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淮南96岁老革命捐献遗体:“把一切献给党献给国家”

老革命捐献遗体爱撒人间

12月16日凌晨

96岁的老红军遗孀、老革命牟志修老人

走完了她不寻常的一生

家人按照牟老生前的意愿

为她身后捐献遗体角膜

实现她和老伴奉献一辈子

不带走一点土的心愿

牟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当年在东北虽然从事后方工作,但为东北解放也付出了许多青春岁月,也就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她与心目中的英雄、爱人许铁民走到了一起。许老1931年参加红军,是位资深的老革命,经过无数次战役和生死的洗礼,为革命、为国家九死一生。解放后,新中国的建设处处需要许老这样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和牟老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到处转战奔波,哪里需要到哪里。先后去过湖北、新疆等地,1979年来到淮南“两淮煤矿建设指挥部”,从此在这里扎下根,为淮南的煤矿事业贡献后半生。

1985年许铁民老人逝世,那时还没有遗体器官捐献,按照老人家的遗愿,牟老和儿子把他的骨灰撒进了大海,不占国家一分地,不给后人留下一点麻烦。

“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决定把一切献给党献给国家。老伴先行了一步。我如今可以捐献遗体器官了,就把这最后一点革命的本钱捐给国家留给后人。我们奋斗一辈子,老了不能为国家做贡献了,走了还能捐献遗体器官角膜,不仅可以救人、帮助医学教育科研,还能节省土地、燃料、骨灰盒,还环保,多好啊。”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陈玉琴至今还记得,2011年,牟老在淮南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时说的话。不久后,牟老唯一的儿子也像母亲一样办理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登记。

老伴去世后,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扎根边疆,牟老从不给儿子找一点“麻烦”。孙子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淮南照顾奶奶,孙子成家后家安在合肥,夫妻分居两地,工作也十分忙碌,只得两头兼顾尽量照顾奶奶。平时孙子上班,牟老一个人时,家务活坚持尽量自己做,生活十分节俭。双休日,牟老总是赶孙子回合肥照顾小家。老人一直住在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用的家具还是多年前的老家具,甚至连空调也还是几年前一个特别热的酷暑中,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帮她装的空调。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她的级别,老人完全可以将儿子调回自己的身边,要套新房子,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为国奉献一生的老人家却很知足,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和要求。单位曾给她分过新房,她也坚决不要,要求分给没有房子的年轻人。虽然对自己对生活非常“抠门”,但每次国家发生大灾大难,离休在家的她看到消息都要第一时间慷慨捐款,通过单位捐、通过公益组织捐,还主动交特殊党费。

牟老虽然独居在家,但喜欢看书读报看新闻,马列著作不离手,关心国家大事,信息十分灵通。因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淮南市红十字会出于对这位老革命的敬意,时常带着志愿者上门看望,尤其是每年春节志愿者都争先恐后要去看望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许多志愿者与牟老成了忘年交。

“孩儿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你们要珍惜,现在我们这么好的生活、国家这么强大来之不易,现在世界并不太平,你们还年轻,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要好好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每一个见过牟老的人都为她敏捷的思维和洞察力、开朗豁达的眼界和胸襟、极富哲理和思想又风趣幽默的话语而感染,也都对这位开朗可敬可爱的老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12月15日晚,牟老一切正常。16日晨起,牟老孙子发现老人已安详地悄悄离世。于是便给市红十字会打电话,市红十字会立即联系相关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

“遵照牟老意愿不放炮、不烧纸、不送花圈、不搞仪式,牟老身前最喜欢鲜花,我们给她老人家送一束鲜花陪伴她上路吧。”临近中午,接受站的车到了,市红十字会和接受站以及牟老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牟老孙子一家向牟老三鞠躬告别。

牟老,一路走好!

您的精神永在人间!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