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盘点2022】顾维玺: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多元化服务新生态

图片
编者按
2022年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也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这一年,5G、云计算、AI等新技术融入千行百业,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逐步壮大,算力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全面回顾2022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总结一年来的成果,更好服务于千行百业,从12月14日起,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盘点2022 | 大咖谈”专访报道,通过行业专家分析,回顾这一年产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图片
本期访谈嘉宾:顾维玺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
2022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的一年。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4.45万亿元,较2021年提高8.67%,占GDP的3.64%。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应用形态向模型化、绿色化、普适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在应用形态方面主要发生了许多变化。”顾维玺说,首先,是部署更加模型化。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服务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类似DALLE2、chatGPT等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大模型的出现大程度解决了传统模型或服务不能很好实现跨模态跨领域应用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不同的场景中都能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并且可以直接为用户终端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也为“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服务MaaS(Model as a Service)可以替代以传统软件为基础的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并且直接为企业赋能。基于大模型的MaaS具备高泛化能力和高通用性,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调度相关的API,从而降低企业的开发和应用成本,能够实现更加轻量化的部署,具有更强的环境适配性,在不同领域、应用场景可以得到有效复用,并且可以直接线上优化升级,降低软件二次开发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能服务。
顾维玺表示,服务更加绿色化也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形态的一大重要变化。2022年是双碳政策加速落地实施的一年,节能降碳实现绿色化是工业互联网提质降本增效的另一个目标。一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手段建立从生产、存储、运输、利用处置、环境容纳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推动碳排放数字化、透明化,摸清碳排放和碳汇家底,是科学减碳的前提和碳交易市场运行的保障;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和行业知识、经验、需求有效结合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各领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清洁化电气化转型,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例如,在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领域,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能效可视可控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在电力和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工业互联网能够推进能源企业各环节数字化,提升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预测需求、能耗管理、设备维护等,从而提升能源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随着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促进绿色化变革也将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未来将迎来一片“新蓝海”。
最后, 应用更加普适化。工业互联网在经历过以政策为主牵引的起步阶段后,如今越来越得到产业界的认可。我们清晰的看到,目前,一些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落地,应用惠及千行百业。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已探索形成6大应用模式、20大重点场景。例如,在电子设备制造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得到普及;在钢铁行业,远程设备操控、设备故障诊断、生产现场检测、生产能效管控、企业协同合作等场景已实现落地。
与此同时,这些典型应用不仅在大型企业中得到广泛推广,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企业当中,一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正逐渐向中小企业迁移,MaaS或SaaS产品的低使用门槛和灵活的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的配置要求、技术难度和应用成本,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普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项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工业互联网还存在哪些挑战和问题有待解决呢?对此,顾维玺表示:一是数字化基础有待进一步提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基本保证。但我们在推广工业互联网的时候,发现在不少企业和工厂中,信息化底子还是比较薄弱,如早期的连接设备需要升级,无法产生数据;数字模块封闭,数据隐藏在设备内部使用,没有读取内部数据的物理接口;数字模块被加密,无法联网;由于协议众多,数据协议无法互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企业家需要有超前的思想理念,这些情况都需要“一把手”下大决心下大力气进行改善优化和提升的。
二是关键软硬件对外依存度高。我国消费端应用软件生态繁荣,但是在涉及到高端制造,尤其是工业控制方面的工控软硬件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些软硬件由于涉及到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长期试用不断试错,性能才能不断提升。但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人才短缺,故工控领域的软硬件的自主可控生态还没有形成。据相关调研数据,我国工业控制领域95%以上的高端PLC市场,50%以上的高端DCS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外企业CAD、CAE、PLM等高端工业软件占据了我国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90%的市场,而这些软件都是决定工业互联网底层发展的关键,需要持续发力直至自主可控。
三是多元化服务需持续拓展。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更多的还聚焦在传统制造业,我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多元化服务价值仍需进一步挖掘。在数据服务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已初步建成,聚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需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交易,发挥平台和算力优势,充分挖掘工业数据应用价值;在绿色化服务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能源精准控制、双碳计量以及碳交易,助力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数字孪生方面,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生产事前仿真设计、生产过程数字模拟以及事后数字运维的关键性作用,打造数字虚拟人,推动其参与到设计、生产、运维、管理各环节,迭代发展工业元宇宙相关衍生服务。
加强“一把手”理念 开展“多元化”服务
关于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顾维玺看来,加强数字化管理的“一把手”理念是重点。“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从车间、工厂、集团、园区到一个区域的领导层都必须需要下大决心、大力气,在组织、建设和管理上久久为功,方能取胜。”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续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引导和灌输,通过央、国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需要领导层持续加强数字化管理的先进思维方式管理和运营理念,用对、用好数字化。
在采访的末尾,顾维玺说,我们需要更加大胆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多元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的潜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对制造业赋能,我们需要持续大胆地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多元化应用服务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金融、交通、医疗、消费品、原材料等领域服务融合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互促共进、协同发展,通过生态发展促进一批工业控制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同时,应积极探索大模型(MaaS)规模化“即调即用”的服务模式,减少对个性化软件定制的要求,打造轻量化、易升级、易使用、安全化的数字化产品;最后应当加强开源生态社区的构建,让更多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加入到工业互联网开源生态建设中来,促进工业核心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创造出更多的“多元化”服务模式!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盖贝贝
责编/版式:沈新竹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