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加好友,杭州妈妈2年给儿子买了3个手表!社交、积分、游戏,变味的儿童手表怎样控制孩子的生活?

儿童手表涉嫌诱导未成年人消费话题最近登上热搜,引发大量网友讨论。
7年前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让很多人记住了一个洗脑广告:田亮的女儿森蝶和张亮的儿子天天戴着电话手表,用动画片《蓝精灵》的曲子反复唱着:“无论你在哪里,一通电话马上能找到你,马上能找到你……”
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当初以定位、电话为核心的儿童手表越来越不纯粹了。一方面,它越来越像是一台戴在小朋友手上的手机,能够社交、玩游戏;另一方面,围绕它的新玩法层出不穷,一些连成年人都容易上瘾的机制被植入儿童手表,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图片
最近,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在小范围发起了一项针对儿童智能手表使用情况的线上调查,共收回163份有效问卷。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由强社交互动、日程和积分管理、游戏趣味性和消费引导等构成的“儿童虚拟世界”。这套以孩子为中心的系统绕过了大多数家长,正在悄悄控制孩子的生活。
图片
封闭式社交助长攀比之风
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的手表是“360”,我是“小天才”。
儿童手表是有次元壁的。这是当年6岁的儿子给我上的儿童手表第一课。
幼儿园大班时,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我自作主张给儿子小陈买的第一只儿童手表是360。没几天,开开心心戴着手表出门的小陈哭哭啼啼回家说要换手表,因为小区楼下戴360的小朋友很少,导致加不到好友。
我以为有了手表的儿子会因为可以随时找到妈妈而高兴时,小陈告诉我他最想要的功能是加好友,顺便给我科普了一个冷知识:只有同品牌的手表,才能碰一碰或摇一摇加好友
买第二个手表前,我认真地询问了小朋友自己最想买哪一款。小陈说,自己最要好的小朋友用的是华为,最希望和他加好友。这一次我单方面听取了小陈的建议,最后花500多元买了一只华为。
开心也没有维持太久。一次秋游回来,小陈说没有摇到好友,因为班里大部分同学戴的是小天才。而且这次,他提到了手表的一个重要功能:翻转和前后双摄
到底要不要跟风买一个表盘可以翻转且带前后双摄功能的小天才,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场家庭矛盾。
儿子要的这款手表价格并不低,接近2000元,一款普通手机的价格。我觉得为了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花冤枉钱不值得,无形中还助长了攀比的风气。而我老公坚持社交更重要,认为儿子性格本来就偏内向,如果因为加不到好友被孤立得不偿失。最后我妥协了。
事实上,和我一样,有着相同心理的家长不在少数。
在我们收回的163份问卷调查中,超4成(42.33%)的家长在购买儿童手表时会选择500-1000元之间,另有3成多(35.58%)会选择一两千元的更高价格;选择2000元以上的,也有4.29%。对于儿童智能手表更换频率这个问题,近6成家长(59.51%)表示目前为止仅买过1次。有超过4成的家长买过2次,甚至3次以上。
图片
图片
对于频繁更换手表的原因,除了手表本身质量问题,“为了加更多好友”被不少家长勾选,因为“同一品牌才能加上好友”
我这个大冤种妈妈也是在两年买了3个手表之后才搞明白一个道理:对孩子来说,儿童手表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安全,而是社交资本。大部分儿童手表都把“交友”两个大字焊死在了表盘上。
只有同品牌才能交友,每隔一段时间就升级加入新功能,这样的设置正在让10后们产生攀比心理,甚至品牌之间也形成了鄙视链。今年小陈又蠢蠢欲动,因为小天才又出了新款。每次路过商场小天才的柜台,他都要站上大半天不肯走,跟营业员反复确认新款手表价格,以及有没有以旧换新的政策。我也不知道钱都算不清楚的他,是怎么知道“以旧换新”这回事的。
我很不理解地问他,两款手表功能上看没有多少升级,为什么一定要换新的?他的回答是:你看整天晒自拍的大鹏(同学)刚买了这个最新款!我不能输给他!
