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 老有所养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依 最美的金昌“夕阳红”

走进永昌县朱王堡镇刘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一派温馨气氛,健康的饭菜和丰富的文娱节目,让村里老人乐开了怀;来到金昌市社会福利院,阳光下老人们或聊天或下棋,其乐融融;进入金川区桂林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个集居家、社区、养老功能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里,许多社区老人在此“养、医、玩、乐”……

养老服务关联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福祉,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持续升级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使老年人不单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享”。

养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老有所依更安心

金川区桂林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坐落于两栋居民楼之间,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小院里,生活照料室、托养照护室、健康医疗室、休闲娱乐室、文化活动室、心理关爱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应俱全,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大屏幕上,闪烁着佩戴智能手环老人的健康数据实时信息……

今年74岁的李廷龙是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的居民,他身患高血压、糖尿病,一周前刚刚出院。子女因为上班无暇照顾,他便来到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日托服务。李廷龙每月只需花120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日三餐、专家诊疗、按摩、泡脚、捶背、拔罐、测血压等服务,还有乒乓球、棋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参与。

“这儿真是个好地方!”来这里一个星期后,李廷龙由衷地赞叹,“这儿不仅看病方便,吃饭也经济实惠,而且护理人员的服务技术很专业,态度也非常好,很适合老年人特别是独身老人养老。”

桂林路街道下辖宝林里、宝星里、昌文里和昌福里4个社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4723人。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去年12月,这个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能够为辖区老人提供短期照护、助餐配餐、膳食供应、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同时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大学、老年食堂等社区服务功能区,进一步增强了街道为民服务的承载能力。

桂林路街道还为辖区100名独居、空巢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设置健康监测、紧急呼叫、实时定位等功能,如遇突发情况,子女可通过手环实现精准定位,快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桂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丹介绍说:“依托桂林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分类关怀机制,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现实,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18个(其中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69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50个,养老服务网状运营模式初步形成。

同时,根据老年人需求,投资1600万元建成市社会福利院二期养老服务项目,配置养老床位92张。投资3600万元,以民建公助民营方式建成永昌县清河敬老院,配置养老床位320张。投资5.4亿元的八冶康颐养老康复中心项目,一期400张基本保障性养老床位已投入使用,1970套居家养老住宅已投放市场,二期和三期项目正在建设。

如今的金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食堂数量不断增多,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逐渐形成,全市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心仪的养老服务机构或服务方式,尽情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农村互助养老“幸福圈”

老有所养有保障

中午12时,永昌县朱王堡镇刘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内,午饭准时开饭,10余位老人陆续来到餐厅。“我每天中午和下午都来这儿吃饭,这里的饭菜可口,价格又便宜,一顿饭只要3块钱。”82岁的李玉录老人对现在的养老生活十分满意。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全市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采取“村级兜底”模式,以“财政补一点、乡镇扶一点、部门助一点、村级筹一点、能人捐一点的‘五个一点’”筹资方式,确保互助院有效运营。每位老人每天吃午饭、晚饭只需交5至6元的食材成本费,不足部分由村集体经济“买单”。老年餐厅的运行,有效解决了独居、留守、高龄、残疾、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

在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除了提供便利的饭菜,老人们还可以进行打牌、下棋等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互助老人幸福院已经成为很多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互助共养老”的乐园。

近年来,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特点,我市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推进农村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还探索创新构建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农村互助养老“幸福圈”。

——建立“孝善基金”,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钱”。按照“子女尽孝、社会善助、政府引导、家庭为主、村民自治”的原则,探索设立“孝善基金”,鼓励子女按照每位老年人每月100元或200元的标准缴纳赡养费,各村通过村集体收入补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慈善资金资助等方式筹集奖补资金,形成了“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村集体经济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文明股奖励”的农村孝善养老新模式,有效筹集到农村老人的吃饭钱。目前,全市共有70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

——建设周转用房,解决农村老年人“居住难”。根据永昌县村社居住分散的特点,按照“产权归公、免费入住、循环使用”的原则,由政府统一修建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公建民住用房,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免费供老年人使用,重点保障特困、高龄、低保、困难退伍军人等住房困难老人。目前,全市已建成102个集中居住点,住房1000多套,入住老人810人,受到了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购置配餐用车,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难”。为解决行动不便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配发27辆送餐车,建成老年配餐就餐室72个,构建了“老年幸福餐厅+老人预约订餐+上门助餐服务”的配送餐服务网络,切实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吃饭难疏通了“最后一公里”。

——推进“医养融合”,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永昌县清河敬老院依托市县医疗资源,成立了“永昌县天颐医养康复中心”,开办康复科、疼痛科等科室,在满足入住老人需求的同时,为周边乡镇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被老百姓称赞为“开在家门口的便民医院”。乡镇卫生部门为辖区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和慢性病跟踪服务手册,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实现养老和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

