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见证游牧文明的“千里画廊”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卫二将军守卫王朝的崇敬,也将阴山山脉带入人们的视野。
图片
阴山山脉位置(图片来自:环球地理探索)
图片
秦汉时期的边塞(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什么是阴山山脉
Part One
中生代末期,地球内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场著名的“燕山运动”诞生了阴山山脉。阴山山脉,西起阿拉善高原,东到多伦县以西的滦河谷地,主要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和大青山。阴山蒙古语名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
图片
阴山山脉主要山峰(图片来自:环球地理探索)
阴山山脉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50至10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南坡山势陡峭,北坡较为平缓。
图片
阴山山脉地形区域分布图(图片来自:地球知识局)
阴山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由于阴山正好拦在从中原通向草原的路上,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拦路虎”。山北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区域,是干旱的内流区。山南则是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区域,是雨水充沛的外流区。山脉西段植被稀疏,大多数是土黄色的山体,以及裸露的岩石。阴山山脉矿产资源丰富,我国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就位于阴山以北的包头境内。
图片
阴山山脉—乌拉山,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图片
黄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这壮美的景象让人耳边顿时响起北朝著名的《敕勒歌》悠扬的曲调: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草场牛羊成群,风光无限。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阴山岩画之历史渊源
Part Two
阴山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阴山文化。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阴山发现了阴山岩画,并在他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
阴山岩画是雕刻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阴山岩画主要集中在巴彦淖尔地区的山壑中,是我国已知最大的岩画宝库,现已发现150多个分布群,5万余幅的岩画。它真实地记录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弥足珍贵的形象史卷,在世界岩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内蒙古阴山岩画主要雕凿于内蒙古地区阴山山脉岩石之上,其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岩画、新石器时代岩画、青铜时代岩画、铁器时代岩画。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作画方式及不同的表现风格。
    ✦
1.旧石器时代岩画
图片
旧石器时代阿拉善右旗
雅各布赖山洞手形岩画
这一时代的岩画代表是阿拉善右旗雅各布赖山洞窟中的手形岩画,岩画的视觉语言表现为带有色彩的平面涂绘,是由红黑两种颜料喷制而成的。
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大约距今1万至4千年,这一时期的先民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岩画的视觉语言表现方法为将平面式图形凿刻于石面之上,其视觉语言表达内容多为野生动物、狩猎场景以及一些人面像和天神崇拜,如太阳神、拜日图、巫师祈祷等。
    ✦
2.新石器时代岩画
图片
新石器时代巴盟磴口县
莫勒赫图沟太阳神岩画
    ✦
3.青铜时代岩画
图片
青铜时代阿拉善右旗
曼德拉山放牧岩画
这一时代相当于历史上的殷周至两汉时期。根据岩画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水平可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狩猎-畜牧经济混合时期,岩画的视觉语言表达方法仍主要以平面式凿刻呈现,表达内容中狩猎依然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已经出现畜牧的场景。第二阶段则是畜牧业的发展时期,岩画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容出现了大量的车辆、舞蹈场景、战争场景以及手持弓箭的牧民形象。
铁器时代约在公元5世纪至19世纪,相当于北朝至清代。这一时期的畜牧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内蒙古地区生活过的土蕃、突厥、回纥、党项、蒙古等民族都在这里有过岩画的创作。
    ✦
4.铁器时代岩画
图片
铁器时代乌兰察布突厥
字母岩画
阴山岩画之地域特征
Part Three
内蒙古阴山岩画按照行政区域自西向东分别分布在阿拉善盟、乌海桌子山、磴口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包头市达茂旗以及乌兰察布等地。
图片
内蒙古岩画分布图
阿拉善盟的岩画十分丰富,表达出了鲜明的萨满性质,体现了作画者的宗教信仰以及神灵崇拜,部分岩画视觉语言表达为符号型,蕴含一定文化意义。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岩画
乌海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区的东南部,与阴山西段狼山地区相邻,桌子山岩画的发现、考察和研究始于1973年首先被发现的召烧沟岩画。石器时期桌子山岩画的内容盛行天神崇拜,岩画视觉语言表达主要以磨刻人面像为主,反映了人神同形主义原始宗教思想。但这部分岩画由于年代久远,仅有部分保存下来且画面模糊。
图片
图片
内蒙古召烧沟岩画博物馆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岩画产生年代早,题材丰富,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岩画视觉语言的题材表现主要以动物为主,其中包括放牧狩猎以及群舞等场景岩画。其次为人物及人面像,我们常见的“拜日图”岩画就出自此地,画面中拜日者双手合十,双臂举过头顶,朝拜太阳,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神灵崇拜思想。
图片
图片
内蒙古磴口县沙金陶海苏木格尔敖包沟岩画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岩画主要凿刻在山崖和山峰的顶端,艺术水平较高,其时代有早有晚,大部分属于青铜时代。其岩画视觉语言内容表达主要以动物为主,其次是人物、符号岩画。视觉语言题材包括狩猎、场景等。
图片
图片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昂根苏木几公海勒斯太岩画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岩画大多比较均匀的散布在各条山沟和山地中,适合作画处均有岩画发现。其岩画视觉语言题材表现以动物为主,除此之外有少量人物、人面像、放牧、狩猎及图形文字岩画等。此地岩画主要集中在大坝沟一带、炭窑口、玻璃口和滴水沟附近。其中大坝沟的岩画是动物图案化以及动物和面具的结合,改变了之前的写实风格,图案化倾向明显。
图片
图片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区域及其岩画
包头市达茂旗的岩画数量非常之多且密集,这里动物岩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岩画和放牧岩画,根据这些岩画所反映的内容说明该地区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模式。
图片
图片
内蒙古包头达茂旗岩画
乌兰察布市岩画的视觉语言与其它地区岩画有很大差别,其产生时代较晚,岩画反映的多是家畜放牧等畜牧经济时期的内容。因其产生年代较晚,其视觉语言更加偏向符号化,表现题材更多体现人类心理及精神活动。
图片
图片
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
阴山岩画之诉求表达
Part Four
