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一线|纳指暴跌逾33%“浇醒”华尔街,新年伊始美联储会议纪要携手非农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2021年年底,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等大行普遍看多2022年美股表现,预计标普500指数将分别升至5100点、5050点和4900点,但冰冷的现实最终彻底“浇醒”了华尔街。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标普500指数跌0.25%,报3839.50点,远差于2021年华尔街的预测;道琼斯指数跌0.22%,报33147.2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11%,报10466.48点。
PIMCO全球经济顾问暨董事总经理Richard Clarida对记者表示,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一年结束,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一年,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祭出超鹰派货币政策,让市场骤然冰封。
从全年表现来看,美股更是遭遇了自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2022年道指累计下跌8.78%,标普500指数下跌19.44%,纳指更是暴跌33.10%。
华尔街、美联储集体“失算”
不管是华尔街还是美联储自己,都未曾料到2022年会迎来如此猛烈的加息。
经济预测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的数据显示,2021年华尔街对2022年12月美国利率的平均预测仅为0.5%,与目前4.25%-4.5%的利率区间有着天壤之别。
官方层面,即使是美联储的预测也好不了多少。2021年12月美联储的利率点阵图曾预计,2022年总共只会加息75个基点,但最终全年的加息幅度达到了惊人的425个基点,为1980年以来之最。
在华尔街、美联储集体“失算”背后,关键原因是错判了通胀形势。彼时华尔街、美联储普遍认为,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问题将逐渐解决,通胀率会逐渐下降,美联储能够温柔地加息,从而对风险资产价格形成保护。但事实却是,2022年美国消费者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物价上涨蔓延到了几乎所有类别的商品和服务,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飙升更是给通胀火上浇油。
和2021年年底对2022年普遍的乐观预测不同,各界对2023年的前景分歧重重。美联储已表示,2023年高利率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很快降息,但交易员一直在为2023年降息定价。此外,众多公司高管和华尔街大行正在对潜在的衰退发出警报,但也有包括高盛和瑞士信贷在内的一些大行经济学家依然认为,美国经济2023年将避免衰退。
Clarida对记者分析称,美联储仍然专注于稳定物价的任务,但未来仍存不确定性,金融环境、实际利率和工资等因素将是决定最高政策利率的关键。在目前的情况下,要避免一场适度的经济衰退将是一大挑战:美联储的工具不够灵敏,任务很复杂,未来还会有艰难的取舍。
美联储会议纪要携手非农重磅登场
告别动荡的2022年,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市场又将直面一系列重磅事件。美国将公布2022年12月非农报告,美联储将公布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国将公布12月财新PMI、进出口数据,欧元区12月CPI数据也将出炉,欧美多国还将公布PMI数据。此外,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将于2023年1月3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美联储会议纪要将提供更多未来货币政策的线索。在2022年12月的会议上,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利率提高50基点至4.25%-4.5%,对终值利率的预期从三个月前的4.6%升至5.1%,意味着2023年还有75个基点的加息,2024年之前利率保持高位、不会降息,之后在2024和2025年分别降息1个百分点。
新年公布的第一份非农报告也值得密切关注。经济学家们预计,2022年12月非农就业人数预计将从11月的26.3万人回落至20万人,势创2022年1月以来最低,失业率预计将稳定在3.7%,劳动力市场疲态开始逐步显现。
对于未来,即使是官方也开始越来越悲观。美国圣路易斯联储去年12月底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50个州中有超过一半的州正表现出经济活动放缓的迹象,达到了通常预示经济衰退到来的关键门槛。
圣路易斯联储表示,2022年10月份美国27个州的经济活动有所下降,这足以表明经济衰退已经是迫在眉睫。对比来看,2020年春季出现的短暂而严重的衰退之前,美国有35个州的经济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利润率也在下滑。根据FactSet数据,华尔街对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率的预估为11.6%,创下2020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三季度的11.9%,更显著低于2021年第四季度的12.4%。市场还在不断下调2023年的盈利预测,预计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下滑。
美股未来的表现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行纷纷警告称,随着经济增长走弱、通胀高企挤压企业盈利,而央行坚定地保持鹰派立场,2023年上半年股市将面临新的跌势。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师持乐观态度,并举出了美国经济具有韧性、央行加息步伐放缓等一些利好因素。例如,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就表示,美国科技股在经历了2022年的暴跌后,2023年将大幅反弹,上市公司将努力维持其盈利能力,而美联储也将逐步结束加息行动。
全球财经日历
周一(1月2日)
欧元区/法国/德国12月制造业PMI终值、美股、A股、港股等休市一日
周二(1月3日)
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英国12月制造业PMI、德国12月CPI初值、美国12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美国11月营建支出、国内成品油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周三(1月4日)
法国12月CPI、欧元区/法国/德国12月服务业PMI终值、美国12月ISM制造业PMI
周四(1月5日)
美联储公布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国12月财新服务业PMI、中国12月贸易帐、英国12月服务业PMI、欧元区11月PPI、美国12月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美国12月ADP就业人数、美国至12月3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美国11月贸易帐、美国12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
周五(1月6日)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发表讲话、欧元区12月CPI初值、欧元区12月经济景气指数、欧元区11月零售销售、美国1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美国12月失业率、美国12月ISM非制造业PMI、美国11月工厂订单
周六(1月7日)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参加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BE)主办的“全球经济展望”讨论、里奇蒙德联储主席巴尔金发表讲话、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参加有关疫情大流行影响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