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程序员被裁后成为核酸“大白”:一天录入一千人,站到腰疼眼花

图片
夜幕深沉,夹杂着冰雹的冷雨淋到刘畅蓝白相间的防护服上,他逐渐感觉到冷意袭来。核酸检测的小铁皮房子没能挡住北京的斜风暴雨,鞋子已经湿透了,而他仍在窗口录入居民的身份信息。
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当时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也较为吃紧。也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刘畅遭遇了互联网公司产品线裁撤。但在几经波折后,他在今年5月,参与到基层的防疫工作中,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不做核酸的话,第二天就无法正常上班。” 看着冒雨打伞来的居民,早该结束工作的他们选择继续坚持,直到夜深人静,刘畅和同事将医疗用品整理完毕,完成对核酸检测点的消毒工作后,才换上鞋子准备回家。
这是刘畅记忆中,自己作为社区志愿者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印象最深的一幕。如今,一切都不再需要了。
01  遭遇互联网“裁员”,成为社区志愿者
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有时候加班到深夜。和大部分互联网上班族一样,直到2021年,刘畅还在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我大学学的是c++,后来毕业到了北京,找了一个运维的工作,虽然跟我学的计算机专业还是有一点差别,但算是符合之前的总体预期吧。”2018年大学毕业以后,刘畅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大数据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主要负责一些舆情监测和数据抓取,对接客户,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公司平台的使用。
每个月不到1万元的薪水,除去一些日常开销,刘畅工作几年也算攒下了一点积蓄。但就在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步入稳定期的时候,疫情来了。
“过年回老家,要提前很久报备隔离,线上工作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一些原来的同事辞职回到老家考公务员,或者跟随父母做生意。”
过完2021年的春节,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刘畅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内蒙古老家封城,管控非常严格,他无法从老家回到北京办公,只能每天在线上参与工作。其间,领导曾多次催促他回京,参与线下工作。
几个月后,公司进行结构优化。刘畅失去了这份工作。
工作没了,刘畅却没就此颓废,他决定参加公务员的考试,在家努力复习备考,还陆陆续续赶赴山东、江浙一带参加公务员考试。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找新的工作,参加了一些面试。但这些努力,都没有让刘畅在短时间内收获想要的回报。于是,他回到了北京,搬到了现在所居住的社区。
图片
刘畅大学毕业
今年4月份,北京疫情较为严重,刘畅看到社区群里有人说“如果想做志愿者,可以联系一下负责人”。当时,刘畅并没有想到,不久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志愿者。
过了几天,刘畅去物业办事,顺便问了一句工作人员,“穿蓝色防护服的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对方回答:“都有。”“我看到很多穿着白色或蓝色防护服的人,在每一个角落干着不一样的活儿,有引导的,有消毒的,各司其职,紧张而又忙碌。”刘畅说,那一刻,他产生了要加入做社区志愿者的念头。刘畅接着问:“缺人吗?”对方指了指门口,让他去找书记了解一下。
“我当时就跟书记说,我也想出一份力,愿意无偿,有啥需要就随时叫我。”就这样,刘畅顺利成为了一名基层社区志愿者,第二天他就被派到核酸检测队报到。
02  当大白的一天,治愈了精神内耗
5月2日是刘畅正式上岗的日子,他清楚地记得,那天要求早上6点集合。为了不迟到,他5点就起床,集合以后,和社区志愿者们一同吃了早饭。
早饭后,刘畅跟随其他志愿者来到了自己所负责的核酸点。书记和其他志愿者给他讲了一些主要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注意的要点,算是简单的上岗培训。然后,几人开始做准备工作,摆好桌子,撑起遮阳伞,穿戴好手套、鞋套、帽子等防护装备。
刘畅一边穿着防护服,书记一边给他单独介绍着相关工作。当天,刘畅主要负责进行核酸信息录入和核对。他将笔记本电脑充电,在试管上贴好标识。此时,已经排起了很长的核酸队伍。
已经进入夏天的北京,给志愿者工作的第一个考验:热。
第一次穿厚实的防护服,临近中午11点,又闷又热的刘畅还在站着,“第一天工作,想站着好好表现一下,不能到那儿就想着休息,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就这样,他基本站了一天,换班吃饭、喝水,换上新的防护服,继续工作。因为酷热,刘畅身边的一些同事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图片
刘畅第一次穿上大白防护服
“我第一天非常开心,因为我帮到了别人,虽然做着最简单的活,但我好像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工作到深夜,那天回去,他倒头就睡着了。