1.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一种原始社会的文化现象,它是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积淀着人类本质力量外显或内隐的一种社会民俗,是原始社会人类文化和原始思维的遗留。阴山岩画中生殖崇拜岩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直接、简单的形式来描绘具象内容;另一种则是以抽象、象征的方式来表现。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生殖崇拜岩画
2.神灵信仰
在远古时代,人类崇拜神,敬仰神,当一些愿望无法实现之时,便去祈祷叩拜,以求能得到神灵的保佑。阴山岩画中大量的神格面具便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岩画中这些面具代表了神的形象,它们绝大多数呈人面形,个别为兽面或是不可名状的图像,例如太阳神面具、天神面具和鬼神面具等。
图片
内蒙古阴山神灵信仰岩画
3.萨满巫术
巫术崇拜的岩画,是由于远古先民相信鬼神且相信人可以通过萨满巫师来与之产生沟通从而产生的一种原始艺术。这类岩画是在进行巫术仪式之时刻画的,且绘制本身也是巫术仪式的一部分,因此不难看出其作者正是巫师本人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萨满巫术岩画
阴山岩画之具体用途
Part Five
1.记录物种
内蒙古阴山岩画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动物岩画,这一内容的大量出现与远古时期先民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阴山狼山地区岩画中所展现的动物共有四十多种,其中能够确定的动物有三十二种,有狐、狼、虎、豹、黑、岩羊、绵羊、梅花鹿和麋鹿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羚羊、盘羊、双峰驼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野马、家马、野牛
2.刻画生活
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另一个经常出现的内容就是人物岩画。人物岩画分为以人体造型为主和以面部造型为主两种,前者大多都是存在于场景中,如狩猎、放牧、舞蹈等。后者包括人面像以及神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人像、双人舞、多人舞、人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骑者、战争、狩猎
3.文字描述
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符号岩画隐喻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其内涵或想表达原始的记事、或隐喻着当时某种观念、或衬托某种图形表达某种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符号卍、古藏文、藏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阴山岩画中的蒙文六字真言、梵文、突厥字母
阴山岩画之艺术手法
Part Six
1.点描绘
点是最简洁的形,是具体的视像,也是视觉元素中最小的单位。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点的视觉语言形态大致分为三类,即表装饰性的点,表象征的点以及表写意的点。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装饰性点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象征性点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写意性点岩画
2.线描绘
线是画面元素的另一种形式,它分为直曲两种,常常有不同的长度及方向。内蒙古阴山岩画视觉语言在线的运用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岩画产生年代的早晚,画面中线的运用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线的视觉语言形态可分为即表写实的弧线、表装饰的曲线以及表抽象的直线。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写实线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装饰线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抽象线岩画
3.面描绘
面是由线的移动轨迹所形成的,点和线的面积扩大也可形成面。阴山岩画中面的造型形态大致分为三类,即几何形面,规则面以及不规则性形态面。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几何面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规则面岩画
图片
图片
内蒙古阴山不规则面岩画
阴山岩画之制作工艺
Part Seven
内蒙古阴山岩画的制作手法有磨刻、敲凿、划刻和绘画四种。制作工具是石器和金属。
1.磨刻
磨刻法是岩画最早的制作方法,磨刻技法是在敲凿之后再磨制加工。先用器物凿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凿刻出相连的点,随后连成线再成面,然后用专门磨出钝尖的硬石,蘸上细沙磨出岩画的图形。由于使用工具的特殊性,磨刻岩画的线条呈宽形或V形。
2.敲凿
敲凿法大约在青铜时期开始使用,敲凿的制作方法延续时间最长,几乎伴随阴山岩画发展的始终,且在阴山岩画中运用最为广泛。敲凿法制作而成的岩画线条大多粗细不一,疏密也不均匀。敲凿法是用工具直接敲击岩石的表面,在岩石的表面上以各个敲击点构成画面。
3.划刻
划刻法年代较晚,是用尖锐的工具划刻岩石的表面,划痕细而浅。这些以划刻为制作方法的岩画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锋利的金属。
4.绘画
绘画法为近代蒙古人所使用,运用石灰搅拌油制成颜料,再用毛刷或毛笔等工具把物体的形象在岩石上进行涂染。这类岩画多与喇嘛教活动有关。
阴山岩画之文化符号
Part Eight
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作为“天赋河套”品牌的重要文化符号,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此外,阴山岩画的一些文字符号对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  语
E N D
狩猎、舞蹈、祭拜……这些刻在岩画中的画面,诠释着北方游牧民族对力量的追求、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对人类的赞美,是见证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史演变的千里画廊!
参考文献
[1]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17,5.
[2] 盖山林.盖山林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4.
[3] 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9.
[4] 大卫·科恩,斯科特·安德森,徐立.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
[5] 郭晓霞.视觉语言[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6.
[6] 韩非子,王先慎,姜俊俊.韩非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
[7] 陈桥驿.水经注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 2007,7.
[8] 郦道元,王东,陈桥驿.水经注(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09,10.
[9] 盖山林,盖志浩.内蒙古岩画的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2.
[10] 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2.
[11] 盖山林.巴丹吉林沙漠岩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
[12] 梁振华.桌子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6.
[13] 王晓琨,张文静.阴山岩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6.
[14] 盖山林.乌兰察布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9,12.
美编:赵茹昕
校对:姜雪蛟  刘淇郡(成都理工大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