很多被裹挟着卷入其中的父母往往在交了学费后才醒悟:不买这个品牌不仅玩不到一起,还有被孤立的可能!
暗藏一套成人积分和日程管理系统
妞妞生日那天,一群同学聚集在庄女士家里开生日派对,这也是孩子们难得同时被允许戴手表的开心时刻。不过庄女士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群孩子挤在一起相互加好友,又取消,反复好几次,乐此不疲。
“你们在干吗?”庄女士终于忍不住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积分!
积分对大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软件为了增加用户黏性而设计的打卡任务环节。那么为了在手表里获得积分,孩子们有多拼?
作为1年手表使用龄的用户,妞妞熟练地掌握着一套积分的秘诀:加新好友可以得到5分;每天运动达到8000克能量,就可以得到5个积分——但通常运动能量并不需要真正运动,只需要用力甩手表就可以获得;每天打开宝箱可以积累积分;在积分商城每天签到可以获得积分;摇一摇可以得到积分……此外,手表里的很多软件,也有一套单独的每日打卡积分体系。
图片
只要完成各种任务,就可以获得积分。这是一套类似于成人世界的积分体系,甚至比成人的积分体系设计更严密。
在妞妞心里还刻着一张每日打卡时间表,比如积分商城连续3天签到就可以拿到3分,中间断了重新计分;开宝箱的最佳时间是中午12点,可以开出5分的高分,晚上开宝箱就只能拿1分。为了获得积分,在被允许戴手表的节假日里,她几乎能按着这张时间表一分不落地拿下所有积分。小伙伴们还在手表里互相提醒,甚至协助对方完成任务获得积分。
那么积分通常用来做什么呢?妞妞的手表里已经累计131分,有时她会用来兑换个性表盘和微聊气泡,有时候给昵称更换颜色。
不过这些都是其次,积分代表的账号等级才是身份的象征。目前妞妞的账号等级是10级,在她的十几个好友的排行榜里排在倒数第二位。妞妞最羡慕的排在第一位的同学目前等级是31级。在一些手表的积分体系里,账号等级上不封顶。
在收回的163份有效问卷中,首次购买儿童手表的时间,孩子处于幼儿园和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的,分别为34.97%和52.15%,即首次接触儿童智能手表,近9成在小学三年级前。这意味着儿童手表的使用者,大部分是没有分辨和自控能力的低龄儿童,他们更容易在成人设计的积分游戏里乐此不疲。
图片
浙大二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禹华良说,积分的形式是一种反馈和激励机制,就像给小朋友贴小红花一样,本意是激发热情,引发胜负欲,形成连续性的习惯,但儿童手表的使用者大多年纪较小,缺乏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过度游戏化的积分机制也会造成沉迷,影响孩子的专注度,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影响。而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约有42.33%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对儿童智能手表有不同程度的沉迷
包装成游戏的益智和学习应用让人上瘾
除了社交和积分制让人上瘾,最让庄女士担心的,是把益智和学习类App包装成游戏。用她的话来说,那些更像游戏,而不是学习工具
比如一款名叫“保卫农场”的手表益智App,通过选择英语单词获得解锁能量,打败农场里的怪物。
App里的主场景是打怪物,学习英语单词环节成了配角。如果家长不在后台设置屏幕时间管理,孩子有可能一直玩下去。
图片
和积分机制一样,包装成游戏的益智、学习类App看上去形成了学习的正反馈,实际上可能起到反作用。曾多次担任中小学校外心理辅导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心理专家沈安之说,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是很有创意的想法,但儿童手表这个载体比较特殊,孩子更容易沉浸其中专注于游戏体验。
“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但同样他也会对人际互动的学习方式逐渐淡漠,这样就容易出现孤独、冷漠,甚至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反而不利于心理健康。”
