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齐聚!资管界的顶级“朋友圈”都在讨论什么

12月20日,由中国证券报社主办、主题为“硬科技 高质量 创未来”的“2022中国股权投资发展论坛”在南京建邺区举行,会上同步揭晓了第六届中国股权投资金牛奖和第一届中国信托业金牛奖榜单。

来自监管部门、私募股权、创投、母基金、上市公司、券商、银行、信托等机构负责人共聚一堂,纵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如何把握“硬核科创”大时代良机,共话高质量发展主线下股权投资行业的使命与机遇。来看看在这场投资界的顶级论坛上,大咖们都说了些啥?

中国证券报蔡国兆:

行业高质量发展

应胸怀“国之大者” 培育“耐心资本”

中国证券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蔡国兆表示,当前,多重机遇与挑战交织下,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更应责任与担当并举,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高质量发展,应胸怀“国之大者”,锚定经济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实践来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于直接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以基金投资实践引导社会资本归本溯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践行历史使命的必经之路。

他表示,高质量发展,应培育“耐心资本”,以长期之力共筑基业长青。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加速之际,“耐心资本”呵护科技创新的发展成为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抢占新机的题中要义。近年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入市动作频频,行业创新资本迎来长青周期。对于私募股权、创投机构来说,如何平衡基金周期和技术周期、如何平衡长线资金和短期收益成为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必答题。

基金业协会黄丽萍:

积极构建长期资金与私募股权行业

相互支撑的可持续生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黄丽萍表示,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成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不充分、投资行为短期化的原因之一。应积极构建长期资金与私募股权创投行业相互支撑的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一是要推动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制度环境,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二是优化各类长期资金的考核机制;三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人民币资产独立的行情走势以及一级市场的收益优势,大力吸引境外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国内私募股权创投领域;四是构建与长期资金特征相匹配的税收制度。

她进一步表示,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也跟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治理水平、专业能力、合规风控、投资理念等息息相关,行业应该守初心、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为长期资金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具体来说,一是持续优化自律管理服务;二是进一步提升投资专业化水平;三是持续提高行业信息披露质量;四是厚植优秀文化软实力。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

预计宏观政策将在2023年加大调控力度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发展令世界瞩目。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对中国202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方针、目标加以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3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确定的工作总目标就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比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来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用力”,因此,预计宏观政策将在2023年加大调控力度。

朱光耀认为,尽管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面临巨大挑战,但坚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信能够使得中国经济回到5%-6%的潜在增长区间,保持平稳、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

湖南大学刘健钧:

积极探索主动退出渠道

股权创投机构需摆脱“IPO依赖症”

湖南大学教授、中国证监会市场二部原副主任刘健钧表示,目前,股权与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已多元化,但主渠道通畅化尚待时日。

他表示,投资退出渠道多元化体现在:第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就我国主要股票交易所数量和板块数量看,已超过美国;第二,作为私下协议转让为重要退出渠道的二手基金份额转让在我国也已经起步;第三,通过被投资企业回购、清算等非主流渠道退出一直存在。但是,目前还面临主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

他认为主要原因是,首先,近期尚难以实现如国外那样的“凡适格即可注册”的注册制,所以,IPO主渠道的程序可预期性一时还难以很快提高;其次,二手基金份额转让大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包括买卖双方、中介方在内的市场参与者已得到长足发展,二是买卖双方对交易机会已经具有很好的把握能力。

因此,他建议,广大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机构需要摆脱“IPO依赖症”,不宜过多奢望于二手基金份额转让,而是要积极探索主动退出渠道,如广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寻求实业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并购基金等财务投资者以价值投资理念来受让自己持有的存量股权。

华盖资本许小林:

聚焦医疗行业三大矛盾、四个趋势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医药行业以创新为主题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就,但步入创新2.0时代,整个中国医疗行业目前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医保降价与创新支持的矛盾,医保要省钱也要支持创新,这可能需要医保政策的重新调整,以及需要商业保险等更多支付方式的出现;二是百花齐放与靶点扎堆的矛盾,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众多资金和研发团队越来越多的在一些相同的热门靶点上竞争,形成了医疗行业高度内卷的局面;三是全球化与地缘竞争的矛盾,中国创新药企业只依赖于中国国内市场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但在存在地缘竞争的领域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

许小林对于未来5年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四个判断:第一,中国在未来5年一定会出现1至3家市值超过万亿元的创新医疗企业,可能是现在的前15名,也可能是异军突起的新的创新企业;第二,中国目前有5000多家药企,未来5年会从5000家锐减,锐减的趋势不会改变;第三,中国排名前10的这些医疗企业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停止,未来5年他们的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可能会达到30%;第四,未来中美在医疗领域里合作大于竞争。

大咖热议:

“硬核科创”时代投资新变局

圆桌讨论环节,投资精英们纵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如何把握“硬核科创”大时代良机,共话高质量发展主线下股权投资行业的使命与机遇。

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表示,对于创投机构而言,科技投资正当时。张向阳称,近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资金涌入硬核科技投资领域,这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中国经过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遇到了瓶颈,我们需要科技创新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张向阳表示。第二,经济全球化面临一定挑战,“我们之前有一些原材料、配件可以到其他国家采购,但现在很多缺口需要我们自己填补”。在此背景下,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多要求。第三,科创板等相关市场平台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这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光速中国合伙人孙健表示,目前我国的硬科技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立足于“制造立国,科技为本”的国策,我国早期发展借助制造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但是随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科技为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也需要落到实处。目前,外部压力、内部变化导致短期内大量资金投入到硬科技领域,无论是项目估值还是投资金额都不断创出新高。

具体到硬科技的投资方向,毅达投资高级合伙人薛轶认为,未来全球在生物医药或生物制造领域的博弈预计会进一步加大。“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文献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说明我们在这一领域与世界顶尖科学家没有任何代差;其次,我们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和产业化基础,叠加该领域所拥有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科技能够对原有产业生态进行一次升级改造。”

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表示,其持续关注的方向之一是机器人自动化的领域,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传统制造业保持竞争力所需要的手段。目前很多新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包括AI、机器人、5G、互联网,这也是特别关注的一些方向。(记者:杨皖玉 王宇露 张韵)

编辑:郑雅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