在平时,除了信息录入,采样点的工作还要负责人员的引导和秩序维护。像他之前所说的对社区志愿者的印象一样,志愿工作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块砖。核酸采样也只是刘畅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防疫政策宣讲员,他要向企业和居民普及一些防疫政策和知识,而在小区门口值守,督促居民扫码、戴口罩也已经是他生活的常态。
“在太阳下面站着,有时一天大概能录入1000人。”除却中间吃饭的时间,刘畅经常连续工作八个小时。核酸录入系统有时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导致正常的核酸检测工作无法进行。等候的时间长了,排队的居民就会开始出现不耐烦的焦躁情绪,尽管在防护服里已经被捂得头晕脑胀,刘畅仍然耐心地给居民讲解原因,八小时连轴转,让这个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体会到的是“头疼腰疼,眼花,站得难受”。
图片
龙泉苑常规检测点扫码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是刘畅的一天,也是一名平凡社区志愿者的一天。
第二天,凌晨五六点,北京的街道上行人寥寥,算是北京难得的“安静时刻”。在那个居民楼的小屋子里,刘畅又吃上了熟悉的早餐。之后,他前往核酸检测点,消毒、穿防护服、信息录入……
5月一共有31天,刘畅就这样工作了27天。他觉得社区志愿者,极大缓解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03  “如果背离了初心,就不要做这个了”
社区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琐碎小事,但是想要处理好,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有一次,一位老人来刘畅负责的核酸检测点做核酸,他没有带身份证,打开了手机里身份证的照片让刘畅扫描,录入信息。老人把手机放在核酸点的一个小架子上,转头不知道与别人交流些什么,这时架子松动,手机掉到了地上。
老人转过头,脸色剧变。面对眼前已经怒火中烧的老人,刘畅只得耐心解释,但老人情绪并没有得到缓解,开始喊着要找社区领导,刘畅提出查一下监控录像,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导致手机摔到地上,一定会赔给大爷,慢慢地,老人的情绪才平和下来。
进入企业进行疫情宣讲,刘畅也遇到了难题。“在企业里劝他们减少人员流动,他们不会特别听,虽然说的是一些实际的东西,也具体告诉大家怎么做,但有时候一看,很多人都没有戴口罩。”于是,刘畅会自备口罩,主动送口罩给那些没有佩戴口罩的人。
图片
龙泉苑常规检测点,刘畅正在工作中
“我感觉自己的身份变了,我要努力去做好。”刘畅觉得,虽然现在大白不像疫情初期那样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但也是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穿上防护服,自己就担当了一份社会责任。
据官方数据显示,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但是各地防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讲章法、为了完成工作不惜采用违法手段的,对此刘畅认为:“你是去帮忙的,不是添乱的,如果背离初心,嫌累或者怕麻烦,那就干脆不要做这个了。”
04  未来还会做公益工作,希望能“照亮”他人
职业身份的转变,也让刘畅的性格悄然发生了变化。
“之前脾气不太好,父母一管我,我就会和他们发生争执,而现在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觉得有人管管也挺好的。”不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刘畅认为内向的自己也在和居民的沟通中,打开了封闭的心门,发现了新的自己。
图片
工作结束,刘畅和所有一线防疫人员合照
刘畅说,在从事这份工作之前,他只知道埋头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很简单,没有过多思考过工作的意义,觉得自己好像体现不出来什么价值。
今年防疫物资紧缺的四五月份,刘畅拿出了之前工作攒的钱,总共两万多元,捐给了红十字会。他的希望和所有人一样:恢复正常生活的那天早日到来。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在经历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于是,形势转变发生在12月7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印发通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十条针对性措施(以下简称“新十条”。其中,核酸检测方面,要求进一步缩小范围、减少频次。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多地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布公告,部署落实“新十条”,优化当地疫情防控措施。从那天开始,很多社区志愿者陆续告别了相关岗位。
“真的跟拍电影一样,我竟然能坚持得比我自己想得还要久,超乎自己的想象。”当被问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安排时,刘畅表示,如果有机会,他希望从事与公益相关的工作。
夜深了,刘畅仍在看着足球比赛。这位此前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也将告别这个岗位,奔赴下一个工作,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人”。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田璐瑶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