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鹤山,多彩非遗|咏春拳:刚柔相融,止戈为武

图片
提起咏春拳,首先要说“咏春拳王”梁赞。梁赞(1825-1894),原名梁德荣,鹤山古劳人,一生钟情武学,尽得咏春拳奥秘,年轻时在佛山开宗立派,世人誉为“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
梁赞晚年回到鹤山古劳,将自己毕生武艺浓缩成精华,创立鹤山偏身咏春拳,体现止戈为武、谦恭平和的武德,展现刚柔相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成为历代鹤山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古劳因此被誉为“咏春圣地”。
2007年,咏春拳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图片
鹤山咏春拳,乃勤奋进取的鹤山人民力与魂的象征。欧蕊荣 摄
偏身咏春,灵活多变
在古劳,几乎家家户户都懂咏春、习咏春,两年一届的“咏春擂”便是很好的见证。每逢开擂,古劳人会早早来到擂台旁,抢占有利位置等候观看。擂台上,守擂者捍卫荣誉、攻擂者势在必得;擂台下,小朋友嬉戏模仿、成年人结群畅谈,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鹤山偏身咏春拳与正身咏春拳同出一源,但也有显著区别,它更加简单易学、实用性强。
鹤山偏身咏春拳精简,核心为十二路拳法——大念头、小念头、标锤、三箭锤、栏桥、双龙、蝶掌、寻桥、鹤膀、短桥、标指、伏虎,其拳法灵活多变、借力打力、以弱胜强,讲究制胜对手,可塑性极强。
另外,偏身的目的就是缩小被打击面、消卸攻击、牵制对方、打击对方。
通俗地说,就是拳术讲究忽左忽右地不断偏斜身躯,整个人像一个灵活转动的轴承,你打左时他偏左,你打右时他偏右,纵使不出手招架,也打不着。
图片
偏身咏春,灵活多变。欧蕊荣 摄
六代传承,各有千秋
好拳不分门派,传承各有千秋。
鹤山咏春拳传承至今已有了六代传承人,有的在业余时间开设公益性武馆,有的则在海外传播。
其中,“一胆、二练、三功夫,千锤百炼最重要”是第三代传承人冯朝振的徒弟侯德贤对咏春拳的理解。热衷于公益的他将自家房子改成武馆,17年间收徒无数,从未收过一分钱学费。侯德贤将偏身咏春拳与搏击相结合,改进了小念头、标锤等动作,做到“一出手,三把拳”,让咏春拳更有时代感和实用性。
咏春拳第五代传承人冯家辉,12岁随父习武,将咏春拳的传承理解为思想传承与文化传承两部分,现虽长期居住海外,但一直致力于咏春拳在海外的传播,曾随他习拳的很多海外人士专程前来古劳“追踪溯源”,深入学习咏春拳……
百余年来,不同的传承人对咏春拳的理解难免有差异,但对咏春拳精髓——阴阳手、黐手、木人桩等方面的理解基本相同。
图片
鹤山咏春立足鹤山走向海外。欧蕊荣 摄
探索创新,发展壮大
鹤山咏春拳,乃勤奋进取的鹤山人民力与魂的象征。进入21世纪,鹤山市委、市政府对鹤山咏春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与系统布局,引导其不断发展壮大,使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鹤山连续十多年开展咏春进学校工作,把鹤山咏春拳的武德和创新精神融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咏春拳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改编成“咏春操”,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目前,全市共有61所中小学将“咏春操”纳入课程体系中,有12所学校成为江门市侨乡武术特色学校,40所学校成为鹤山市咏春进校园“定点学校”,习练人数多达9万人。
图片
鹤山推进咏春进学校,全市中小学师生习练“咏春拳操”。欧蕊荣 摄
另一方面,鹤山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动咏春拳段位制普及工作,建立一套具有鹤山特色的武术(咏春拳)段位制考评体系,编印了5000册《广东南拳段位制考评系列教程(咏春拳)》,是广东省武术进校园普及推广本标准教材,鹤山被列为广东省咏春拳推广示范基地。
此外,鹤山还全力推进咏春拳进机关、进企业活动,鼓励拳馆在开放式场所公开教学,全市正式备案的拳馆多达20余间,创新举办“梁赞咏春文化节”“咏春擂”赛事等项目,促进一批文旅项目建设,促成商业资本进入并主导古劳水乡的整体开发,进一步打响“鹤山梁赞,世界咏春”文化品牌。
来源:南方日报
整理:鹤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双庆
审核:吕桢华 吕敏玲
监制:吕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