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心法大于技法,领导者终究要出演自己的内心剧场

图片
- 编者按 -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曼弗雷德教授,被誉为管理思想界的弗洛伊德。他提出:
如果我们想理解一个人,首先要弄清这个人的成长背景,内心剧场——什么驱使着你?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你热衷什么?
我们演出内心剧本,并定义我们的性格和人生剧本。领导者尤其如此!
在为企业领导者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曼弗雷德逐渐意识到,管理问题总有方法解决,而管理背后的故事——关于人生的几个问题,却是困扰人心的关键所在
性、金钱、生与死,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就如同商业知识一样,有助于领导者在不确定时代,去处理复杂又棘手的管理问题。
本期,小编根据东方出版社崔雁行主任,在泰普洛直播间的内容分享,并萃取曼弗雷德《性、金钱、幸福与死亡》一书的精华,拆解出领导者内心剧场的四大主题。
深刻且极富洞见,相信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强烈建议企业一把手和高管们收藏阅读。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5563字,预计5-8分钟 |
01
内心剧场一:性
从本质上说,欲望是进化的动力
欲望是人类的本质,活着就意味着有欲望。尽管处理欲望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挫折,但它始终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力的力量
欲望是一种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力量,难以控制——欲望有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能决定欲望什么时候出现,不能决定对什么存有欲望。欲望决定着我们。
从本质上说,欲望是进化的动力,这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应该忽略欲望的心理成分。人类行为,不可避免地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产物
基因序列的展开,要以特定的环境和文化为背景。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因素,对欲望的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不仅受本能的驱使,思想也是性感区。
在关系中,有些人能依赖他人,也能让他人依赖自己。
相比之下,有些人则对两性关系没有安全感,担心他人不够专一,当自己的依恋需要未被满足时,容易沮丧和生气;而另一些人则会采取回避策略,表现得不怎么在乎亲密关系,不愿意过于依赖他人,也不愿意他人依赖自己。
图片
02
内心剧场二:金钱
金钱有着矛盾的本性,钱意味着自主,意味着权力,意味着控制
金钱能给人自由,也能囚禁凯觎它的人;金钱可以被人拥有,也可以拥有聚敛它的人。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唯一真正重要的财富——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东西
那些富有而不快乐的领导者
倾听过许多领导者诉说他们的故事后,曼弗雷德意识到:财富也能给人带来特有的烦恼。很多情况下,是金钱奴役了人,而不是人驾驭金钱。很多人发现,变得富有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从那些富有而不快乐的领导者身上,曼弗雷德发现:“即刻拥有一切”,绝对不够。房子、游艇、飞机、汽车、美貌......只能暂时缓解烦恼和不满。似乎没有什么,能驱走烦恼和不满的幽灵。
这些人通过收入、财产、外表、名气,来定义自己的生命。但所有这一切,让他们比以前什么也没有时,却更加痛苦了。忍受着财富疲劳综合症的折磨,他们越来越难找到快乐,需要不断寻求更大刺激。
我们所处的世界崇尚个人主义、鼓励竞争,没有钱将寸步难行。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钱”,以满足起码的生存需要,满足更高级的发展需要。
但是,如果我们想忠实于自己,并保持心理健康,那么我们需要用符合我们主观幸福感及价值信念系统的方式,来合理地处理与金钱的关系。
如果不是的话,就会适得其反,金钱会让我们付出过多的代价。
图片
金钱到底象征着什么,取决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
金钱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金钱除了具有购买潜力外,还具有更多的象征作用。
比如,金钱可能象征着脱离苦海、摆脱家庭束缚、通往独立及安全之路、战胜无助、权力、逃离辛苦劳作、悠闲、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爱情。
但它到底象征着什么,取决于个人成长经历。
很多领导者,骂钱是“王八蛋”,但还是不停地赚钱。他们在叙述中都提到了孩提时期所经历过“没钱的窘境”。看到父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支付各种账单,他们意识到金钱对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
这些早期经验被内化之后,成为内心场的重要主题,主导着他们日后的行为
某些人一生都痴迷于改善经济状况,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窘迫无助。
对这些人而言,钱意味着自主,意味着权力,意味着控制。钱具有驱走童年阴影的能力。炫耀财富,是治疗童年创伤的工具,不管创伤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对另一些人而言,金钱,除了能象征权力和控制外,还能象征赢得人生游戏。它是个人成功的标志,意味着过得比别人好。对很多人而言,炫耀财富是让自己胜人一筹的方式。
