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民政局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服务对象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
近年来,六盘水市民政系统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服务、困难群众救助等重点工作,把提升服务对象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执政为民、夯实基层的根本追求,全力推进民政服务提质增效。
搭建好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提升服务对象安全感
构建政策“保护网”。2021年以来,六盘水市区先后制定印发了《全市未成年人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构筑未成年人“社会综合保护防线”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六盘水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逐步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扩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保护环境。全力推动4个区(市)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转型并运行,逐步形成“一核引领、四地协同”的新模式。持续聚焦四类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预防未成年犯罪、未成年受害人特殊保护、早婚早育专项治理、未成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等5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6大专项保护行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织密纾困“排查网”。充分依托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整合市、区、乡、村网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发动各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级儿童督员、村级儿童主任,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和关爱保护政策宣传工作。建立市、县、乡三级困境未成年人信息台账,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和入户回访,构建“纵向到底”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结合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市的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全面走访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累计开展排查走访孤儿5976人次、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19682人次、留守儿童81456人次。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及时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今年以来,累计将29168名农村未成年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将72名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范围。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1032人次,对591名留守儿童开展亲情慰问。三是汇聚关怀“爱心网”。持续深入实施“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不同的风险等级和被监护情况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市县两级关爱服务中心、社会保护中心,投入资金315万元新建儿童之家45个。与多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诊疗上门服务”通道和“就医绿色救治”通道,为集中养育儿童提供医疗保障。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六一”期间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通知》,带头开展“爱心陪伴·健康成长”系列关爱活动。全市民政、教育、妇联、纪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红、青、蓝、绿”庆“六一”系列活动,在“六一”期间,共开展大小慰问200余场次,累计走访慰问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发放爱心包、文具等价值300余万元的慰问物资。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专项活动100余场次,发放未成年人宣传资料5万余份。为考取大学的孤儿申报1万元/人/年的“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2022年发放助学金145万元,帮助145名孤儿继续完成高等教育学业。
维护好老年人群合法权益提升服务对象幸福感
一是持续完善养老基础设施。近年来,六盘水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性、福利性功能,通过新建、改扩建、改造提升等方式,累计投入1.68亿元建成农村敬老院75所、农村幸福院371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04个、社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家、护理型城市老年养护楼3所,建成各类养老床位20328张、护理性床位7243张,实现全市乡镇养老服务机构和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5张。今年,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提质、改造17个养老项目,建设护理床位630张,完成21个区域性农村养老机构消防改造。通过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培育一批),构建了城市“县区综合性护理型养老机构—街道嵌入式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县级区域性养老机构—乡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村级农村幸福院”的一体化城乡养老设施网络新格局,为建设康养胜地和“家门口的养老院、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六盘水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模式”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二是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启动老年人能力需求评估,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年以来,投入201万元完成老年人信息初筛6.7万人,投入690万元完成老年人能力需求评估1.07万人,向5.98万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等共计5000余万元,让老人共享改革红利。充分利用六盘水市在生态资源、气候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优势,积极推进保健疗养、旅居养老、度假养老、康养旅游等具有鲜明凉都品牌的养老新业态。2022年以来,在六盘水市养老机构、民宿、旅馆等机构开展候鸟式避暑养老达2.6万人次,电话咨询入住我市养老机构人数达8000余人次,入住养老机构1个月以上的外地老年人达1500余人次。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等14家部门联合印发了《六盘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共列30个大项和若干个小项。服务内容包括特困供养、居家社区养老、普惠型养老及优待、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政策优惠及扶持等内容。服务对象包含了特困供养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空巢独居老年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老年人等群体,为我市下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遵循,稳稳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感。三是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行为。印发《六盘水市全面开展养老服务诈骗风险专项摸排活动方案》《六盘水市养老机构防诈骗管理制度(试行)》等文件,明确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摸排范围、组织保障等各项工作内容,保障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市县民政部门明确专人负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畅通投诉举报监督渠道;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开展养老机构“绿红橙黄”四个风险等级管理;整合社工、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养老防诈活动,结合实际以案释法,多措施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提醒老年人防“套路”、防“伎俩”,勿轻信“药到病除”、“投资虚拟养老项目”、“以房养老”等消费陷进,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排查养老机构73家、养老场所406家,排查经营异常的涉老企业13家、涉老民办非企业10家。重点对涉嫌违法经营、办理充值卡并预收费、以预售床位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进行摸排、研判,深挖诈骗线索。已排查的养老机构、涉老企业及养老服务经营场所,无涉嫌养老服务诈骗。
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服务对象获得感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六盘水市不断深化细化社会救助制度,出台了涵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临时救助等救助保障体系的系列实施文件,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制度衔接、运行规范、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4个区(市)全部出台配套措施文件,并对《六盘水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及《六盘水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进行修订,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联合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制定印发了《在监督检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发放中发现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实施办法(试行)》,切实加强和规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和安全运行,切实维护和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二是持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今年以来,连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从2021年的685元/月、4608元/年统一提高到705元/月、5316元/年,同比分别提高2.92%和15.36%;残疾人生活补贴按当地低保标准的10%-30%增发低保金,2022年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2021年的70元/月/人、50元/月/人分别提高到90元/月/人、70元/月/人,同比分别提高28.57%和40%;2022年集中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1年1600元/人/月提高到2022年1700元/人/月,同比提高6.25%;2022年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1年1050元/人/月提高到2022年1200元/人/月,同比提高了14.28%。三是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六盘水市通过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简化社会救助流程、适当下放社会救助审批权限等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确保各项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2022年以来,全市共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3.72万人。对受疫情影响致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30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1.65万元;对全市因灾致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57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88.99万元。在5年过渡期内,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有效保障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六盘水市脱贫户61.4938万名,纳入民政兜底保障11.8570万名。
来源:六盘水市民政局
一审:郭娟、刘牛
二审:吕娅
三审:施绍根
终审:刘畅
编排: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