零距离直面病毒。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了做好个人防护、按指导常备相关药品,有些人还想到了买保险,不过,之前铺天盖地的“防疫险”,这几天正在紧急下架。
如果没有“防疫险”,还有哪些保险产品可以满足疫情新形势下的保障需要?
图片
多款“防疫险”紧急停售
12月9日,水滴保平台的“水滴新冠防疫险”下架;12月8日,华泰新冠疫情保障险和华泰抗疫保同时下架;12月7日,美团保险平台的“新冠抗疫保”下架。这几个均是此前销量比较大的“防疫险”产品。
在腾讯微保、蚂蚁保等在线保险平台,目前仍可正常购买的与新冠相关的保险产品只有寥寥几款,大多为住院津贴,不含门诊、重症、隔离等责任。此前销量大的人保财险“安疫保”已不见踪影,仍在售的“疫安心·防疫保”,特定法定传染病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100元/天,特定传染病重症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10万元,且不保障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保障范围比下架的产品有了明显缩水。
图片
此前的“防疫险”产品大多以新冠病毒肺炎确诊、集中隔离等作为理赔触发条件。一旦不幸确诊新冠病毒阳性或被风控隔离,就可以通过该类型保险产品获得一定的赔付和补贴。
疫情期间,这类产品卖得特别火,特别是“隔离险”,成为疫情前两年各家保险公司发展新客户的主要手段。
随着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等措施相继发布,多地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疫情发展进入新阶段。
杭州一家大型保险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当前的疫情状况,与“防疫险”产品设计时的风控模型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下架了这类产品。
比如目前出现的绝大多数是低重症率、低致死率的奥密克戎毒株无症状感染者,第九版《防控方案》将无症状感染者明确定义为: 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 (味) 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而在“防疫险”设计之初,只要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就会被归为确诊,从而触发“防疫险”的理赔条件。
高级保险规划师、杭州翰乔学社社长陈蕾介绍,这几年与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的保险产品一直在跟随疫情动态调整,其中,购买人数最多的“隔离险”是从今年3月起逐渐退出的,主要原因是赔付率高,保险公司此项业务严重亏损。现在下架的基本上是保确诊的特定产品,这类产品确实已不符合目前的疫情状况。
图片
还有一种情况也要提前准备。
第一财经报道,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新冠患者就诊,这意味着,定点医院以外的普通医院门急诊阳性就诊列会为正常就医,而过去三年执行的新冠治疗相关费用“全额”报销(门急诊及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模式可能会因此调整,也就是个人需承担部分新冠治疗费用。
建议购买医疗险和重疾险
那么,“防疫险”下架后,如果不幸感染新冠,或此前确诊过,还可以买哪些保险呢?
未下架的“防疫险”仍然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泰康防护“疫”(爱家版)、人保大护甲3号Pro成人意外险、平安常青树2022等。这类产品保障期从60天到1年不等,保费低的只有十元,高的两三百元。
图片
陈蕾表示,大家目前最担心的是万一达到重症等严重情况,医疗费的负担以及后续治疗的经济压力。除了“防疫险”,这两个问题还可以用医疗险和重疾险来解决。
医疗险,顾名思义主要解决医疗费问题,普通人可以选择免赔额低的住院医疗+门诊险(譬如0免赔的住院医疗、小额医疗等);老人以及有基础病的人群,优选西湖益联保,投保无门槛,有既往症也可以正常参保和理赔。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百万医疗险或高端医疗险,进一步增强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投保时要看免责是否有除外传染病、保险公司对于新冠的程度要求条件、有无健康告知要求、等待期等问题,此外有些医疗险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限制,如只限二级以上医院报销,方舱医院不可报销。
图片
重疾险可以补偿治疗期间的收入。此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将重疾险的保障责任扩展到新冠重症。
图片
也可以关注保险公司动向。同方全球人寿日前发布公告,启动九项新冠疫情理赔绿通服务,其中包括取消医院限制、取消医保费用限制、免除医疗险等待期和免赔额等,进一步放宽常规产品关于新冠的理赔条件。预计更多保险公司也将出台类似服务。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朱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