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川普时代,政治和影视中分裂的美国|播客文字稿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王炎老师,聊一聊刚刚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可以看作是一次对在任总统的中期考试。这次的中期选举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共和党拿下了众议院,民主党保下了参议院。之前所预测的红色浪潮,共和党大获全胜并没有出现,可以说是911事件之后,在野党在中期选举中最大的一次惨败。
从2016年的总统大选开始,美国政治环境就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川普的上台让两党的对立变得越发尖锐,合作不再可能。社会层面上,城市与乡村,精英与非精英的矛盾语法尖锐,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整个美国都处在分裂的边缘之中。
同时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好莱坞的创作不再具有全球视野,也很少再称赞自己引以为豪的制度,相反一股巨大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正在抑制不住的弥漫。右派导演失去了话语权,左派导演的作品虽然能够体恤到底层的处境,却依然带着精英的凝视。社交网络的出现和泛滥成为了新的母题,在镜头中记录下每一次的争吵与谩骂。
 ✦ 
本期嘉宾
本 期 嘉 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图片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图片
 ✦ 
时间轴
本期总时长:111:41
「03:51」2016年川普当选总统的根本原因
大层面上: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底层白人生活水平下降
小层面上:奥巴马八年执政的相对平庸,没有解决问题
「18:59」 川普当选之后,美国社会分裂的现实
城市和乡村,精英和非精英之间存在巨大的价值观差异
这种差异经过了选举过程中不断渲染变得完全不可调和
「32:16」 好莱坞是如何通过作品呈现美国分裂的现实的
左派拍摄的电影虽然关注到底层的白人,但还是带着一种精英的凝视,而不是真正平等的对待
右派的电影和电影人则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40:10」 川普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破坏
川普对美国的政治传统是不屑一顾的,他只在乎自己想要的东西。
美国政治中的理想主义和全球视野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身份政治的泛滥。
两党中的温和派和建制派的力量大大减弱
「80:21」  川普上任之后的社会运动
美国社会中一直存在很多的矛盾,川普上台之后激化了他们
同时两党为了选举,可以制造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
「89:02」 社交媒体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社交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降低了媒体的准入程度,造成了大量的假新闻和谣言
为了流量,所有的媒体必须使用最吸引眼球的方式,最后造成了公信力的下降
 ✦ 
文字稿(节选)
黄哲成:这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出人意料。媒体和大众预测的红色浪潮:共和党大获全胜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最后共和党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拿下了众议院,民主党则极其艰难地保住了参议院。自从2016年川普赢得总统大选以来,美国政治的大环境正在经历急速的变化,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党派的风化和对立越发明显,在社会层面上,城市和乡村、精英和非精英之间的对立越发明显。可以说,整个美国政治大环境都在经历一次变革。2016年川普总统上任,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
王炎:2016年我在美国,亲历了几个月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其实有诸多的原因。我先说宏观再说微观。宏观上看,整个21世纪开始,美国在冷战之后,政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要是找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就是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冷战之后,新自由主义可以说是宣布了全胜,整个国际秩序在苏联解体之后,新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普遍的所向披靡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当然就会出现国际资本,全球化生产,出现了一个从高到低的生产链。民族国家作为单位,尤其是在产业上,生产实体的生产上,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结构性变化,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各个生产环节,集中在本土民族国家式或者民族资本式的生产方式。到了2011年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产变成了一个全球重新配置,劳动密集型低端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在东方,劳动比较不密集的,更加智能和知识的产业,包括服务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医疗等就在西方国家。
