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文脉】广九铁路石龙段:穿梭百年历史光影,承载几代人集体记忆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雷
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公路铁路网密布,交通四通八达。地图上,一条串联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的铁路清晰可见,这就是著名的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与东莞石龙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回首过往,岁月轮回中,这条铁路随着时光变迁而饱经沧桑。今年11月15日,《风雨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在石龙开幕,这是迄今我国第一个全面展示广九铁路一个多世纪历史的专题展览,而石龙是该巡展在东莞的唯一一站。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广九铁路石龙段,探寻百年广九与古镇石龙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讲述一条铁路与一座城的动人故事。
图片
12月30日羊城晚报A14版报道
巩固石龙枢纽地位
据历史记载,1907年,清政府与中英银公司在北京订立《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合同规定:中英共同修筑广九铁路,英国贷款150万英镑给清政府修建广九铁路华界之内的铁路(俗称“华段”),还款期限30年,以本路财产及未来营业收入为担保抵押。
1907年8月21日,广九铁路华英两段同时动工。1910年10月1日,广九铁路英段通车。1911年10月8日,广九铁路华段通车。同年10月28日,广九铁路华英两段在罗湖桥接轨,全线开通运营。
广九铁路与石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1911年10月,石龙火车站随广九铁路华段的通车而同步启用,结束了石龙只有水运的历史,这让石龙一跃成为广东贸易重镇,而当时石龙的货存量、物资价格也成为省、港商业行情、物价升降的重要参考。
图片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王雷 摄
今年68岁的文振强成长于铁路世家。1972年,文振强高中毕业后进入石龙火车站工作,2013年正式退休,其间曾任石龙火车站副站长。每次回忆起当年,文振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广九铁路改变了石龙,也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据文振强介绍,作为男职工,他主要从事扳道岔(扳开铁轨道岔,便于火车转轨)等车务工作,工作虽辛苦,但也乐此不疲。
文振强还告诉记者,石龙火车站是典型的八角楼建筑,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显得异常气派,站内站外热闹非凡,每天到发旅客有1万多人次。蒸汽动力火车年代,石龙火车站还是广九铁路中途唯一能加水的车站。“因地理优势,石龙火车站汇聚了东莞、增城、博罗等地的人流物流,是名副其实的区域枢纽。不少人来石龙乘火车,去广州、常平、深圳、香港等地,也有不少人坐火车来石龙采购货物。”文振强说,如今石龙很多老商圈都因广九铁路而发展壮大,铁路为石龙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最令文振强印象深刻的是,在石龙火车站能经常看到很多来自香港的旅客。“每逢节假日或周末,香港探亲旅客就特别多,他们手提饼干、香烟、服装、小家电等,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见到这些货物真的让人大涨见识。”文振强回忆道。
在文振强退休的第一年,2014年1月8日零点,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石龙火车站停止客运服务,由建于石龙的东莞火车站正式接过接力棒,继续在这条广九铁路线上迎来送往。
图片
行驶在石龙的动车组 刘梓铭 摄
见证石龙沧桑巨变
111年来,广九铁路见证中国变革发展,也见证石龙沧桑巨变。
据《石龙镇志》记载,1923年2月23日,为平定军阀陈炯明叛乱,孙中山派兵乘专列沿广九铁路进驻石龙前线。同年5至11月,孙中山多次亲赴石龙指挥作战,并在石龙火车站设立行营和伤兵收容处。
1925年2至10月,广东革命政府又对盘踞东江地区的陈炯明进行了两次征讨(常称“东征”),并在石龙火车站设立东征总指挥部。同年10月8日,石龙各界在石龙公园(今石龙中山公园)召开大会,周恩来在会上发表演说,讲述东征的目的意义,号召军民联合起来,谋全国人民的长治久安。
广九铁路不但是孙中山、周恩来等革命家平定反革命叛乱、两次东征的人员物资运输线,也是在日寇的弹雨枪林中日夜兼程抢运战备物资的“功臣”。据记载,抗日战争初期,为阻止物资运输,日军对广九铁路进行频繁轰炸,广九铁路石龙南桥钢梁杆多处中弹穿孔。驻守在大桥两端的守桥部队高射炮群奋起还击,被炸毁的大桥很快修复,广九铁路始终畅通无阻。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粤港铁路生命线,军队进驻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这是东莞唯一有部队守卫的桥梁。1994年,日益老旧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已难以承担越来越繁忙的铁路运输,广深铁路石龙南特大桥建成通车。2007年,坚守了近百年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正式宣布停运,全新架起的广深四线石龙南桥建成通车,连通广深三、四线工程,并连接京九铁路。
自此,俯瞰东江,广深铁路石龙南特大桥、广深四线石龙南桥与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三桥并立,彰显时代变迁。此外,广九铁路经多次技术改造已发展为四线并行、全线封闭、全线电气化的铁路干线,实现了高速旅客列车与普速客车、货物列车的分线运行,并已接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如今,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穿石龙而过,这条“黄金线”也为新时期石龙打造口岸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装箱、起吊、运输……在广九铁路东侧、东江北干流北侧,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内一派繁忙。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集装箱整齐摆放在内贸区和外贸区。其中,内贸区集装箱主要装载粮食、建材等货物,将通过水铁联运,运往内陆城市。外贸区集装箱主要装载日用品、电子产品等珠三角城市生产的货物,将搭载中欧班列运往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等地。
图片
