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真“活”了!这个唐人头上顶个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物:孔雀冠击鼓骑马女俑 馆藏 西安博物院
策划/出镜:菜菜
摄影:今天落大雨  后期:有染
服装设计:菜菜 戳君 来自:煌月国风
孔雀冠:连城婉  协力:丁伦 黑歪歪 路小佳
唐人头上顶个鸟?
这是什么奇怪的造型?
不久前,
微博博主@真的菜菜
发布了一组令人惊艳不已的照片,
照片中,
她模仿还原了一个唐代的骑马女俑,
身着男装胡服,
腰间有一红色腰鼓,
策马射猎,
英姿飒爽,美丽华贵。
图片
最为特别的是,
她所戴的帽子上,
居然有一只色彩明艳的孔雀。
孔雀是百鸟之王,
把它戴到头顶,
是一种身份尊贵的象征,
这样大胆新奇的造型,
估计也只有唐人才能做出来。
顺便说一下,
那冠上的并不是真孔雀,
而是做的假孔雀。
图片
她所还原的这件文物
名为“孔雀冠击鼓骑马女俑”
出自金乡县主墓。
女俑头戴孔雀冠是其突出特色,
冠上羽毛高翘,
尾羽飘然下垂。
女俑着粉白色圆领长袍,
足穿黑色高腰尖头靴,
端坐于马背,
双手伸开作拍击腰鼓状,
腰鼓位于马鞍前端。
图片
金乡县主,
祖父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父亲为李渊最小的儿子——
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
金乡县主生于高宗永徽二年(651),
卒于玄宗开元十年(722),
终年71岁。
一生历经高宗、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
见证了唐王朝从立国初创
到繁荣昌盛走向全盛的辉煌历程。
而这一时期,
正是民族文化空前交流融合的时期,
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只是“胡商”云集,
胡服、胡乐等外来文化,
更是引领了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
图片
多元交融的文化,
也让女性有了多彩的生活。
骑马狩猎,马球乐舞,
穿衣自然也是自由大胆,
男装出游是常事,
孔雀冠当然是其中的翘楚了!
图片
女俑所佩戴的腰鼓,
也是一种胡乐,
魏晋时,从龟兹传入中原。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
“腰鼓,大者瓦,小者木,
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
该墓女骑俑所击腰鼓,
鼓身通体深红色,
小巧玲珑,
推测当为木质双手拍击式小腰鼓。
照片中,
博主还将腰鼓和西洋架子鼓放在一起,
这两件同样来自“国外”的乐器,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图片
据了解,
@真的菜菜 是清华大学美女学霸,
也是国风cos界元老级人物,
多年来一直坚持出国风cos,
她cosplay敦煌飞天的造型曾火爆全网,
惊艳了无数网友,
2020年还被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评为
“敦煌服推广形象大使”。
在她的微博中,
还有许多国家宝藏系列的文物拟人图,
一起来欣赏——
图片
▲原文物: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
馆藏:故宫博物院
出镜  炉拟人 真的菜菜
指导 allen丁伦|摄影 小黑
妆造 宋佳|后期 有染 冥音
服装 炉:自己
图片
▲原文物: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金翅鸟 cn:菜菜
摄影/后期/排版/造型设计:@小何力
造型实现:菜菜 何力  梳+妆:临溪家的邹邹
协力:临溪小伙伴们  
鸣谢:青荷记 小梦 七味 游北
图片
▲原文物:瓷母. 各种釉彩大瓶
故宫博物馆藏
出境:真的菜菜
摄影/后期:@小何力
感谢@ALLEN丁伦  @蜀绫司
图片
▲原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cn:杨贵妃&银香囊拟人:真的菜菜
摄影&后期:@小何力  协力@成都临溪摄影
圈组织@黑天视觉COS官博
特别感谢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通草花传人
蕴玉 制作贵妃牡丹簪花
图片
▲原文物:南宋《天文图》碑
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男星君:@coser小梦  女星君:菜菜
摄影后期:@小何力
造型设计:小何力 菜菜  服装制作:菜菜 郑裁缝
图片
▲敦煌映像
出镜:菜菜  摄影后期@七味zoe
造型设计:菜菜 七味   协力:头顶海景房
图片
▲敦煌映像
服装设计:菜菜 戳君 制作:煌月国风
摄影:小黑 后期:有染 协力:大雨
头冠:神之月晓  饰品:大冲冲 阿凉  梳妆:乔乔
最后,
再来说一说孔雀冠,
为什么唐人会将鸟戴在头上呢?