更何况,看上去益智的游戏并不纯粹。比如保卫农场里也会有一些环节和道具需要付费才能解锁。这是成年人手游的套路。
如今的手表更像是一个平台或者一部手机,上面聚合着众多第三方应用。不少成人世界里的软件都能在儿童手表里找到,或者推出了儿童版。这带来了两个问题:孩子有更大几率接收到不良信息,以及隐私泄露的问题
最近,小红书上一个数码类开箱博主做了一期儿童手表的开箱视频。一款300元左右的低端儿童手表,里面除了预装着QQ等各种常用软件,还有一个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博主试着搜索关键词“大胸”,结果手表里出现了各种与关键词相关的网页和视频。同时还可以轻松地在线观看女团跳舞,玩在线小游戏等。
杭州的楼女士发现,每次儿子下载一个新App打开时,都会跳出一个同样的提示框:同步个人信息和通讯录之后,才能正常使用。“授权个人信息已经不能容忍,同步通讯录就更过分了。”楼女士说,“如果不同意,就无法进入下一步,这种设置比手机更霸道。”
图片
事实上,除了手表本身质量缺陷、内置支付功能、App各种收费,诱导孩子消费等的担忧,个人隐私,心智健康也正成为家长最担心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索要授权较多,个人隐私信息疑似会泄露(25.77%);内置App有影响孩子心智健康的问题,比如部分游戏血腥暴力,漫画内容少儿不宜等(18.4%)。
图片
功能越多越容易增加使用时长
一个暑假近视增加100度
为了搞清楚儿童手表的功能,我曾经盯着手表好好研究了一个晚上,结果因为字太小,一抬头就眼冒金星,眼泪都出来了。
去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曾接待过一位家长,他说在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看iPad的情况下,孩子一年的近视度数仍然加重了200度
最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出于好心和方便,买了一只能够搜题、查字典的儿童手表。原本妈妈还暗自窃喜,有了手表之后孩子就不再吵着要看手机了,后来才意识到孩子是沉迷玩手表了。接诊的眼科副主任史彩平已不止一次遇到孩子因长期接触儿童手表加剧近视的案例,他表示,儿童手表的电子屏幕往往比大屏幕更损伤视力,因为眼睛看小屏幕更费力,更容易疲劳。
前段时间,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吴志毅也接诊了一名三年级男孩,5月来检查时视力正常,没想到一个暑假过后复查,近视度数一下增加了100多度
有家长反馈平时对孩子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管得算严的,即使玩也会注意控制时长。不过为了便于联系,暑假期间他们给孩子买了儿童手表,之后发现孩子会有意无意去拨弄手表。有天夜里起来上厕所时,发现儿子被窝里有微微的亮光,原来他竟偷偷躲在被窝里玩儿童手表。家长检查了儿童手表每天的亮屏时间,发现孩子每天使用儿童手表都超过三小时。所以他们怀疑孩子近视可能和儿童手表玩得多有关。
吴志毅表示,近几年临床遇到的孩子因玩儿童手表而导致近视的案例越来越多。虽然近视是多因素的,但长时间盯着儿童手表的屏幕,一定会对视力造成影响,“儿童手表屏幕太小了,小意味着需要离屏幕更近或者眯起眼睛才能看清,长时间就会造成视力疲劳从而引起近视,但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图片
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一定要使用电子屏幕,那么就“宁大勿小”,即:投影>大屏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儿童手表。所以他觉得将搜题、查字典等常用的学习功能集成到儿童手表上的行为有待商榷。
另外,有些孩子为了看清屏幕,喜欢把电话手表的亮度调到最大。对此,吴志毅提醒家长一定要注意,电子屏幕调太亮或太暗对眼睛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到合适的亮度,但对孩子来说很难实现,这也是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的一个因素。
你在手表上买过App会员吗?
