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被相信的华为,余承东:华为打赢了一场生死之战

图片
作者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 华为Mate50系列品牌篇视频
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华为终端业务没有退路。
——余承东
2018年11月,华为Mate20 Pro手机在法国波尔多“水之镜”广场投放大型户外广告。一名法国用户发twitter(推特)说:5年前我买华为P6手机的时候,朋友们很不理解。我告诉他们,有一天华为一定会在这里(“水之镜”广场)竖起大大的广告牌。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为自己过去5年一直用华为产品而自豪!
图片
同样是2018年,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华为手机户外广告出现在西班牙广场,吸引上千万西班牙人的关注。西班牙国家电视台一位资深记者评论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外品牌像华为一样,如此自信地根植西班牙文化。”
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企业的成功,但看不到成功背后的逆境,看不到光明背后的黑暗,看不到成名之前的不被相信。
这种不被相信,不仅是外部,也是内部的。
01
不相信华为能三分天下
1987年任正非44岁,他在人生路窄的时候集资21000元创立华为,当时既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国家的支援,连企业名称都是无意看到墙上标语“中华有为”而取的。
华为通过代理香港鸿年的交换机赚了第一桶金,但很快就遭到了供应商的断货。被逼无奈之下,华为被迫自主研发通信产品。任正非说,那时候无路可走,根本不会想不成功会怎么样。在没日没夜的研发过程中,任正非端着大茶缸对员工说,通信市场华为三分天下有其一。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说:当时我们不是特别相信。
一个企业还挣扎在生死线上时,这样的愿景在员工看来无疑是画大饼,客户自然也是避之不及。“为了挽救一个地方的市场,我们市场部的高层领导知道重要客户在一个宾馆与爱立信洽谈,从吃了晚饭就等在大厅,直到深夜一点半,客户出来后,说一句‘没时间’就走了。我们一位博士,在首都机场迎接一个重要客户,由于飞机晚点,在寒风中等了四个小时,这位重要客人到了看有人接他十分高兴,一问不是AT&T,扭头就走了。“任正非这么回忆说。
“华为二十几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及家人才能体会。这不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能完成的,我记得华为初创时期,我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节假日、周末……”任正非懂得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就是凭着堂吉诃德斗风车的这么一股傻劲,华为做成了全球ICT领域的老大。
02
不相信华为能做全球一流手机
华为新员工入职都会组织看一部名为《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在电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一座山一条狗两代人”的故事。大山中的老邮递员要退休,没考上大学的儿子接班继续给千家万户徒步送信。陪伴儿子的也是多年来一直跟随老邮递员的黄狗老二,做山村邮递员是一个苦差事,来回一趟要走230里地。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凭借真挚温柔的情感,触动了每个人的心,也唤起我们童年等待绿背包邮差的回忆。
那个时候的我们想不到、也不相信邮差这一通信方式会消失。一如华为内部不相信2B基因的华为能做成手机,因为当时全球还没有一家公司在 2B 和 2C 领域同时取得成功。
华为起初做手机是有点被逼的味道。“做手机是我们一个偶然的决定,当时把3G卖向世界的时候,没有手机,系统就卖不出去,所以我们就学着做手机。最早的3G手机有多大?日本丰田考斯特,一辆考斯特只能装一个手机,也就是说各个部件加起来装满一辆考斯特,在上海马路上转,来测试我们的基站;然后我们一步步把这部‘考斯特手机’做小……”任正非回忆说。后来华为顺势给全球一些运营商代工做白牌手机,还差点在2003年将手机业务整体打包以7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摩托罗拉,只不过是摩托罗拉临时换将,新的CEO否决了这项交易。
2011 年 10 月华为在三亚召开终端战略研讨会,华为公司高管、领域专家悉数到场,会议最终形成决议,明确“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终端消费者”。并任命余承东为终端业务总裁,他随后立下誓言“要么不进入,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就要成为该领域的王者!”