唐代花冠与鸟兽形帽
来源:昭陵博物馆
唐代社会开放豁达,表现在首服文化方面,则是兼蓄并收,融通华夷,除羃䍠、帷帽、胡帽外,还自创了多种用帽。从昭陵陵园出土的文物来看,有羃䍠、帷帽、胡帽、幞头外,还有花冠、鹖冠、虎头帽等。在同时代的其他唐墓中,亦有孔雀帽发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花冠与鸟兽形帽。
图片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绘
辽宁省博物馆藏
花冠是用花采装饰起来的冠状饰物,也可以把它归于妇女首饰类,但它既冠以“冠”字,不妨也当作帽子来看。张说《苏摩遮》诗:“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写杨玉环:“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可见花冠特为唐代贵妇和舞女所钟爱。《旧唐书·音乐志》记述了多种少数民族舞女头戴的花冠,这些花冠上饰有金玉珠贝,一曲舞罢,珠玉可扫。无论是汉族妇女还是少数民族妇女,以珠玉装饰发髻,俱有传统,很难说谁先谁后。但是,毫无疑问,兄弟民族间服饰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昭陵陪葬墓燕德妃墓出土《舞蹈图》和《伴奏图》中的女伎,尽戴花冠,显得风姿绰约,曲有姿态。
图片
图片
▲燕德妃墓出土《舞蹈图》
1991年8月在西安东郊灞桥区新筑乡豁口发掘清理了滕王元婴第三女金乡县主与其夫蜀州参军于隐的合葬墓。该墓出土一百余件彩绘釉陶俑,其中一件女骑马俑,女俑头戴孔雀帽,非常别致,戴这种孔雀形帽子的人物形象,在众多的唐俑中尚属首次发现,弥足珍贵。依据这顶帽子与人体的比例来看,这种帽子可能由布帛做成,中实以棉,然后再在布帛上印染或刺绣图案。
图片
图片
 以瑞禽猛兽为帽形或帽子装饰物,是我国首服文化固有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隐士以鹖羽为冠饰。汉时,朝廷因为鹖鸟有“勇健斗,死乃止”(《山海经·中山经·注》)的特点,专门为武士制作了鹖冠,“加双鹖尾,竖左右”。(《后汉书·舆服志》)以象征威武。至唐时,又将武官的帽子做成鹖形。昭陵陪葬墓李贞墓出土的《武官俑》,即戴鹖形冠,双眉紧皱双目圆睁,神情冷峻。尉迟敬德墓出土的《将军俑》又戴虎头帽,以虎状人,极尽威武。现在北方农村时有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虎头虎脑”,逗人喜爱。自古女性爱美,孔雀羽毛美丽,自然会得到妇女的青睐,以其形为帽,亦在情理之中。
图片
▲李贞墓出土的《武官俑》
唐时妇女以漂亮飞禽为帽饰或帽形,《旧唐书·音乐志》也有明确记载,其文云:“《鸟歌万岁乐》,武太后所造也。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长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并画鸲鹆冠,作鸟像。”鸲鹆乃岭南之鸟,唐时也叫吉了,即八歌。金乡县主墓出土的女俑,手击细腰鼓,说明是骑马乐俑。其以孔雀为帽形,或也是受《鸟歌万岁乐》的影响。
图片
消息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文物拟人cos图|真的菜菜
授权刊发  谨致谢忱
其它图|动脉影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