这个生产链开始延长。从一个民族国家边境之内,一下延长了全球从高端到低端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引来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们在看世界图景的时候,所谓的阶级或者民族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流动性移民变成了一个特别巨大的问题,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经济移民而不是冷战时期的政治意义叛逃,变成了一个最主要的方式,人口大大激增。因为全球劳动市场全球化,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和文化形式、伦理方面都因为移民问题发生了特别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激起对这个变化的反动,表现在非常多的方面,无论从左或者从右,都有反动的倾向。2011年占领华尔街是一个左的,批判金融市场,批判华尔街,批判金融资本:1%对99%。财富高度集中,不仅是在一个国家之内,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整个形式和传统的左派,以民族国家或者党派为基础的运动相比,有一个特别革命性变化,就是变成了大学生青年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完全自发的,而不是有一个先锋队有一个党去组织的,也没有一个特明确的纲领,更加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整个组织松散和即时性,加上媒体,大家当时用发短信的方式进行联动。在这之后,其实它就形成了一个模式。在整个全球发达国家展开,黄马甲、Me too、黑人的命也是命、包括西班牙,还有方方面面的社运,就产生了一个特别新的东西:民粹。民粹文化的出现,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冲击了党派政治。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中,川普开始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虽然他加入了共和党,但我到今天仍然认为他是共和党中的另类,他并不真正属于共和党,它是一个代表草根、代表红脖子的一股政治势力,这是我所说的宏观意义上的。微观意义上呢,奥巴马民主党这八年,几乎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八年,民主党让人们非常沮丧。奥巴马执政期间,左派、自由派和民主党特别强调话语的政治正确,而在实物和实际层面上,所有的建树非常少。而这个时候自由主义或者说国际金融,以非常强有力的方式去通吃各行各业,抑制了美国的制造业,让美国制造业搬出了美国,进入到发展中国家。某种意义来说,这使得美国经济开始被做空了,美国经济开始越来越变得抽象。这恰恰就像民主党或者这个自由派的意识形态,它越来越观念先行,越来越抽象,现实指射越来越少。在一个比较大的文化意义上,川普这样一个民粹的共和党面目赢得了大选,在2016年。
黄哲成:在我看来,可能是奥巴马之前的总统小布什,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引起的。在小布什上台的时候,美国其实是经历了一次所谓的互联网泡沫。也就是在零二年的时候,小布什为了挽救泡沫,主导了一个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实就是放松了监管,这也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奥巴马竞选的时候,他的口号是“We Can Change”,说要拯救金融危机,所以当时他是一个大获全胜的姿态。
但是实际上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后,他对经济处理的方式没有达到普通民众的要求。比如说他没有惩罚这些华尔街的金融大佬,然后也导致了我们刚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他们说自己是99%,这些金融大佬是1%,其实是前面历史一贯的延续性导致了2016年川普总统能够上任的原因,包括刚我们说到的占领华尔街。2011年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事情,共和党内有个叫做茶党的团体兴起,来源是当年独立战争时期波士顿清茶事件,其实是一个非常右派的原教主义的班底,当时他们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但这也就是一个预言。2014年中期选举,民主党是大败的,也导致了奥巴马在最后的两年任期里,没有太大作为。所以分裂的种子其实不是在2016年就突然形成的,早就已经被埋下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经济危机的时候,好莱坞也是拍了很多这样的电影,来抨击金融界,他们用做空,用普通民众完全看不懂的金融工具来赚取大量的利益。
当时好莱坞其实是一个被左派的意识形态所控制的团体,他们当时拍了很多这样的电影来讽刺经济危机,包括去探究成因。但是在政治层面上来说,经济危机其实是被掩盖了的。过去导致了底层民众对经济危机产生大量的不满。他们当时满怀喜悦的希望奥巴马能够改变,这种愿望完全没有达成,也导致了他们对民主党失望的情绪转而到2016年来投川普一票。
王炎:奥巴马的零八年的胜选,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意识到一种新的非党派竞争形成了可能性。当然,茶党的例子特别好,真正地很严肃地对党派政治提出了一个挑战。为什么说奥巴马零八年获胜也已经隐含了这样一种东西呢?他不再用传统政客的大资本资助,很多大资本通过投巨资来资助总统在广告宣传,像电视广告这种大笔投入,他不能直接用政治现金,而是投入宣传。这都是传统政客靠大资本来运作的方式。奥巴马其实掀起了一场革命,Email发给大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你投我5美元,通过很多的小额政治捐赠,当然这必然有一个大的基数,这个基数不是成党派的,而是有高度民间性的,使得奥巴马一举成功。这里已经开始民粹或者说大众主义的东西在酝酿之中,我觉得茶党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体现。咱们所谓的民粹,不限于左和右。19世纪和冷战时期,它永远是敬畏分明的,但是到了21世纪冷战结束之后,你会发现左和右在不同的民粹主义中经常游移的,不能再用传统的冷战时期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这两大阵营的思维,再去讨论21世纪的左和右,没有现实的两大阵营的依托。
这时候的左右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个变化一个是占领华尔街,1对99。还有一个是身份,我是白人,我是女性,我是同性恋者,我是倾向少数者。这时候有了全新的依托。这个依托已经不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联盟,而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群体化,通过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把他们联合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政治途径。
黄哲成:刚说的是川普当选的历史背景,2016年川普以非常出人意料的形式当选了美国总统,开始了他这四年非常混乱的执政的风格。随着川普的当选以及出现的阶级风化,美国整个政治环境的变革就是来自于川普的当选。我想问你关于美国这种阶级的分裂,你有什么看法吗?