不过,很快首战失利!2012年,集成了业内最好技术方案、使用新器件最多、被冠以“全球薄手机”称号的P1上市,全球总共只销售了50多万台,销量根本无法与友商竞争,被市场当头一棒。
紧接着开发的几款高端机接连折戟,屡战屡败,团队士气降至谷底,成功变得遥遥无期。同时由于品牌认知度差,大部分手机卖场都不屑于跟华为合作,进入国美和苏宁渠道更是无从谈起。
在需要养家糊口的压力下,华为决定破釜沉舟开发6.1寸大屏手机(当时号称“大屏旗舰”的三星Galaxy Note 3尺寸也仅为5.7英寸),并命名为Mate系列,主打卖点是超大屏幕、超强续航。在Mate1和Mate2业绩平平的情况下,华为内部有人建议将Mate系列改叫D系列或X系列,甚至相关会议已经决策通过叫D7。华为手机产品线负责人李小龙坚持使用Mate这一名称,这是“伙伴”之意,必须做成消费者信任的“伙伴”。2014险被“干掉”的Mate 7(直接跳过了3、4、5、6)终于上市,打出“爵士人生”口号的Mate7不仅外观具有商务范,还领先业界一年加入了指纹识别技术,原计划销售120万台,最终实现全球销售700万台,超出所有人预期。
由此,大屏、强续航、高性能、机身紧凑,逐步成为沁入Mate系列的DNA。2015年12月Mate 8系列上市站稳手机高端市场;2016年Mate 9系列上市,华为和徕卡首度合作,华为Mate系列的影像开始扬帆起航。另外,高端商务旗舰代表Mate保时捷设计版本面市,定价超万元。从Mate 8到Mate 10,华为不断升级处理器、外观、拍照、屏幕等,Mate10首次在处理器中置入独立NPU(神经网络单元),让手机具有AI深度学习的概念。
2018年Mate 20系列上市,Mate 20成为华为首款可以与全球一二对狙的旗舰产品,初步实现余承东提出的“要让全世界用户都知道,最好的产品来自于华为”的愿景,这也是华为首款实现全球销量上千万台的记录。Mate 20 X 5G版是全球第一部双模5G手机,也是国内首款商用的5G手机。
2019年9月Mate 30系列上市,其搭载的麒麟990处理器集成了5G基带并支持5G双模,影像上拥有“主摄+超广角+长焦”的徕卡三摄组合,上市三个月即突破1200万台。在定价600美元的真正高端市场上,2000年华为以44.1%的市场份额超越对手。
图片
华为Mate 十年,是华为及伙伴们一拨又一拨人的冲锋和坚守,其刻上了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创新历史和时代印记,大屏幕,长续航,独特ID、超强性能,麒麟芯片……这些耳熟能详的关键词,构建起全球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超强认知。
03
不相信华为能做芯片和操作系统
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
用这句话来形容华为做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历史或许是贴切的。
2004年任正非对海思总裁何庭波说:“每年给你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一时把何庭波吓坏了,做芯片的事影都还没有,这钱怎么花?任正非说:“怎么强攻,这个要靠你说了算,我只能给你人、给你钱。林彪攻城时,队伍是纵向布置的,攻城的部队,集中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两个主力就从口子进去,向两边扩展。进而又进去四个师,向纵深,向两侧扩大战果。” 
可见,任正非对技术研发的决心!2012年任正非在内部讲话说:“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图片
华为的麒麟芯片同样经历了十年的“攀登史“。其实麒麟芯片自 2012年投入商用时并不被看好。华为D2、P2、和Mate1手机所搭载的K3V2出现功耗高、发热量大等问题;2014年华为正式推出麒麟910芯片,这是华为首款以“麒麟”命名的芯片。到2015年麒麟950系列发布,华为开始进入全球手机芯片第一阵营;麒麟960成为第一款集成全网通基带的手机芯片;麒麟970开启了手机芯片AI算法先河;麒麟980为业界首次采用7nm制程,具有GPU增强功能“GPU Turbo”,也就是余承东之前在微博上透露的“吓人”技术;麒麟990则实现了5G芯片巴龙5000的首次集成;最后就是麒麟芯片的巅峰之作——2020年麒麟9000发布,搭载这款芯片的Mate40系列手机和P50Pro手机在上市后广受好评。如果没有美国的极限打压,麒麟芯片想必已是王者气势。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2022年11月4日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披露,目前搭载HarmonyOS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已达3.2亿,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13%;鸿蒙智联产品发货量超2.5亿,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12%。其实,鸿蒙并不是一款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华为一开始就将这一系统定位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只不过大众更关注鸿蒙在华为手机上的使用,而理所当然认为就是手机操作系统。
一个民营企业做操作系统谁又敢信呢?国泰君安计算机团队在复盘操作系统发展史后,发现一旦某一赛道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确定之后,后来者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性。面对早已稳固的手机操作系统格局,HarmonyOS要在手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挑战的不仅是安卓与iOS这两座早已独占行业多年的高峰,生态的构建则更为艰难。为了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鸿蒙生态,华为提出了三大理念,“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帮助开发者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可分可合,自由流转”可实现跨端连续服务、多端协同;“统一生态,原生智能”则是指HarmonyOS与OpenHarmony统一生态,与三方框架共生共荣,HarmonyOS提供分层,简单易用的AI能力,供开发者快速集成,利用系统预置的强大的AI能力,降低智能应用的开发门槛。在2022年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表示,“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经过四年的发展,鸿蒙生态已经日渐成熟。”
图片
同时,为了加速HarmonyOS推广,华为于2020年、2021年分两次把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OpenHarmony开源项目。过去二十多年中国软件厂商已经错过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话语权,鸿蒙系统迭代到HarmonyOS3.0,如果发展顺利,其从根上保障未来物联网应用生态的安全与繁荣,可能会首次出现由一家中国软件厂商掌握整个物联网时代核心话语权的局面,永久性改变操作系统的全球格局。
04
华为手机是否还能“卷土重来”?