相同的App 儿童手表年费可能比手机贵
刚买手表没多久,楼女士的儿子便指着手表屏幕上的二维码,让她用手机扫码解锁其中一个故事App。“请爸爸妈妈帮忙扫码解锁更多有趣内容吧”,儿子故意把手表贴到她耳边让她听。
扫码的过程中,楼女士遇到了更加匪夷所思的事:同一个故事App,手表购买比手机贵了近一倍,而且即使是付费会员,在手表和手机两个终端账号不能通用
比如儿子最想开通VIP的“凯叔讲故事”,手表里面有“故事会员”和“听书会员”两个收费入口:“故事会员”年卡是348元,半年卡288元;“听书会员”只有年卡一个选项,收费是268元。同时开通两个入口要花616元。
图片
不过同样是“凯叔讲故事”,手机端“故事会员”和“听书会员”两年卡套餐的限时优惠价388元,平均下来一个年度会员只要194元。此外,手机端提供了更多收费。比如“故事会员”,可以购买一年、半年和35元连续包月等4种付费方案。
图片
另外一个App“喜马拉雅”,手机端的“喜马拉雅”儿童版原价298元的年费,现在打5折为149元。同时还提供月卡、连续包季、半年等多种入会方案。手表上的“喜马拉雅”少儿版目前12个月的最低收费标准是198元,如果剔除赠送的一些权益,手表端比手机贵了近50元。
图片
除了收费标准不一样,有些App即使你在手机端已购买了会员,但手表端账号并不通用,需要重新购买。比如作为喜马拉雅的年卡会员,楼女士用自己手机登录手表上的喜马拉雅少儿版时,显示需要重新购买会员,而且两个端口的收费标准也不统一。
“凯叔讲故事”客服表示,手机购买的会员可以同步到儿童手表等最多6个不同终端使用,“但如果在儿童手表里直接购买的会员,就不能同步到手机,只能在手表端使用。”
很多网友也提出过相似的疑问:“动不动就跳转开通VIP的界面”“听几首歌就让你开通VIP”“系统升级就自己下载好几个收费App”“里面的App直接喊人充会员,动不动让关注什么东西”……
图片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由儿童智能手表五花八门的功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家长们的担忧。比如除了手表本身质量缺陷,家长较多地提到三种情况:内置支付功能、App各种收费和诱导孩子消费,这部分的顾虑占到了33.74%。
不到17%的家长认真研究过儿童手表
专家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孩子的手表
你有认真研究过孩子手上的儿童手表吗?这是我们在与80后廖廖妈聊完之后发出的扪心自问。
廖廖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儿童手表五六年间换过2次,现在用的这只是某品牌的基础款,花了548元。廖廖妈发过来的两张截图显示,除了短信、相机、拨号键盘等基础功能,摇一摇、好友圈、运动PK,以及故事类App、音乐类App等通通选择禁用。
图片
“买来以后,我一般自己先研究一下,看有哪些功能,具体内容又是什么样的。”她说自己之前听人说过,有孩子乱玩、乱花钱,她便索性在和孩子沟通后都禁了。不过最近,她正考虑给廖廖开通支付宝,设置一个金额上限,“省得再给他准备现金零花钱,还可以培养一下财商。”
但能像廖廖妈这样提前做好“功课”、把好关的家长可能并不多。在“孩子用的儿童手表,你有仔细研究过吗?比如使用方法、功能、各种App等”一题中,仅16.56%的家长认为自己“仔细研究过”;超7成(71.17%)的家长选择“大概看过”,另有7.98%承认“完全没有研究过”
图片
最近,杭州一位妈妈无意间看到了儿子在手表里的好友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年级的儿子在好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张图片:穿着比基尼的年轻姑娘正坐在泳池边上。这条好友圈引发了好几个同学点赞。这也让她开始警惕儿童手表传播的社交内容
今年11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针对儿童智能手表的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消费者对儿童智能手表质量表示不满。其中,有超两成的消费者遇到定位不准问题,超四成的消费者表示所购产品信号不稳定,通话质量差,近三成消费者认为儿童智能手表内容的复杂性容易影响孩子心智健康。除一般质量问题之外,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普遍表示担忧。
此前有专家建议,家长最好定期检查系统和应用是否有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并检查是否有不当应用。“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儿童手表当成图省事、一劳永逸的工具,来取代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廖廖妈说。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沈积慧 熊文媛 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