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精神财富
有的人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本身就是个问题。我们没有通过金钱获得自由,反而为它所困。
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错过生命中的重要东西
我们需要认识到,在金钱的问题上,我们要把握好度,我们需要在对它的需求和恐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然,处理金钱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我们的需求系统——也就是限制我们的欲望。
富有,是一种心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思想,来获得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富有的,我们就是富有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会继续困窘,我们就会继续困窘。
除非我们能接受自己,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所拥有的。
03
内心剧场三:幸福
幸福就是三件事:有人爱,有事做,有梦追
中国有句古话说,幸福包括三样东西: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梦可追。这一说法很有道理。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有人可爱”,我们对这个人怀有亲密感,信赖这个人。我们经历的第一个亲密关系是与父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有朋友、配偶以及孩子。
和这些人待在一起,是幸福等式的重要部分。
幸福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分享幸福,幸福就会加倍;私藏幸福,幸福就什么也不是。
幸福的秘诀,就是能从别人的快乐中,找到快乐,就是想让别人幸福。
为了体验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忘掉自己。因为自我中心和幸福,是水火不容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把阳光带到别人的生活之中时,我们也能收获灿烂。
即使最不起眼的事情也能制造幸福,例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这些细小的举动,能让给予者和接受者都觉得欣喜。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
奥尔德斯·赫胥黎曾说过,“幸福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通常是你从事某个活动的副产品。”
幸福首先是一种心态——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长大之后的人生观,是幸福与否的关键。面对同一挑战,有人把它当作机遇,有人把它视为威胁。
真正的幸福,取决于从容应对内心的躁动感和焦虑感。这种躁动感和焦虑感,源于认为自己所处位置和想要达到的位置之间,存在的差距。
事实是,我们不可能都是CEO。而我们需要接受这一点。我们的成功不该通过我们取得了什么成就来丈量,而是应该通过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来丈量。前进途中的所有胜利,无论大小,我们都该庆祝。
世俗意义上的外在成功不仅长久不了,而且十分危险。曼弗雷德认为,当今社会人们痛苦的主要源头就是——不屈不挠地追求外在成功。
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内在成功——充实生活的结果。玩耍和倾听,是内在成功的关键。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获得珍贵的财富,比如友谊、爱、仁慈、关心、善良和智慧。
真正的幸福是基于内心的平静感,源于我们相信“因为我们对他人是有用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为自己定的目标而努力时,我们就处于最佳状态,是最幸福的
04
内心剧场四:死亡
无法逃脱的死亡恐惧
人类面临一项可怕的心理负担:对死亡的恐惧。死亡很常见、很一般、无法避免,对死亡的恐惧也无处不在、半遮半掩。
我们所有人都清楚,我们需要与小恐惧作斗争。我们需要被承认,我们需要被欣赏,我们需要肯定自已。
我们的自恋情结、尊重需要和归属需要,说到底,是为了对抗索绕在我们心头的死亡恐惧。需要用社会主流价值观评判自己,这似乎是人类这个物种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我们想出人头地,想成为英雄,想向世界证明自己。我们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让别人不打断自己说话,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有分量。
但是,我们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自恋情结中,陷得越深,我们就越难接受注定的命运,越难面对死亡。
然而,当我们接受了“我们都会死、我们都不会永生”这一点时,许多人的挑战,就会变成寻找某种不会消失的东西,某种让自己不朽的东西。
图片
我们将自尊,建立在那些能够提供永恒、持久的意义的东西之上:国家、部落、种族、新世界蓝图、不朽的艺术、科学真理、自然律动或者宗教信仰
认同它们的不朽体系,是保证我们延续性和永久性的一种方式。
有助于让我们相信: 尽管我们个人是渺小的、脆弱的、终归会死的,但是我们的存在,有着永恒的意义。