繁忙的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 王雷 摄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之初,中国外运投身中欧中亚班列建设至今,在石龙常态化开行的是石龙至俄罗斯、石龙至中亚两条线路。据东莞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志熞介绍,这几年,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持续加大投入,增设了一个新泊位,使得产能从一年13万标准箱提高到如今的23万标准箱。铁道的产能也从每年2万标准箱提升到如今的9万标准箱,可同时作业两个班列,为大湾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搭建了更加绿色、便捷、安全的贸易桥梁。
已成为石龙历史文化名片
呼呼……一列动车呼啸而过,正在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下方草地上露营的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打卡。夕阳西下,列车飞驰,铁路桥巍然屹立,一张美图就此诞生。几分钟后,它们将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吸引着下一批市民的到来。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还入选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目前,该桥虽已停用,但仍具有经济、军事和历史等研究价值,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此外,近年来,除了市民打卡,众多文化活动也纷纷选择在以广九铁路石龙南桥为背景的天然舞台上举行。不久前,东莞诗人们相约在东江之畔,举办“穿越历史的回响”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诗歌朗诵音乐会。诗人们以情融诗,以声达意,用诗歌、音乐、诵读致敬这座城市的工业文明与前行步伐,共同记录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瞬间。
尝试记录的还有石龙市民刘梓铭。“现在是下午三点半了,马上有火车从桥上经过,我得赶紧摆好机位,调节参数,准备随时按下开门。”正在暨南大学读大二的刘梓铭从小在石龙长大,从高中起,爱好摄影的他就开始用镜头记录贯穿家乡的广九铁路。
刘梓铭虽是“00后”,但经过多年踩点拍摄,如今的他对于广九铁路石龙段已无比熟悉。哪里是老的铁路家属区、哪里还留存有被废弃的铁轨、哪个机位才是最佳拍摄机位,他都了如指掌。“好机位只是基础,想要拍出好照片,也得天时地利人和。”刘梓铭说,为拍一张照片,自己最长的一次等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火车来了,但光线不好,照片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只能第二天继续碰运气,直到满意为止。
从货运火车到客运火车,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刘梓铭拍遍了广九铁路石龙段,所保存的照片也不计其数。在他看来,广九铁路不仅是石龙的交通大动脉,也是石龙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自己一开始拍摄只是出于兴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已经从兴趣转变成了一个年轻人的责任。“历史文化名片值得被更多记录,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为石龙的铁路文化留下一些注脚。”刘梓铭说。
【文脉链接】
广九铁路111周年展正在石龙举行
“作为从小听火车鸣笛声长大的石龙人,我对广九铁路非常有感情,因此特地来石龙博物馆看展,重温童年时光。”石龙市民朱女士说。
朱女士看的展名叫《风雨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11月15日,该展在石龙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铁路滥觞、策划维艰、一线双城、铁血之路、时代新篇、百年风物六部分,以240多张历史图片、图表和文献,带领市民共同回溯风雨广九的百年家国路。
记者在石龙博物馆看到,为做活做精这个展览,石龙博物馆用心布展,在馆内设置了旧售票窗口和石龙火车站老站台两个怀旧打卡点,突显石龙的“广九铁路”文化元素。市民可以领取旧式硬板火车票,搭乘时光列车,穿越了解广九铁路厚重历史。展览期间,石龙博物馆还会举办形式各异的公教活动,包括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摄影写生活动、广九故事分享会、火车科普活动等,让展览兼具历史性、科普性和趣味性。
图片
广九铁路111周年展怀旧打卡点 王雷 摄
“该展览在石龙展出,对石龙有着特殊意义,成功唤起了石龙人的集体回忆。”石龙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展览备受热捧,开幕一周后,主办方就决定增加100多件实物展品展出。增加的展品不仅有清光绪三十四年的《政治官报》、1935年版的《广九季刊》、20世纪40年代的一批《解放日报》等记载了广九铁路历史的文献,还有各时期广九铁路沿途站点的火车票、站台票、1930年广九铁路时刻表及票价表、1989年旅客列车时刻表,以及铁路手提信号灯、安装在列车上的摇头风扇等一批充满怀旧与回忆气息的铁路老物件,诉说着广九铁路不同时期的光阴故事。
图片
广九铁路111周年展上的展品 王雷 摄
此外,此次展览的展品还有一些来自普通市民。在石龙博物馆四楼展厅,一张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了解到,石龙市民陈女士得知石龙博物馆在筹办关于广九铁路的展览时,便捐赠了家中这张保留已久的证件。
图片
市民捐赠的展品 王雷 摄
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已有约10万人次观展。展览原计划展出至12月20日,但顺应各方强烈要求,展期将延长至2023年2月19日。
【文脉一周】
●为促进东莞腊味文化传承,助力东莞腊味品牌升级,12月21日,“江湖山海”非遗系列之2022年东莞腊味节暨岭南开腊日“云推荐”直播火热举行,吸引近25万人次观看。
●为进一步壮大东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社会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工作,12月23日晚,“感谢一路有你”——东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专场晚会在东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拉开帷幕。
●12月23日晚,“东莞能造因‘礼’精彩”——东莞工业旅游数字BOX暨“东莞礼物”品牌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民服务中心广场举行,首批入选东莞礼物项目库的84件“东莞礼物”亮相。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