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动画评价两极分化,不影响B站“名利双收”

图片
动画惹争议,仍有人气加持
2022年3月,B站CEO陈睿曾立下flag,要在2024年实现非GAAP(美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亏平衡,被寄予厚望的《三体》能为B站加把火吗?
作为第一部全面展现《三体》的作品,《三体》动画注定不会是“封神之作”,从内容评价上看更是如此。
《三体》动画自上线以来评论就陷入了两极分化——建模人物模式化、好莱坞剧情与主线剧情融合不佳、人设单一化等等争议引来诸多原著粉和路人粉不满,导致《三体》的评分跌跌不休。第四集播出后其豆瓣评分已经降至5.6。
图片
动画开场的“古筝行动”,有原著党认为其过于炫技,有违书中逻辑
有原著书迷客观评价道,动画的节奏对原著党较为友善,算得上“诚意之作”,但并没有原著的深度,细节处理也囿于技术和审美原因,不够精细,“《三体》爆炸般的想象力和扎实的科幻逻辑在现有技术下很难呈现。人类最终的超级舰队、堪比末日审判的水滴之战……如果想把这些脑洞都拍出来,恐怕比再拍一部《阿凡达》续集都要难。”
但不可否认,《三体》依然展现了自己作为国内顶级科幻IP的群众基础。截至12月27日,《三体》动画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达到2.4亿,积累了近700万粉丝追番,成为B站有史以来浏览量和关注度最高的国创剧集。
潜在商业价值成重点
既然口碑与市场不能兼得,那作为主要出品制作人的B站押注《三体》能获得什么?
最先闻风而动的是资本市场。在11月末释出动画即将上映的消息后,哔哩哔哩港股连续十个交易日上涨,涨幅高达105.5%,股价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但由于播出后口碑下滑明显,股市也稍有波动,跌幅达5%。
二级市场涨跌难掩动画作品的商业价值,长远来看,能成功将《三体》搬上荧幕就已经保了B站一段时间内的“荣华富贵”。
图片
B站副总裁张圣晏曾表示,B站在2017年刚开始做国创时就瞄准了《三体》IP,次年与手握《三体》版权的游族影业谈成授权合作后就开始筹备,并称该动画是B站近几年“投入最多、量级最大”的国创作品。一位特效动画制作业内人士认为,B站作为该动画主要出品制作人,投入成本难以估量。
以201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为例,仅CG(计算机动画)主角阿丽塔的一只眼球,就由近900万个像素构成,片中每一个视效场景都需耗费100个小时来渲染,动用视效公司维塔工作室的800名工作人员、3万台电脑共同工作,总渲染时长达到5亿小时。最终电影制作成本达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
这意味着《三体》每增加一分钟,成本都会飞速上涨,因此最终能赶在腾讯与网飞(Netflix)之前落地这一难啃的IP对于B站来说已经是一次证明。更何况,鉴于原著小说不仅在国内颇具影响力,且已经在海外出圈,只要相关影视推出就一定有商业价值。
图片
目前,《三体》动画已经吸引了长安汽车、惠普笔记本、中国建行、南孚等11家广告商,虽然不太克制的广告植入力度引来吐槽,但另一方面又确实拉高了B站的商业化想象空间。
图片
长安汽车广告植入
2022第三季度,B站广告收入为14.71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微增但增速不及一季度的46%,据B站首席运营官李旎介绍,广告业务作为B站主要增长引擎的定位不变,“2023年B站会持续提升整合营销能力,同时也会把广告业务进一步结合内容优势品类,提升广告库存供给,提升消费和交易在社区里的势能。”换句话讲,为了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B站明年还会凭借优质内容吸引广告商入驻,有《三体》这一现象级IP打头阵再好不过。
此外,《三体》动画虽然前四集都是免费,但从第五集开始便是大会员专享,有望直接拉高B站会员费收入。花旗银行分析师在动画播出前就曾判断,此剧将是B站未来几个月提高会员费收入的关键依据。
从最新财报看,B站最大的收入来源仍是会员费。包括影视大会员、直播会员在内的增值服务(VAS)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16%;平均每月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9%至2850万人。当然,这里列出的付费用户还包括B站游戏、音频直播产品“猫耳”以及智能电视端的不去重付费用户数。
图片
在商业模式和社区内容消费特征差异的影响下,B站大会员付费率的天花板水平长期低于传统长视频平台。德邦证券研报表示,公司目前大会员付费率低于10%,横向对比长视频平台腾讯视频(29%)、爱奇艺(18%)和芒果TV(19%),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
这样的差异基本反映了以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和OGV(专业生产内容)为主的内容平台的不同的商业化侧重点,和付费内容供给能力强弱。事实上,B站的内容如今多集中在2~5分钟,想吸引大会员付费还需要更多精品。
结语:内容为王
尽管B站不可能靠一部动画逆风翻盘突然扭亏,但优质IP的孵化依然是产业参与者长期竞争的关键。就如腾讯CEO马化腾所言,在文化产业,渠道可以同质化,但竞争到最后,“稀缺、高质量的内容始终最重要”。
图片
游戏也将是《三体》IP衍生重要方向
而如何孵化《三体》IP,各路玩家也有自己的想法。张圣晏表示,公司也在开发《三体》的衍生内容,例如周边的实体产品、虚拟产品、游戏等;腾讯和Netflix各自制作的剧版《三体》也进入了宣发期,相较于几年前的电影版,业内普遍认为以上两个剧版作品更为“靠谱”;此外,背靠字节跳动的PICO也在2022年下半年宣布要制作VR版的《三体》互动叙事作品。
但是鉴于《三体》动画如今的口碑,IP开发过程中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IP生命力这一问题,仍然需要等更多观众接受这一科幻题材落地作品后才能有解答。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