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年20000例器官移植手术,背后公司拟IPO

在中国,一年到底有多少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
2022年12月9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272例、器官移植手术19326例
器官移植不仅包括了移植术中器官保存、运输、评估及修复的设备,还涉及移植医用配套耗材、体外诊断试剂、术后管理等。每年2万例的器官移植手术,竟也能撑起一个庞大的产业来。
11月24日,二度冲刺科创板的健耕医药递交了招股书。虽然健耕医药所处的正是器官移植耗材产业,不仅是资本市场上的稀缺标的,也是医药行业很冷门的领域。毕竟,器官移植市场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一年不到2万例的市场,能撑起健耕医药创始人吴云林的“上市梦”吗?
图片
51岁外科医生的“野心”
健耕医药是做代理起家。2016年之前,健耕医药的主要业务是以代理销售移植领域医疗器械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自研产品,主要是移植领域体外诊断试剂、药物浓度监测试剂等。
健耕医药的创始人吴云林出生于1971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其不仅担任过上海龙华医院的外科医师,还做过日本药企巨头藤泽制药在香港的区域经理。也是在这期间,吴云林结识了LSI公司创始人戴维·克拉维茨。戴维是移植医学界的大拿,他主导研发的LifePort肾脏灌注箱是美国最主流的肾移植机械灌注设备
外科医师出身的吴云林看到了国内这一市场的空白与商机,2005年就成为了LSI公司的中国区独家代理商。直到现在,LifePort肾脏灌注运转箱还是我国唯一获批的肾脏灌注产品
由此可见,虽然器官移植业务量不大,但参与者更少,这是健耕医药能够站稳脚跟的主要原因。
健耕医药LifePort肾脏灌注箱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能够向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减轻缺血带来的损伤,还能够动态监测评估器官的活力。这其实对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提高存活率等指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转运箱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7年,健耕医药更多的收入来自于肾脏灌注的耗材。
图片
LifePort肾脏灌注箱
图片
机械灌注耗材
目前相较成熟的器官移植是肝移植和肾移植。据国信证券研报,国内器官移植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据测算国内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数量仅2万例
这导致了健耕医药业绩增长缓慢,根据招股书,健耕医药的营收仅从2019年的3.97亿元增长至4.8亿元,而同期净利润却从9714.84万元下滑至4996.3万元。
图片
器官移植用耗材的收益比设备显然更有市场。2021年全球移植诊断市场规模为39亿美元,但这一市场已牢牢被雅培、西门子、罗氏等海外几大巨头占据。而2010年便开始自研移植领域体外诊断试剂的健耕医药,这一业务在2021年销售收入仅为160万元,占比还不到1%。
图片
买回来的技术“稳”吗?
想要登陆资本市场的健耕医药,目前已经收购了LSI公司,把曾经的代理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控股关系。
除了LifePort肾脏灌注运转箱,当前健耕医药核心的研发产品包括肝脏灌注运转箱、输注循环管路套装等一次性耗材等,都是LSI公司在美国的控股子公司ORS与第三方单位合作研发取得的。这一系列研发核心牵头人正是戴维。
健耕医药的研发合作模式主要是由ORS公司牵头提出技术和产品构思,之后由ORS研发人员和第三方研发单位的人员共同参与研发、设计等。最重要的是,研发成果归ORS公司单独享有
图片
从这种业务模型上看,健耕医药实际上就是绑定了外国公司一道,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
在招股书中,健耕医药言明:公司合作研发形成的与移植器官保存及修复产品相关的专利权最终均由LSI或其子公司享有,与第三方合作研发的产品注册文件均由ORS公司申请取得,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这样的公司组织形式或许能避免一时的纠纷,但健耕医药并不完全掌握知识产权。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潘婷婷告诉健识局:“控股公司虽然能控制专利享有的企业,但是没有专利权。专利权的归属以专利证书显示为准。”
根据招股书,公司43名研发人员中,有14名研发人员在境外。核心技术其实依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是健耕医药IPO面临的最大障碍。
撰稿 | 曾嘉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