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北农助力中国农业梦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图片
大北农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邵根伙
12月28日,大北农集团创业二十九年之际,迎来凤凰国际创新园开业。大北农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邵根伙表示,该园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农业企业研发园,是最综合的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园。可以说,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硅谷”,推动着大北农集团为实现中国农业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在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切实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35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8.96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6亿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解决国人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整体上形成了少量领跑、多数并跑和跟跑的农业科技基本格局。
自1993年创立之日起,大北农集团积极践行科技强国兴农理念。历经近30年的发展,大北农从“两个人、两间房、两万元”发展成为一家涵盖种业、食品、饲料、动保、农业互联网等大农业全产业链的高科技国际集团公司。
大北农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以及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建立了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国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此外,大北农还聘请多名院士专家组建科技战略院士团指导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建设。此外,大北农经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具备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资格的大北农科技奖,目的是通过科技奖励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0”的技术创新,从“100到千万到亿”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截止目前,大北农科技奖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
大北农将人才视为发展的唯一资源,通过人才与科技创新来引领集团发展战略的全面升级。目前,大北农正在推进实施集团五个“1”人才工程,即:1名千万年薪的全球顶级农业科学家,10名产业首席科学家,100名百万年薪以上的高端研发人才和1000名博士,10000名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种子是农业“芯片”
种业是中国农业领域的命根子,也是科技领域的定海神针。一粒小小的种子,关系着国人的饭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当今世界种业,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纷纷抢占制高点。
作为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大北农29年来始终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助力种业振兴,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北农种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逐步建立了以生物育种为核心,从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转化到成果示范推广的快速、高效、工程化创新体系,在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领域已取得可喜成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北农种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从“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精准施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报国兴农”的使命与初衷。在资金保障上,到2021年底,育种研发累计投入18.2亿元,其中生物技术投入近10亿元,常规育种投入8.2亿元。
目前,大北农种业拥有育种科研人员31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与硕士学历人员占总研发人员的45%。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玉米育种专家10名、水稻育种专家5名。在全国布局研发基地、育种基地、测试基地4000多亩,商业化制种基地20余万亩。截至2022年12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26项,选育国审品种177个。大北农种业参与研发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大北农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已获得12个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和3个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生物技术专利上,公司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大豆产品,已通过ETS和ISO9000双重认证。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积极承担行业使命
邵根伙表示,凤凰国际创新园投资价值80亿元,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可容纳研发人员6000人。“这里将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世界生命科技创新策源地,必将加快大北农迈向全球第一农业科技企业的步伐。全体大北农人将牢记嘱托,全力融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事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邵根伙说。
图片
大北农始终坚信农业是最富潜力、值得奋斗的行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源安全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国家对种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未来,大北农将全面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承担行业使命,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不断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最新需求,在实现种业全面振兴的大潮中贡献更多智慧、展现更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