2021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5G手机陷入停产状态,2021年华为手机消费者业务营收1369亿,相比2020年锐减近一半,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急速萎缩,从最高30%跌到8%。
内外悲观情绪一下就来了。美国的制裁可能是长期性的,华为手机缺芯的局面能解决嘛?有鸿蒙系统,但生态能建起来嘛?甚至有机构预测华为将彻底放弃手机业务。以致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说,希望大家可以等待几年时间,华为没有放弃手机业务,没有放弃5G相关业务。
活下去,永远是硬道理。华为说,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简单地活下去,而是要有质量地活下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的问题不是靠节衣缩食能解决的,华为遭遇的是高科技封锁,唯一破局之道就是用研发,把敌人封住的关卡一一冲开!
2022年9月6日,华为Mate50系列终于对外发布,Mate50拥有北斗卫星消息、超光变XMAGE影像系统、创新应急模式、昆仑玻璃、IP68级防水防尘等功能,华为尽管遭受承压遭遇低谷,但依旧带来了一项又一项“业界首次”的创新黑科技。
智能手机的核心能力是通信,传统智能手机的通信能力则需要依赖于通信基站,只有在基站覆盖的地方,手机才会有信号,通信能力才能得以发挥。然而,在巍峨的高山之上,广阔的旷野之间,茫茫的大海之上,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基站。手机虽已经多年发展,却仍存在通信死角。为了突破这些通信死角,华为的研发工程师们研发、设计出了一整套系统,让Mate50系列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也就是说必要时可以救命。
手机市场调研显示,行业内有一半以上的售后案例集中在修复屏幕上。仅仅因为一块玻璃的损坏,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高昂的维修费,把屏幕、中框、和电池同时换掉。为了降低手机意外跌落时的损伤,给广大消费者更可靠、更抗摔的手机使用体验,华为Mate50系列首发使用〝昆仑玻璃〞,让广大消费者真切感受到材料黑科技之美。昆仑玻璃中含有亿亿级的高强度纳米晶体,再搭配复合离子强化注入技术,在玻璃表面形成微米级坚硬保护层,得到高强度晶体与玻璃融合的透明光学材料,最终解决了微晶玻璃材料强度和光学匹配的业界难题,抗跌落能力提升至10倍,能够有效降低手机意外跌落时的损伤,获得业界首个瑞士 SGS 五星级玻璃耐摔权威认证。
长续航一直是华为Mate系列的优势基因,华为Mate50系列通过创新“应急模式”,在1%电量下智能启动聚能泵,实现待机3小时,或通话12分钟,或亮码10次,或扫码4次,满足低功耗应用的应急使用,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
据《财经天下》周刊调查,大量华为高端手机用户,尤其是Mate40系列和Mate30系列用户,一直都在等待华为Mate50系列的到来。9月21日,华为Mate50系列开启首销,一经开售就遭消费者疯抢。“只要华为继续出Mate手机,我就一定买,因为用习惯了鸿蒙系统,而且手机三年了也很流畅。”一名消费者表示。有媒体评论说,华为Mate50系列的回归,或许是重新激活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催化剂。
余承东说:从蹒跚摸索到逐步实现超越,我们无比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华为选择了一条比别人更苦一点的路,并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了下来。最近,余承东在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表示,在做Mate 50之前,内部已经有人告知他不可能成功,成本比别人高,还有被如此多的限制,但是他想要用这款产品来继续证明成功。“Mate 50如果没卖好,那我日子很艰难。当知道它卖得特别好的时候,我们又活过来了,我们又重新回来了。现在相当于我们生死之战的这一仗打赢了。”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我们相信星空会指引泥泞的道路,一如Mate,跟伙伴们在一起,迎风前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华为手机的全面回归!
正如文首视频中廖凡说的:有人相信,灯关了,天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