王炎:首先我觉得还得区分,很多词都是现成的,而且词形都没有任何变化的。比如“阶级”英文是class,好像这些词都不变,但是它的指涉,能指和所指之间已经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你问我关于阶级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要先澄清,我不认为我们所说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等等。冷战时期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我觉得用这个阶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阶级的能指,你找不到所指,或者说所指非常混乱。所以我们先姑且用这些词,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加一些解释,这个时候的阶级,其实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一个界定。比方说2016年两大敌手希拉里和川普,他们所对应的阶级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希拉里可能对应的第一是一般意义的中产,有郊区的中产和城市的中产,这个可能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它针对的是比较规矩的美国人,一个希望自己成为中产的美国人。美国的大学教育普及率非常高,也正是针对受大学以上比较正规系统教育的这样一批人,所以你看这个中产阶级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生变化了,他开始局部在东海岸-西海岸、郊区-城市、受教育等这些东西放在里边。川普对应的是什么人呢?一个是产业工人,但我们千万别把他按马克思去理解,无产阶级第一绝对不能分人种,另外一个不能分他的身份,你不能说中国的无产阶级就不是无产阶级,东西两岸的无产阶级是无产阶或不是无产阶级,这些都不在马克思所界定的范围之内。马克思认为,有无产阶级意识的人,一定是可以联合起来的,他们一定是可以有一个彼此的共同的政治诉求,但是我们今天所面临川普的阶级就很吊诡,他可能是比较穷的、白人、在中部、受教育程度不高、国际经历比较少、他不是第一代移民也不是第二代移民,往往是第三代第四代移民,也就是说是老美国人。
2016年,希拉里竞选我记得应该是在七月份,她在一次就讲话中,因为愤怒失言了,那一群恨妇女的、恨同性恋的、没有知识的愚昧的可怜虫们,这是当时希拉里有点情绪失控地在某一个场合之中说出的话,这实际上给希拉里造成了一个特别大的丢票事件。使得有些介于这之间的白人或者说那些保守的白人,下定决心不投她。还有一些妇女比方说是中部的,也是因为这句话,因为她觉得东西两岸的人,你们这帮大城市的人,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歧视我们,把我们看成可怜虫,所以她丢了很多票。这就是川普的最铁杆的支持者。
我要说一个跟马克思经典特别不一样的东西,你看川普这个人的背景太有意思了,他跟所有爱戴他的人是如此的不同。第一,他是纽约人,东部的;第二极有钱;第三也受过比较好的教育,还出版过书《谈判的艺术》,这本书当时销量还不错,所以这个人绝不是一个没知识的人。他常年参加脱口秀,是一个很火的脱口秀明星,同时也是个演说家。你从所有这些元素看来,他和他的支持者毫无共性。但到今天2022年,那些支持他的人仍然爱他,所以这些我们都需要解释。
黄哲成:其实我更愿意用所谓的精英和非精英来给他们做一个区别,像这种不管是民主党内还是共和党内建制派,可以说都是一个精英的阶层,而川普大量的这个拥趸可以说是一个非精英的团体。2016年的选举不仅是对民主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共和党内的建制派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的打击。当时川普的竞争者,可以说都是党内的建制派,也是精英。川普对他们同样也是一个打击的态度。用我们俗一点的话来说,川普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人。21世纪的美国精英们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打击,一次是911事件,让美国的精英认识到了历史的终结不过是一个谎言,这个世界上也并不全都是像他们一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另一次则是川普的获胜,他让这些精英们知道了哪怕是在自己的国家中,也有一群生活跟他们截然不同的人。
当时奥巴马说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失败的,其实他也是有一些脱离群体的,当时他上任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采访。当时的记者去握了一下奥巴马的手,发现他的手是非常柔软的,那个记者就意识到了,其实奥巴马虽然说他是靠着要为民众去某福祉上台,但他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精英。他不知道民众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民众,因为他的手势如此的柔软,他根本就不是干粗活的那种人。包括希拉里,她在跟川普竞选的时候,很多人就反映说,底层的人是听不懂希拉里那些复杂的词汇和从句的。
