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了!广州生物岛实验室有多牛?这组数据全面披露

广州生物岛实验室5岁了!
5年前,生物岛实验室还是“嗷嗷待哺”的初生之犊;5年后,它已然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累计获批国家、省、市级纵向项目77项;引进科研人员高达1500人,培养博士后74人;疫情防控期间取得23项抗疫成果;累计孵化企业12家,通过技术作价与配比投入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
这家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上的实验室在5年间迎来了蝶变。12月23日,广州市新闻办召开生物岛实验室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总结生物岛实验室运营5年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有哪些亮点?未来如何发展?参会者一一道来。
图片
广州国际生物岛。图源:南都图库
成绩:获批国家、省、市级纵向项目77项
生物岛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兼综合管理部部长马常钧以一组数据介绍了过去五年的成绩单:
在科研任务方面,生物岛实验室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高端生物医疗器械、生物信息、生物安全五大领域,累计获批国家、省、市级纵向项目77项,获批科研经费约3.6亿元,共计发表署名文章共1051篇,论文影响力(CNCI)和ESI高被引论文在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中排名第一。
人才培育上,生物岛实验室已累计引进科研人员高达1500人,其中院士12人。得益于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自主评审权,实验室累计培养博士后74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6人。
“后备军”为实验室的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常钧介绍,实验室参与的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实现广州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的新突破。此外,共享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平台、产业转化服务平台亦硕果颇丰。前者自去年运行以来,已为50余个科研团队350余人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次;后者则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已自主研发或整合其他科研院所、大学的科研资源。
图片
生物岛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兼综合管理部部长 马常钧
于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一事,实验室也有诸多心得。“我们安排专人跟进科研项目挖掘高价值专利,确保知识产权从布局、研发、保护到应用实现全链条管理。”马常钧称。如今,实验室已获批1个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及2个区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累计申请专利232件,孵化企业12家,并通过技术作价与配比投入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
在疫情攻关方面,实验室已取得23项抗疫成果。此外,实验室已多个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如广州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等。
起势:到2023年预计还将投入约4亿元
生物岛实验室的蓬勃发展,绝非一方之力。会上,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权介绍了该区在支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涌出的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陈伟权称,截至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对实验室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0.45亿元,到2023年预计还将继续投入约4亿元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对区级财政资金实行年度预算管理并纳入银行监管专户,在未超使用范围和规定的情况下,实验室可根据平台发展,自行调剂各项费用支出。”其介绍,这是实验室颇具创新特色的财政资金扶持和管理方式。
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上,该区鼓励实验室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并同步协助实验室对接相关企业和投融资机构。
图片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伟权
谈及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陈伟权表示,该区支持实验室成立产业化公司开展平台技术转移转化等业务,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12家,其中估值超亿元的4家。
后勤保障亦是促进实验室发展的重点之一。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保障生物岛实验室在职人员的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服务工作。目前实验室在广州科学城和广州生物岛拥有多个场地,共计约3万多平方米。
改变:创新体系及科研体制机制
众多优质项目和企业仍在源源不断地入驻。过去5年,生物岛实验室如同“头雁”,领衔发展。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王洪成在会上表示,实验室在广州创新体系及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图片
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 王洪成
比如,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上,作为无行政级别、无固定编制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实验室建立了完整、规范的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探索举荐制、总师制、揭榜挂帅制等,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探索包干制和科技经费负面清单制等。“这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我市的新型科研机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其评价。
王洪成表示,广州市科技局将加快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比如,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除了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还可以奖励给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提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积极性。”
扬帆:“两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
放眼望向未来,生物岛实验室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生物岛实验室作为广东省4个首批省实验室之一,已圆满完成组建国家实验室的使命目标,接下来,实验室将由全能型研究机构向成果转化专业机构转型。”陈伟权表示。
如何转型?马常钧徐徐介绍了发展计划。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实验室已制定了未来五年建设的“3610”战略规划,聚焦创新器械、创新药物、创新疫苗三大研究方向,争取“两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
“两年打基础”,即意味着在2023-2024年,实验室将维持存量平台和项目运行并根据资源保障情况布局增量项目,探索平台实体化独立运行和项目定期考核调整机制。并整合各方优质资源,逐步积累“生物岛实验室模式”的特殊密码,争取尽早纳入国创中心体系。
“五年上台阶”,则是:至2027年底,实验室运营模式基本定型,基本具备自给自足的造血功能。比如建成10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共性技术平台,20个联合研究中心,协助3-5家龙头上市公司实现市值增加500亿元以上等。
“‘十年大发展’,我们争取到2032年底,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标杆机构。”会上,马常钧如是总结。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