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 为什么有段 “迪化” 史?

古时的乌鲁木齐为什么被称为迪化?
新中国成立后,迪化为啥更名为乌鲁木齐?
根据史料记载,今天的乌鲁木齐区域在汉朝时期,属于车师人(今吐鲁番盆地)的居住地。到了三国时期,车师后国在那里建城,名字叫做淤赖城。不过,民间管那里叫做“优美的牧场”,如果用蒙语说就是乌鲁木齐。
那么,历史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呼那里为乌鲁木齐呢?在敦煌发现的写于公元925年的古和田塞语文书《使河西记》,是当时于阗李氏王朝派往河西沙州等地的使者所写,该书中已有乌鲁木齐的记载。
图片
车师遗迹
元朝的时候,乌鲁木齐成为漠西蒙古和硕特部游牧区。元朝灭亡后,和硕特部一部分留驻当地,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一部分和土尔扈特部去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等地 。
图片
到了清朝,这里由西蒙古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统治, 乌鲁木齐在乾隆击败准噶尔汗国前只是一片牧场的名字。乾隆平定准噶尔后,1758年,清军为了驻兵屯田、适应人口增长及商业贸易的需要,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位置就是今天的南关,这是乌鲁木齐建城之始。
由于粮食连年丰收,而且和周边哈萨克牧民的贸易比较顺利,1763年,清军在乌鲁木齐修建兵房1200间,移入了1800多名携带家眷的官兵。乾隆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这年的八月,乌鲁木齐的土城加高加厚,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乾隆十分担心害怕失去这片土地, 更名为迪化城。迪化的意思也就是“开导教化”,乾隆皇帝希望用这个名字来维护自家的统治,寓意要“开导文明的风尚”,借此期望此地的人们从此有尊王服从之心,不再“反叛”,这是迪化城的由来。
1764年,巴里坤提督带着4000名携带家眷的士兵移驻乌鲁木齐,因此清朝在原来的迪化旧城北修建了迪化新城。1767年建成后,北面的新城成为主城区,南面的旧城成为新城的南关厢,如今南门、大西门和北门仍是乌鲁木齐重要的地名。
1876年,清军击败阿古柏与白彦虎,重新占领迪化。前敌指挥刘锦棠下令将迪化城内的回民全部迁出,被迫出城的回民大多迁移到南关聚居。
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后俄国归还伊犁,此前新疆的政治中心——伊犁将军府所在的惠远城由于离边界过近,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理优势。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朝选择了更具有新疆中心位置的迪化作为省城。1886年,清朝将原有的迪化城与修建于1825年的新满城合二为一,建成省城,近代乌鲁木齐的城市形态由此定型。
晚清民国,南关是迪化城最繁华,商业最集中的地区。当年这里有从天津来的商号八大家,从陕西来的千里挑货人,从俄国来的跨国商人,以及从喀什噶尔、伊宁等新疆各地前来做生意的商贩。
当时迪化城南梢门外有一座木桥,被称为“头道桥”,沿着南关大街再往南走有另外一座木桥,按顺序被称为“二道桥”。二道桥作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吸引了许多商贩在周边聚居,逐渐形成了以维吾尔人为主的二道桥商业区。
图片
乌鲁木齐街景
1895年,清朝同意俄国驻吐鲁番的领事馆改设于迪化,并准许俄国在迪化建设商贸圈。1896年,中俄签订《划定乌鲁木齐领署及贸易地址条约》,将南关外三道桥到四道桥之间的地区划作俄国贸易圈。
俄国商贸圈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南关的发展。南关的俄罗斯、塔塔尔商人越来越多。1924年,民国政府在俄国商贸圈的基础上设立了“迪化商埠”,进一步扩大了商业区的范围。
虽然俄国商埠有四至范围,但苏俄商人并不严格遵守,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加热闹的二道桥一代经营店铺,这使得二道桥更加繁荣。
图片
一个地方的命名,对于古代的统治阶层来说, 不仅是对当地风物景色的描绘, 也是统治阶级政治理想的记录形式, 表达统治者对这一地区所寄予的政治愿望和要求。除了迪化(今乌鲁木齐)取“开导教化”之意,绥远取“安定远方”之意,抚顺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此外,类似的还有安顺取“安分顺服”之意、归绥(今呼和浩特)取“归顺平定”之意等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借鉴了苏联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自治区制度,为了加强民族大团结,强调各民族平等,1951年,周总理签发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揭、匾联的指示》。1954年,容易引发“教化”歧义的“迪化”作为城市名称被弃用,重新改回乌鲁木齐;同时撤销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指出:地名的命名要“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对于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地名,必须进行更改。
而安顺、抚顺等均不在自治区之内,且以汉民为主,故未改名。另外,抚顺确实是自明代筑城之后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的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截至2019年,全市辖7个区、1个县,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405.4369万人。2020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37.32亿元。
图片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新疆中部、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毗邻中亚各国,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 ,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千米)。
图片
乌鲁木齐街景
乌鲁木齐简史
1757年清政府为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
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图片
【迪化红山寺庙建筑群】清朝乾隆年间,乌鲁木齐的地方官员先后在山上、山下,陆续修建了玉皇庙、大佛寺、地藏府等庙宇。此后,又分别在红山山顶与雅玛里克山山顶建造了镇龙宝塔。解放之前,此地已是一片荒凉。现此地已建成公园。
图片
【迪化建筑】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迪化直隶州升为迪化府,并增设乌鲁木齐、迪化县为附郭首县。次年,迪化与巩宁双城城合一。迪化府管辖迪化、乌鲁木齐、奇台、昌吉、阜康、绥来六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保留迪化县。
图片
【迪化新疆机器局】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饶应祺(1837年-1903年,时任甘肃新疆巡抚)购买枪弹机器,在迪化城南三屯碑成立了新疆机器局。次年,机器局迁至迪化水磨沟。此时的机器局有数十名工人,机器设备十余台。清朝灭亡前,新疆机器局主要生产枪弹(8.1毫米毛瑟)、铸造钱币、还生产梭标等冷兵器。民国十九年(1930年),新疆机器局改建为迪化兵工厂(后为新疆兵工厂);可以生产手榴弹、子弹及迫击炮弹等。
图片
【迪化鉴湖】古时的今人民公园,是一片被称作树窝子的杂树林;林内有芦苇小湖泊。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此地为官员们的休憩之所。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流放的张荫桓(原户部左侍郎)捐建鉴湖亭。民国后,鉴湖成为开放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