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访市人大代表、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彩虹

“我从来没见过像杨董事长这样的女企业家,做事一丝不苟,满怀梦想和热情,特别佩服她的工作能力。”12月15日,在邵阳县蓝印花布文创产业园,当记者问起杨彩虹时,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对她无一不称赞连连。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形势创造新机遇。自从当选邵阳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来,杨彩虹始终紧紧围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努力把非遗产业做大做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前进。

自主创新延续非遗传承

邵阳蓝印花布又称“豆浆布”,是一种用石灰豆浆防染花靛蓝色的双色布,色彩质朴、纹样古拙。明清两朝,邵阳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2008年,邵阳蓝印花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结婚时的嫁妆就是一个蓝印花布四件套。”杨彩虹说,自打记事起,村里总有乡亲们在小溪边上唱着歌洗布,那是代表着山间乡里最质朴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更替,蓝印花布逐渐开始消失在大众视野。出于对蓝印花布的朴素情感,杨彩虹挑起了保护的担子。为了能够将这项非遗技术延续下去,杨彩虹从原材料、生产方式、花色样式等方面都作出了变革与创新,将蓝印花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由传统的床上4件套,扩展到衣帽、绣扇、围巾、手包等上百种系列产品。

为了让这片“中国蓝”能够真正传承下去,杨彩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精力全部都注入在了蓝印花布的生产链上,劝说女儿罗沙沙放弃在发达地区的优越生活和心仪工作,一起回到家乡,经10多年的奋力打拼,不但让濒临消亡的邵阳蓝印花布得到生产性保护,还一步步走向市场、走出国门,成为邵阳市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我们不仅让邵阳蓝印花布‘活过来’,还让它真正地‘活起来’了。”杨彩虹非常自信地说。

非遗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在杨彩虹的带领下,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紧紧围绕非遗产业的发展,发挥蓝印文化产业链及品牌价值,采用“公司+农户”“非遗+乡村振兴”的经营方式,通过原材料的农业种植、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带动当地2000多名农民种植蓝印花布的制作原料——黄豆、蓝靛,先后帮助近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据杨彩虹介绍,今年还将在黄亭市镇望江湖村打造一个独具邵阳本土风情的生态蓝印主题非遗名村,集休闲观光、文化传播、民俗游乐、蓝印商业、休闲度假于一体,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项目将采用与村集体合作的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预计5倍以上的增收。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村庄的土地、人力资源,激发村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非遗转型成就公益事业

为了能够留住更多的年轻人在家乡发展,杨彩虹将蓝印花布系列文创产品发放到邵阳县各个村里制作,为当地村民免费提供蓝印花布的印染、成品制作技艺培训,帮助她们增强技术水平。这一举动,促使许多在外挣钱的妇女回到了家乡,让村里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境遇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之前在外地打工,很担心家里的情况。现在在家里工作比在外地轻松多了,不仅孩子老人的问题解决了,钱也挣到了,感觉非常好。”四十多岁的村民刘琴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蓝印花布已经渗透到了邵阳县的很多家庭,带动约300位在家的全职妇女加入蓝印花布产品手工制作,每年人均增收约3万元,每年参加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的人数700多人次,带领她们每年人均创收约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