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今日首篇!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金湾区组织发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征文活动,现于南方+客户端、“珠海金湾”微信公众号全新上线“金湾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专栏”,刊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征文中部分理论文章,充分展现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金湾实践、金湾探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助推金湾高质量发展。
今天
为大家带来第一篇文章
《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制造强区之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十年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年的发展留下了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脚印,得益于过往发展积淀打下的制造业基础,得益于庞大市场规模带来的机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要更好服务大局,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提供更有力支撑。广东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图片
当前,
从国家到省、市、县(区),
每一地每一域,
都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金湾区
秉承“工业立区、智造强区”的理念,
立区21载以来,
在提振实体经济、推进工业现代化
的路径上持续稳步前进。
如今的金湾,
正向着愈发成熟的
“5+2+N”现代产业体系迈进,
努力实现更尖端的技术突破,
不断激活更具活力的创新主体,
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着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
持续巩固制造强区基础,
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01
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
 加快构建“5+2+N”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唯有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站稳脚跟,增强经济韧性,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同时,明确了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等重要部署。这都需要在产业实践的进程中进一步把握好现代化、体系化、集群化的统筹发展。
图片
多年来,金湾精准推进招商引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引来大小项目纷纷落户。2012年至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010.06亿元增加至2211.57亿元,产业版图持续扩大,产业实力持续增强。
但同时,金湾也面临着产业链条不够长、产业生态不完善、老旧产业转型较慢、土地空间供给不足等问题,亟需以系统化、现代化的统筹手段进行优化,努力向“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图景迈进。
当前,珠海全面打响产业发展攻坚战,瞄准“4+3”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富有生机活力的产业森林,向着“万亿工业强市”挺进。循着全市“产业第一”的号角,金湾区锚定“工业强区”目标奋勇前行,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制造业继续作为强区之基、兴区之要,计划在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900家的倍增目标,并突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一是加快构建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结构更优化、竞争优势更明显的“5+2+N”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主阵地。
二是全面优化“7+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园区提升攻坚行动,加快落实土地整备、园区配套、企业服务等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坚持存量优化升级、增量引进培育,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
四是着眼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如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
02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全面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征程上,我国要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按照部署,到2035年,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需要举国体制,并兼顾统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等。大批勇于创新且创新有成的企业、科研机构支撑起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稳居全国首位。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也将有利于以成果转化破解地方发展瓶颈,推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实施者,也是创新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这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知识产权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更加有力。每一家企业、每一所科研机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有勇攀科技高峰的志气和骨气,发愤图强、顽强攻关,千方百计甩掉“卡脖子”的手,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立足工业制造、高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努力促进“金湾制造”向“金湾创造”、“金湾产品”向“金湾品牌”转变是珠海金湾当前面临的时代任务之一。
要做强创新平台。
积极参与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立创新研究室、研究中心。高水平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科技孵化器,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产业化链条,不断完善国际健康港、金湾智造大街等创新孵化平台服务功能。
要壮大创新主体。
通过“抓大、扶小、育新”,支持企业增资扩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全过程,加速培育一批“独角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金湾企业科技含金量。
要做强关键链条。
积极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努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催生更多原创成果。坚持强化目标导向,进一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以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要坚持创新驱动。
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珠海国际健康港、动力港、智造大街、省科学院珠海产研院等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科技企业,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聚焦产业链条重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03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不断书写金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防范化解风险。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图片
金湾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对接港澳“向西第一站”,占据大湾区承东启西枢纽位置、延揽粤西乃至大西南广阔腹地,随着“四区”叠加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
坚决担负起经济特区重要一员“先行先试”的职责使命,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胆识;
发挥基层政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作用,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将改革开放推向纵深;
着力在构建“海陆空”立体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圈等方面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努力将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机制,加速释放金湾改革红利,为珠海改革创新作出更多新探索、新贡献。
要营造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
切实把营造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号工程”,用好用足“基层首创”工具箱,有效发挥营商环境分析系统、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体系等金湾创新改革成果;
健全产业项目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压减审批流程,全面提高服务效能和群众体验。
要打造承东启西对外开放重要枢纽。
全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完善辖区骨干路网,依托“港珠澳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主通道,积极完善“一心、两港、四铁、四横六纵”交通格局,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澳珠极点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作为支持配合服务合作区建设的桥头堡作用,积极对接港珠澳大桥轴带,加快打通合作区向西延伸、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发展的快速通道。
深入推进“双港”大建设大开发,不断增强“双港”功能、发挥“双港”优势,全面打开金湾开放窗口、拓展发展纵深,努力推动金湾机场客流量突破1600万人次,空港货运量达到6.5万吨,高栏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万标箱等目标实现,充分发挥“双港”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全力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以及“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金湾要锚定“珠海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全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勇当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先行军和排头兵。
///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赢得未来。
金湾区党员干部群众
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
坚强领导下,
勇立潮头担当作为、
改革创新接续奋斗,
在新起点上“干出高质量”“拼出加速度”,
全力书写金湾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来源丨金湾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丨黄青芳
责任编辑丨温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