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替夫:拯救一万多名犹太人的汉奸|循迹晓讲

图片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7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前面我们讲过何凤山先生,他在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发放了成千上万的护照,拯救了很多犹太人(详见:
何凤山:为犹太人发放“生命签证”的中国“辛德勒” | 循迹晓讲
)。
其实,在当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像何凤山这样拯救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还有一位,他的名字叫王替夫。他救下来的犹太人也有成千上万,但他代表的不是中华民国,而是伪满洲国,所以他在战后命运非常悲惨。
王替夫为什么要去拯救犹太人呢?今天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图片
◇ 马占山将军
1911年王替夫出生于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王替夫身为热血青年,充当了“反日会”会长,曾与同学携带物资援助抗日部队,结识抗日名将马占山。
哈尔滨沦陷后,王替夫被日本人抓进监狱。后来在审问中,日本人知道王替夫不但是大学生,还是个语言天才,精通英俄德日四门语言。在当时,一个大学生就已经非常稀罕,这位还懂这么多外语,是放眼四海都难得的人才,于是当即对王替夫和他家人展开心理攻势,威逼利诱,说什么都要他为即将建立的伪满洲国效力。
王替夫考虑到父母被日本人威胁着,万不得已就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当时世界上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寥寥无几,但这其中就包括苏联。王替夫会俄语,刚好可以出任满洲国驻苏联的外交人员。
于是1932年12月,王替夫随伪满洲国出使苏联赤塔领事馆领事,开始了他的海外外交生涯。几年之后,随着日本和纳粹德国越走越近,德国承认伪满洲国,而王替夫由于出色的德语水平和外交才能,很快被派往德国,成为伪满洲国驻德公使馆领事兼书记官,由于小伙子长得帅,德语好,他甚至还被希特勒接见过两次。
此时二战尚未爆发,而希特勒已经毫不掩饰地在德国国内迫害犹太人,在同希特勒的见面中,王替夫也真切了解到这位反犹那可是动真格的。一开始,希特勒还顾忌国际影响力,仅仅是排挤犹太人,也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把犹太人驱逐出境。可是当时欧美各国都不愿意接收犹太人,于是,伪满州国就被推到了前台。
图片
◇ 1938年王替夫与夫人何书云在柏林
1938年,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亲自接见伪满驻德公使吕宜文,也就是王替夫的顶头上司,要求他为离开德国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伪满州国的护照。吕宜文是公使,并不负责签发护照的具体任务,于是这个任务就被下派到了王替夫的头上。
当时的王替夫已经得到了一些纳粹德国的高层资讯,知道这所谓的“驱逐犹太人”只不过是接下来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序曲,于是只要来申请的犹太人,王替夫一律来者不拒,到了1939年8月二战爆发前夕,他总共签发了七千多本犹太人的救命护照,拿了这个护照之后,德国的犹太人就可以坐火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到哈尔滨安家落户,从此逃出生天。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时,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态度就从驱逐转向了灭绝,而且越来越不掩饰。他们在波兰开始修建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在国内也在收紧对犹太人发放的签证。里宾特洛甫再一次接见吕宜文,说德国已经在波兰建立了不少犹太人聚居区,其实就是集中营,并且暗示他可以不要再给犹太人发护照了。
图片
◇ 哈尔滨的犹太人
王替夫此时正在热火朝天地签发护照,能救一个是一个,听到这个消息,他感到很突然。但王替夫对于外交规矩还是懂的,他对吕宜文说,目前伪满洲国还没有针对犹太人的明确意见,而德国这边也没有明确意思,说停发护照。如此一来,一切应该照常才对。而且中国古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所有的人不可能,但此时让我放下那些犹太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吕宜文半晌默然无语之后,对王替夫说他可以继续悄悄地办理犹太人签证,但不要声张,不要让德国秘密警察知道,也最好不要让日本人知道。这就是等于默许了,于是王替夫继续为犹太人办理签证。
为避开公使馆的耳目,他暗中联络好柏林的犹太人公会,让他们收集好要办签证的犹太人护照,并指示工作人员在每日外出或下班后去取护照。当晚办理签字后,第二天再送回去,如此一来,签发护照就不在公使馆进行,而且也不会有等着拿护照的人排队,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
图片
◇ 1940年,王替夫给犹太人签发的护照
就这样,王替夫又给犹太人办了5000本护照,直到1940年5月,他接到伪满洲国的外交部调令回国。据说,他临上火车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大堆空白护照,看到犹太人就签名发出去,算是给犹太人尽最后的绵薄之力。
从始至终,经王替夫之手办理的犹太人护照有一万两千本,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要知道二战时期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他的工厂拯救了一千多名犹太人,跟辛德勒比,王替夫的作为可以说是一个壮举了。
王替夫回国之后继续留在伪满洲国外交界工作,到了1944年末之后,战局对日本愈发不利,伪满洲国也在进行政府改组,试图进行垂死挣扎,此时正是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他工作高效,处理事务井井有条,而且年轻大有可为,这让他收到了溥仪和日本人的赏识。
1945年5月,他被溥仪接见,并被破格提拔为伪国务院总务厅参事官,这一年他才三十五岁,能在这个年纪担任这样的官位,用溥仪的话说,这可是日满官员里的头一个。
图片
◇ 晚年王替夫
图片
◇ 《见过希特勒与救过犹太人的伪满外交官》王替夫口述,杨明生整理
当然,等待王替夫的并不是什么官场平步青云大展宏图,几个月之后日本投降,伪满洲国也就灰飞烟灭,本来王替夫之前只是外交界的一名中低级官员,算不上什么大人物,更算不上什么战犯,但就是因为溥仪的这次任命,王替夫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
战后他被判25年徒刑,在苏联赤塔一直服刑到1956年,然后被遣送回国,一度生活艰难,甚至七十多岁了,还继续做了十年守夜打更人。即使如此,耄耋之年的王替夫对当时那段拯救犹太人的往事还是讳莫如深,直到世纪之交,以色列开始统计当年二战时有多少人拿到了签证远离纳粹迫害,才发现了王替夫的名字,只不过这个时候王替夫已经悄然离开了人世。
总说,一个人的命运,特别是历史评价,不完全是自己决定的,还要看历史的进程,王替夫在当时选择为伪满洲国做事,站在历史的角度当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但即使如此,他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自善心地去做一些事情,去救一些人,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