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系列访谈】张军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精耕普通犯罪检察“责任田”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职能
负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类犯罪、侵犯财产类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开展相关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相关案件的补充侦查。办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相关刑事申诉案件。对全市检察机关普通犯罪审查逮捕、公诉等业务的指导。
本期访谈嘉宾
图片
张军英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问:“人民”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高频关键词,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普通犯罪检察又被称作“民生检察”,普通犯罪检察部门应当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张军英:普通犯罪检察部门主要办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日常生活常见多发的刑事案件,必须以更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更有力服务保障民生。
深化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好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2022年6月以来,市人大开展了对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专项监督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1月审议通过了市检察院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为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高质量、更好效果的适用,进一步凝聚检法共识,实现量刑公正,2022年12月,市检察院与市高院会签了实施细则,对常见犯罪量刑加强指导。接下来,检察机关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积极推进本市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规范性、协同性、实效性上持续发力,把“以人民为中心”做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面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更好保障人权,促进社会治理。党中央于2021年4月确立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时代要求。2022年7月,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首次在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对刑事强制措施、刑事追诉依法准确适用提出了要求。2022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联合印发了修订后的《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抓好取保候审新规和少捕慎诉慎押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公检协作,加强“降低羁押率的有效路径与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试点工作的成果转化和经验推广,常态化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活动,更好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更好彰显检察温度,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我们坚持法理情相统一,善用检调对接,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如在办理一起人身伤害案件中,检察官经审查发现该案双方当事人均为学生且系同校同学,被害人提出了较高数额的赔偿要求,而检察官调查后发现嫌疑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检察官据此制定了充分的调解预案,在加强对嫌疑人释法说理、法治教育的同时,多次对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促生调解意愿。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本案赔偿数额问题开展针对性调解,最终达成了通过分期履行等方式的调解方案,嫌疑人也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区检察院依法对嫌疑人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本案中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有效恢复,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
图片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这在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史上是首次。检察机关如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水平,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法治保障?
张军英:坚持双赢共赢多赢理念,推动提升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普通犯罪检察部门牵头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在畅通检警协作渠道,形成打击犯罪合力的同时,推动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与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共同设立了21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依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开展工作,在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形成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与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2022年12月,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会签了实施办法,在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公检双方在协作配合中强化监督制约、在监督制约中保障协作配合,共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共同提升指控证明犯罪和保障人权的能力和水平。
树牢数字赋能监督理念,推动提升检察监督数字化水平。2022年9月以来,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组织开展了上海市检察机关数字化刑事检察监督优秀案(事)例评审活动,展现出上海检察机关积极运用数据资源,通过场景先导、技术赋能、跨部门协作等,在医保基金诈骗、“长期护理保险”诈骗、村镇企业注册诈骗等刑事、治安案件的数字化监督治理和“非羁押一网通”云监督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加紧加快大数据建设步伐,积极回应检察监督和司法办案需求,对内盘活数据资源,对外加强协作配合,努力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深化人才驱动监督理念,推动提升检察监督专业化水平。我们坚持激活检察人员内生动力与充分运用外部资源有机统一,积极推进法律共同体“同堂培训”“检校合作”等,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全面提升检察人员专业素养。2022年5月以来,我们第一检察部牵头开展了“青年公诉人训练营”活动,邀请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主题在线授课,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的370位检察官及助理报名参训,线上讲座累计观摩近7000人次,做到了参训效果好、培训实效强。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第十三届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正在进行中,竞赛结束后,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对标第八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集中开展应赛培训,全方位展现上海优秀公诉人风采。
图片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明确指出“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普通犯罪检察部门负责牵头扫黑除恶工作,应当如何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张军英:2022年以来,市检察院扫黑办按照常态化扫黑除恶“十件实事”部署,围绕最高检“质量建设年”工作要求,以落实落细《反有组织犯罪法》为牵引,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
深入学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我们充分运用检委会业务学习、青年公诉人训练营、刑事检察实务讲堂、双周政治业务学习会等平台和途径,先后邀请反有组织犯罪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就《反有组织犯罪法》理解与适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专题解读,引导全市检察办案人员增强学习自觉和行动自觉。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全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快速严厉打击网络黑灰产业链、破坏环境资源等违法犯罪。积极推动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新三大行业领域整治,制定实施意见,重点打击利用在校学生实施黑恶犯罪、侵害师生合法权益、非法放贷和涉助贷业务、制售假冒伪劣民生商品等违法犯罪,配合纪检监察机关深挖彻查贪腐渎职犯罪。
坚持惩防并举,推动标本兼治。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行业领域监管漏洞等,我们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主动延伸检察职能,用好检察建议,督促案发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建章立制和长效管理。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扫黑除恶斗争推进,适时发布典型案例,并依托抖音、B站等主要社交平台,灵活运用微视频、微动漫、公益广告等开展普法宣传,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处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