川普那样看起来大大咧咧,我一直都怀疑他是不是表演出来的,还是他真的是那样的人。他那种大大咧咧的非常简单的单词反而是击中了这些精英,其实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一直是被精英把控的。2016年之后,美国精英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去拍了一些反映底层的生活,比如《乡下人的悲歌》。可能还是带着一些猎奇的心态,精英想要给大家展示一下所谓的这种人,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我们去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另一个电影《印第安纳的蒙罗维亚》,一个纪录片,2020年的时候。他是一个纪录片的态度,去拍所谓的铁锈带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你可以看到,在这个纪录片的镜头下,这些铁锈带的人的生活其实根本就不像精英所说的那样,没有文化或者说完全无知的状态,相反,他们是有一种很基础的很坚持的右派的价值观,怎么去维护自己的社区,怎么去进行社区的选举,怎么去对抗大企业来抢夺他们当地的生产资源,他们是怎么团结起来的。
在这个纪录片的镜头下,铁锈带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安详的状态,并没有白人所谓的那种被抛弃,被时代碾压的痛苦,这可能就是另一种视角。阶级的分裂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精英和非精英,他们在这个世界观的价值冲突上的一种反映。特别精英长期忽视非精英的存在,就像产业转移之后,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是赚到了更多的钱或者说他们的影响力更大了,美国的国力有了一种提升,但是这个提升的反面的代价是什么?就是这些非精英铁锈带的底层的白人工作的丧失,生活水平的下降。
王炎:说到电影,我想跟你就是提一点,稍微从政治现实转向艺术或者说艺术审美。我特别同意你的观点,面对中部白人或者中西部白人的生活,是那种高高在上和所谓的田野调查式的人类学式的,那种对铁锈带白人的凝视,这种凝视是不可能给真正的拍摄主体看的,它是给精英看的。实际上他已经预设了精英凝视的最基本的一个视角。在好莱坞电影中,老电影黄金时代我们不说了,新好莱坞之后也拍了各种各样的商业片,很多都符合铁锈带或者说底层白人的审美观点,我觉得一个比较自始至终,可以说是底层白人之友的导演,应该是伊斯特伍德。
他并不拍这些人,未必要拍这些人,而是会让他们认同你的价值观,我觉得他最让底认同的应该就是《神秘河》,包括他后来拍的《老爷车》等等。我觉得从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中,我是能看到底层所期望的追崇的,或者他理想的那个世界。另外一个我觉得《无依之地》我觉得还是跟伊斯特伍德的不一样,《无依之地》有深切的同情,但是他仍然有那种纪录片风格,有先锋意识,还有艺术的意识。但是,伊斯特伍德不是这样的,他真是想给普通老百姓拍喜闻乐见的片子,让他们感动的片子。
黄哲成:右派导演在川普当选之后,他们的话语权减少了,这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记得《骡子》这样的电影,其实也不是他第一次塑造这种硬汉,我个人觉得是有一些标榜这种铁锈带的人的意思。单从电影的角度上来说,那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完全没有在北美现在的舆论圈里面引起一个非常大的反响。包括《查理德朱维尔的悲歌》,你看到它里面所呈现的意识形态,包括他想讲的一个故事,特别去找了一个好像就是典型的所谓精英眼里的这种底层人是什么样子,唯诺的还有些肥胖的人,他好像是遭受到了打压,遭受到了一种歧视,所以他的话是不被重视的,所以他遭受到了一个非常悲惨的命运,他有自己的抗争,最后得到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电影你看在川普当选之后,也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奖项去褒奖他。
王炎:你说得太对了,伊斯特伍德是不被好莱坞接受的。
黄哲成:在现在的好莱坞话语体系里面,伊斯特伍德就是完全没有了生存空间。我其实还想到一个,乔治·克鲁尼这样的导演,拍了《晚安好运》其实也是一个今天来说非常右派的电影。
王炎:但是《晚安好运》不一样,这也是我们要谈到共和党和川普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晚安好运》是很保守的,但是很精英,那个播音员是一个温文尔雅有礼貌有分寸,同时坚信着美国最传统的最根基的自由主义,也就是经典自由主义,但伊斯特伍德不是,他是乡土的,《老爷车》里对移民的态度很经典的,失意的白人他还保护移民,你看他对移民对亚洲移民非常友好,但他一定站出了一个硬汉,别看一个老头子了,仍然是移民之友,移民的大哥,移民的保护者,其实这里白人那种自恋在里边多么深,那种义气的东西,我觉得那个和克鲁尼还是挺不一样的东西,克鲁尼是没有那种东西的。
 ✦ 
资料库
影视:
《大而不倒》
《监守自盗》
《副总统》
《华氏911》
《印第安纳的蒙罗维亚》(纪录片)
《乡下人的悲歌》
《神秘河》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骡子》
《晚安,好运》
《东城梦魇》(美剧)
《成瘾计量》(美剧)
《科米的规则》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傲骨之战》(美剧)
《新闻编辑室》(美剧)
《白宫风云》(美剧)
《不要抬头》
《福奇》(纪录片)
参考书目:
《故土的陌生人》
《下沉年代》
《逆流年代》
《民粹主义大爆炸 : 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右派国家:为什么美国独一无二》
 ✦ 
歌单
开头  Civil War—Guns N’Roses
结尾  Y.M.C.A— VillagePeople
日本电影史最动人的CP,成就最伟大女性
从《王冠》聊起,英国王室的历史与丑闻
图片
要一辈子租房吗?但我想在东京买个房!
不要只谈情色剥削,从美国史、电影史再看玛丽莲·梦露
加缪后法国文坛第一人,厌女又厌世的破坏份子
不需要男人的女人们,弗兰西斯·哈与我们的大都会生活|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