工作狂的本质,就是死亡焦虑
有些人——比如工作狂,极其敬业,身心完全被工作占据。他们只有在工作时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他们需要忙忙碌碌,需要不停地做事。这种病态的防卫模式,是他们应对死亡焦虑的方式。
对某些人来说,工作是种麻醉剂。他们无法放松,总为绩效担心、不断地往身上揽责任、不停地工作,以驱散死亡恐惧。对他们而言,没有持续工作压力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人只有通过工作,并达到具体的目标,才能赶走沮丧的想法。本质就是死亡焦虑。
工作增强脆弱的自尊感,是他们肯定自我、获得高尚感的方式。这些人需要用工作筑起一道墙,将孤独、分离的幽灵以及死亡焦虑,挡在墙外。
不幸的是,他们驱散这些恐惧的病态行为可能会适得其反。他们越焦虑,就越疯狂地工作,可是这样做并不能缓解焦虑,只是让他们更加疯狂地工作,最后成为工作的奴隶。
这也是很多领导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作为工作狂的源动力——死亡恐惧的驱动。
问题是,他们能将快节奏保持多久呢?他们能将死亡焦虑挡在墙外多久呢?
图片
05
用意义创造希望
鼓励领导者创造“authentizotic”型的组织
让生命“充满意义”,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特殊的使命。坚信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驳斥“反正都是要死不如不活”,这一宿命论想法。
意义感,可以驱走无用感和孤独感。创造意义,意味着创造希望
而希望对于生命的意义来说,就像呼吸对于身体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为之而活的东西,找到生命的核心意义,那么再大的苦难也是可以忍受的。
所有的意义,取决于阐释过程。
曼弗雷德鼓励领导者们创建“authentizotic”型的组织。
这个单词,是曼弗雷德用两个希腊词语“ahthenteekos” (真诚)和“zoteekos”(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合成的。
“ahthenteekos”意味着,一个组织通过其愿景使命、文化、结构,为在那里工作的人提供意义。在组织背景下”zoteekos”意味着人们因为工作而充满活力。
这个词语用于描述这种组织:允许员工张扬个性,并让员工拥有效能感和胜任感,鼓励员工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创新求变,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勤奋精神。在这样的组织里,人们一般都会很快乐。
一个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有着更加崇高目标的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更可信、更值得支持。一个创造意义的公司也许更能盈利,因为它的员工更忠诚。
当共同进行自我探索时,曼弗雷德试着让领导者明白,发现之旅不在于看到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视角。
他们不仅需要有勇气开启这段旅程,而且需要把自己当作探索的工具。他们必须敏感于自己所生活的人际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留意他人影响自己的方式。
未来并不是在某个地方等着他们。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用我们的想象力、用我们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华,我们有权利去发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这是一次探险。
曼弗雷德尝试着向领导者指出——答案就藏在我们的内心,只需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但是,正如我们大多数人要费一番苦功才能发现的那样,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驻足思考我们到底是谁,是需要勇气的
曼弗雷德向来访的领导者指出:权力和职位并非生活的全部,金钱也不是。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比如何花钱更重要
领导者们需要认识到,地位不过是镜中花,财富不过是水中月,声望不过是火中冰,只有品性是持久的。
物质财富并非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关系(meaningful relationship)、有所作为(making a difference)、创造意义(creating meaning)。
图片
曼弗雷德
图片
曼弗雷德简介
他有着经济学背景(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背景(哈佛商学院国际教师项目参与者、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博士)和心理分析背景(加拿大心理分析协会及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会员)。
作为领导力发展临床教授,曼弗雷德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劳尔·德领导培训机构主席。他还是欧洲管理和科技学院领导力发展与研究方面的杰出教授,国际组织心理分析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金融时报》、法国《资本》杂志、德国《经济周刊》和《经济学人》评价他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强之一”;是21本著作的作者、合著者,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