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狩猎案件频发 还有人因枪支走火伤人 四川达州: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12月7日,四川万源市公安局河口派出所所长吴猛,带队侦办一起非法狩猎案,返回派出所后连夜加班,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离世,年仅38岁。人们在为所长不幸去世深感惋惜的同时,对非法狩猎再次引发关注。公安机关侦办非法狩猎案,难点和堵点在哪里?如何破局?达州为此作了哪些努力?连日来,封面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图片
被高压气枪击中的野生动物(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猎杀】
有人非法持枪进林场作案
也有人猎捕宰杀野生动物
今年6月17日凌晨,达州铁山林场的护林员在林区巡逻时,发现3名陌生男子形迹可疑。铁山林场凤凰坡工区主任李波,立即电话通知当地警方和各个工区主任,从两头往中间堵的方式,在“老鹰岩”拦住对方去路。不料,其中两人随即驾乘尚未熄火的摩托车逃离,另一人被众人按倒在地,扭送至达川区公安分局管村派出所。
“查获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麂’一只,缴获盗猎气枪一支。”办案民警介绍,当天中午,另外两名嫌疑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经查,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作案。今年4月,这3人曾在铁山林场使用气枪猎杀果子狸一只。因涉嫌非法狩猎罪,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图片
嫌疑人猎杀野生动物的工具(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为满足口腹之欲,有人组成团伙铤而走险,也有人私设陷阱猎杀野生动物。今年6月,达州市大竹县男子祝某,因使用钢丝猎套非法狩猎1只猪獾、1只小灵猫、2只果子狸,被大竹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6个月、赔偿生态环境损失费1.52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祝某采用设置钢丝猎套的方式猎捕野生动物,先后非法猎捕到4只野生动物并宰杀,冷冻在家中。经鉴定:公安机关在祝某家中查获的4只死体野生动物,其中1只为猪獾,其整体价值为800元/只;1只为小灵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整体价值为12000元/只;2只为果子狸,其整体价值为1200元/只。法院审理认为,祝某不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图片
警方缴获的电击工具(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误伤】
有人因枪支走火右眼失明
也有家畜因误闯电网丧命
“虽然嫌疑人右眼失明了,但仍然要被追究法律责任。”2021年6月29日,达州市渠县公安局临巴派出所在办理黄某旭非法持有枪支案时,发现该人员有非法狩猎嫌疑,随即将线索移交给渠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
经查,2019年9月,黄某旭发现自家地里有野生斑鸠在啄食玉米,便返回家中将藏在卧室里面的火药枪取出,携带火药枪赶至其玉米地举枪射击。但由于枪支卡壳没有打响,黄某旭便在原地修枪,不料,火药枪突然走火,导致其右眼失明。2021年6月,临巴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黄某旭有非法持有枪支的嫌疑,并在其家中搜出火药枪一支。经鉴定,该火药枪能实现发射功能,认定为枪支。前不久,黄某旭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和非法狩猎罪被起诉。
图片
公安机关缴获的部分非法狩猎工具(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另一起典型案件,则是有人非法狩猎误杀了村民的家畜。今年8月,达川区公安分局麻柳派出所接到当地一村民报案称,他家的羊在山上被电网电死。民警锁定同村的村民徐某波、徐某超后,迅速将两人抓捕归案。经查,今年4月以来,二人相约到达川区麻柳镇白岩村附近,通过连接铁丝通电制作电网的方式布置陷阱,共捕猎4只野生小鹿,报案村民的羊因误闯电网被电死一只。目前,徐某超、徐某波已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困局】
多数案件没有受害群体
作案方式日趋多样化
“我们办理的案子,确实比较特殊,多数案件都没有受害群体,所以接到的群众报案数量不多。”达州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民警介绍,只要接到群众投诉或举报,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但是,在实际案侦过程中,举报人出于各种原因,提供的信息通常都不全面,有的不愿告诉具体方位和案发细节,也有的不愿意与公安民警碰面,造成侦办难度较大,且破案率不高。
“猎捕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且法治意识淡薄,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违法。”办案民警介绍,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偏远山区的非法狩猎人员,容易接触到野生动物,且能较为灵活地支配时间,是非法狩猎案件的违法犯罪主体。
该民警分析称,在达州的众多非法狩猎案件中,嫌疑人的狩猎工具种类多,作案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法狩猎者会选择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如采食地、水源地,设置兽夹、套子、陷阱,或用电瓶、升压机、气枪等工具,采用电击、烟熏、照射、狙杀等方式进行乱捕滥杀,对野生动物生存及公共安全危害极大。
“我们咨询过专业的律师,实际上,非法狩猎犯罪入罪标准特别低。”大竹县森林警察大队相关负责人坦言,在他们的执法实践中,发现大多数非法狩猎案件都属于非法狩猎犯罪。但是,不少基层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规定认识模糊,出现了将刑事案件当作行政案件办理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非法狩猎犯罪。
【探索】
试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
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机制
2021年夏季以来,达州主城区和部分区县城区出现野猪,有的钻进居民小区,有的大摇大摆逛公园。甚至还有野猪在州河里洗澡,上岸受到惊吓后还径直冲向人群,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22年,达州市通川区林业部门安排资金17.3万元,开展野猪致害保险工作,与保险公司签订《达州市通川区林业局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服务合同》。协议约定,对全区发生的遭受野猪伤害导致人身伤亡或农作物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给付一次性伤亡救助金、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农作物损失补偿金,全区累计保险限额500万元。
“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野猪伤人事件,野猪致害农作物受损面积60余亩,报案166件,理赔108件(其余58件正在理赔中),理赔面积48亩,理赔金额2.918万元。”通川区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理赔金额不多,但这项机制的探索建立,得到了群众认可。下一步,他们将对受理和理赔程序进行优化。
开江县,是达州市唯一还保留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县。今年,该县率先在达州市铺开县级林长巡林工作,实现了片区林业站(自然资源所)和林区警长联动。截至目前,林业执法机构与公安干警开展联合执法10余次,办理案件4次,移送林业违法线索4条,共同救助野生动物20余次,还与检察机关对接并协助完成生态赔偿案件7起。
2020年以来,达州市公安局先后印发《林业警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达州市全面推进林长制实施方案》《达州市林长巡林工作制度(试行)》等文件,推动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乡级“林长 警长”制度,落实乡级林区警长216名,非法捕猎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