——推行“时间银行”,解决农村老年人“照护难”。积极推行“时间银行·公益志愿”项目,成立了公益志愿服务队和服务小组,对农村困难老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抚慰、生活照料、定期探访结对照护服务,在自己年老后用存储的时间兑换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循环养老。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60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认可。

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老有所乐新生活

走进朱王堡镇新堡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悠扬的歌声便传入耳朵。

新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闫文才告诉记者,唱歌的是新堡子二社的朱凤兰老人。自从互助院建成后,她便风雨无阻,每天都来练歌、练舞,还带动其他老人一起参加,现在已经成为互助院里的一道风景线。

“刚开始我是在手机上学唱歌,后来在互助院里遇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老人,于是就和她们一起练习,现在唱歌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过花甲的朱凤兰依旧精神矍铄,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6位老人加入进来,组成“七朵金花”合唱队,逢年过节或者其他活动,都少不了“七朵金花”的身影。

在金川区昌文里社区,依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开办了老年大学、社区党校,开设了健身操、书画、舞蹈、编织、诵读、手工等课程,让老人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

每天下午都是昌文里社区老年大学的活动时间,老人可以在里面上手工、跳舞、唱歌、打乒乓球等课程。社区老年大学,不仅能让老年人学习交流、充实文化生活,还能通过建立社交平台结交朋友,让老年人从足不出户到广交朋友,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

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如何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不掉队,生活得更舒心、更有保障?“智慧养老”提供的更贴心、更有个性的养老服务,已开始崭露头角。

来电接听、记录客户需求、整合对接资源、配发订单……在金川区富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听热线电话,有条不紊地接单、派单。

“我们安排专人每月4次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类、家政便民类和情感陪护类等服务,主要是保洁、洗衣做饭、聊天等。”该中心经理杨馥羽介绍,“中心主要面对经济困难老人开展服务,通过为老服务专号‘12349’接受老人求助来电,根据老人需求派工,并对服务全程跟踪、监督、作出评价。”

今年以来,我市民政部门围绕服务模式精准发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内容,向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支持医疗机构提供“移动式”康复、护理、药事等居家康养服务,更好满足多层次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这些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银发”显担当 养老变“享老”

老有所为展风采

在金昌市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最新理论和百年奋斗故事,打牢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爱党报国的志向;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他们就是活跃在校园、社区内外,深受大家爱戴的关工委“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一大早,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的银发志愿服务队便带着最新的党报党刊,来到社区内行动不便的居民们家中开展“送学上门”志愿服务活动,与居民们学政策、谈理论、聊生活……

在桂林路街道,像这样积极活跃的志愿服务小分队还有近30支,为延伸服务群众路径,桂林路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推行了“党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挖掘整合辖区单位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和退休文艺工作者等人力资源,打造了“蒲公英的守望”“宝星愿”“金牌店小二”“红色联盟”等4个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政策解读、敬老爱老、帮孤助残、文明倡导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将暖心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而宝晶里社区则利用辖区“四多”(老年人口多、离退休党员多、青少年多、文化资源多)特点,探索打造“五老”工作室,开展“乐学微课堂”“小板凳课堂”“龙周志愿服务”等特色服务活动,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队伍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育民为目标”的工作模式,确保广大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银龄展风华”。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争当学习先锋、服务先锋和文明先锋,让离退休党员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贡献正能量,实现“离岗心系党、退休不褪色”。

发动离退休党员下载安装“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平台,及时关注“甘肃老干部”“金昌老干部”等微信公众号,让老党员在“指尖上的学习阵地”开启“云学习”。

发挥离退休老党员张有学、杜春立、金定国、刘生莲等宣讲员作用,组建成立“草根”宣讲队伍,精心编唱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曲小戏100余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利民政策、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等宣讲到居民群众中,定期在各居民小区开展“草根宣讲”志愿服务活动80场次,累计受益群众多达1.8万余人。

发挥各党支部核心作用,开展“圆梦微心愿”“送温暖送关怀”“六助六送”等暖心服务活动,让离退休党员心怀大爱做小事、做实事,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市关工委在巩固原有“五老”队伍的基础上,广泛动员新近退休、有专长、有热情的14名老同志组建成立了“夕阳红”宣讲团,推荐8名老同志加入省级“五老”宣讲团和关爱团,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通过理论阐释、党史宣讲、主题实践等形式,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老少携手学党史 薪火相传颂党恩”“翰墨传承红色基因 老少共书中华经典”“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12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000余人次。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我市将持续推进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拿出更多关爱老年人的实招,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记者:厚银娟

编辑:王钰莹            责编:闫   瑾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