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军迫击炮弹对比,信息化远胜机械化,“大鹅”很难赢得战术

图片
乌克兰军队正在使用以色列的M971型120毫米集束迫击炮弹,该弹内装24枚M85子弹药,弹片覆盖面积在1万平米,据说这型炮弹在俄乌阵地战当中使用效果良好,对俄军营连阵地轰击后多次瓦解俄军野战防御体系,使俄军放弃阵地。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10个月了,进入严寒的冬季前,乌克兰大地如同沼泽,阻碍双方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转为了暂时的阵地战,等到12月末土地完全冻实成之后再进行机械化攻防,目前双方进入到阵地战阶段,营连分队规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
图片
M971这种炮弹很毒辣!它安装了无线电近炸引信,距离地面一定高度(设定)后外弹壳解锁释放出子弹药,子弹药下降到一定高度后爆炸,几百片弹片和钢珠从天而降,即便是躲在有覆土层的战壕里也难免被弹片击中。
既然是进入到像一战那样的战壕战,双方就开始使用火炮向对方进行射击,由于有北约的军援,乌军方面在火炮性能上似乎是占有一定优势,比如:美国援助的海马斯、M777和德法援助的Pzh2000、“凯撒”…等型号的火炮/远程火箭炮给俄军造成了很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而营连分队使用的大口径迫击炮则以援助迫击炮弹为主,其中就包括瑞典、以色列、意大利援助的精确制导炮弹。
与乌克兰方面相比,俄军的营连分队所用的绝大多数炮弹则处于二战标准,图片里是给2Б11型120毫米迫击炮(1970年代初装备到部队,数量超过1000门,每个营配2门)的炮弹缠绕发射药包,发射药包都没有实现模块化说明了俄军营连分队的炮弹质量处于1950年代之前水平,虽然说俄军也研制了00-3435型迫击炮弹,但数量太少也是非制导型炮弹,在与乌军对轰当中处于劣势。
这种炮击水平和弹药性能和二战期间的苏联红军没啥不同,如果乌军方面有营级炮兵侦测雷达的话,俄军这门2Б11迫击炮最多存在3分钟就被干掉!
总体来说俄军的炮兵水平距离2020年代的数字化炮兵标准差距太大了,虽然说这种阵地战有利于消耗库存的旧炮弹,但新型炮弹也要有一定数量,作用于消灭敌方的炮位和弹药存储点,把敌人反击能力消灭掉才能从容使用旧炮弹进行大范围覆盖,而乌克兰军队方面迫击炮本身性能和俄军相同,因为都是前苏联国家,但炮弹质量好于俄军,而北约的援助也是看到俄军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就是大量消耗俄军的人员和装备,最终迫使俄罗斯承受不起巨大损失和消耗而撤军(战败)。
图片
与俄军旧式的N1943破片杀伤弹相比M971的发射药完全是模块化的,根据射程远近快速地套装弹尾就行,大大减少了发射准备时间和提高了火力打击密度,而且新型战斗部更是俄军旧炮弹不能比拟的技术优势,仅从营一级主要装备的差距来看,俄军就很难赢得战术上的胜利。
俄乌战争进行了这么久已经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间接交战,最后谁能赢得胜利呢?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俄方赢得胜利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战略上),北约特别是欧洲国家已经没钱了!整个欧盟今年GDP均为负增长,前三个季度:法国-6.07%,意大利-5.60%,德国-4.54%,荷兰-2.32%,西班牙-1.95%,英国-0.42%…没钱你还援助什么?而且国内反对援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欧盟退出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说美国,军火奸商怎么会做亏本生意?今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反而是增长了9%以上,完全是收割欧盟所得!
而对于俄罗斯这种资源丰富,被迫关上门(被全面封锁)也能对付过下去的国家,咬牙坚持坚持也没啥,最倒霉的就是乌克兰,会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被“祭旗”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