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举措!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湾样板

今天

为大家带来第二篇文章

《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湾样板》

↓↓↓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阐释,形成了包括“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对于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灯光璀璨的金湾航空新城夜景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珠海市金湾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打造全国样板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区,必须准确把握、全面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目标要求,必须勇当尖兵、探路先行,必须破除路障、立起路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湾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

▲金湾航空新城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现代化本质上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和演变的发展过程。随着实践不断丰富、理论不断创新,现代化创造出远超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并由此不断塑造现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形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性。

但是,纵观世界发展史,现代化的共同性只有通过每一个民族、国家据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具体发展的特殊性才可能实现。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显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以西方式现代化实践为范本,更不能以西方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近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四海,上下求索济世救国的良方,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追寻中华民族复兴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奇迹,为中华文明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之前的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翻开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

前驱先路,筚路蓝缕,踵其后者,赓续不辍。我们党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成立一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叠加发展,在“时空压缩”条件下成功“弯道超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高栏国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宏观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着宏伟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培育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必然为人类现代化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类文明新进程注入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系统性概括与创新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肩负社会主义重要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充裕、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现代化,是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文明新形态。

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从逐步富裕向全民、全面富裕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造就自然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论述,既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内在差异,也诠释了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经由的路径、达成的目标与遵循的逻辑,必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创世界现代化发展新形态,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金湾交通枢纽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然延伸,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绚丽华章。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越走越有力、越走越宽广的道路,也是一条需要不断开拓、持续铺就的道路。

区域率先是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呈现出时间上的非同步性、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性和发展上的扩散性。40多年前,我国开始兴办经济特区,迈开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一步。在新时代,党和国家谋划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自贸片区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是现代化发展规律指引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图”,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创举。

回眸历史深处,1980年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明确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投资兴业。自此,一场深刻改写中国经济版图的征程从经济特区启航。当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在南海之滨的广阔棋盘中悄悄落子时,人们或许不曾想到,今天的经济特区,会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被市民称为“双子塔”的金湾华发国际商务中心

42年后,从金湾高空俯瞰,“双子塔”矗立城市新中心,与一水之隔的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IFC)以及澳门塔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条“珠澳城市地标新走廊”,生动彰显了作为珠海经济特区一份子的金湾特有的城市气质:敢闯敢试,勇立潮头

几十年来,得风气之先,珠海闯的,金湾闯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率先发展起来的受益者,珠海市和金湾区以非凡的奋斗,让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让人民生活今非昔比,也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力量、做出了示范

珠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金湾建区21年在“三大中心”(珠海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是中国式现代化“并联”发展的成功范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蕉林绿野、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作为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当前,金湾区正处于“四区”叠加的黄金区域和黄金机遇期。特别是在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以来,面积占比增至珠海的三分之一,空间规模更加广阔,交通格局纵深开拓,工业体系更趋完备、“双港”资源得天独厚,必须扛起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努力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打造金湾样板。必须不待扬鞭自奋蹄,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

站在历史新起点,要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金湾城市新中心

01

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工业立区、智造强区”目标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扛起主战场使命,发挥主力军作用,发扬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加快“5+2+N”现代产业体系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7+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奋力打造更加坚挺的珠海产业发展“脊梁”,努力夯实全市实体经济版图的中流砥柱地位。

02

要服务和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金湾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发展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求,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加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空间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在横琴、生产在金湾”“工作在横琴、生活在金湾”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市场一体化、跨境通关便利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就业、教育和医疗合作等方面,推动港澳居民融入湾区、融入珠海、融入金湾,用心用情谋划建设与澳门深度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合作区建设行稳致远,不断以改革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03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四链”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积极参与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立创新研究室、研究中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鼓励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依托国际健康港、金湾智造大街等创新孵化平台,培育壮大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配套专家”,紧盯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卡脖子”难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全过程。

建立创新企业百强榜单,大力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汇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评价机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足够的人口规模和智力支撑,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珠海国际健康港

04

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书香金湾”,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统筹加强“三灶鹤舞”等城乡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深入挖掘具有金湾本土特色的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资源。

发挥金湾与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优势,擦亮珠澳“文化走亲”等活动品牌,积极推动金湾文化走出去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完善“三馆两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市民健身运动中心),积极适应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新需求。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制定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和支持优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落地金湾,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夕阳下,“白鹤”翩翩起舞

05

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绿色金湾”

积极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认真落实“双碳”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全面加强治污减排,不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努力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积极引领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

▲金山公园

06

要切实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基本指向,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鲜明特征,把推进文化繁荣作为关键变量,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最美底色。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下大力气增加高质量和国际化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供给,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问题,突出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

持续推动十大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落细,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等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金湾中心医院)

当前,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生机勃勃,金湾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金湾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引,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金湾实践的新征程中再创伟业、再立新功

来源丨金湾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丨小金

责任编辑丨温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