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罗湖2022十件大事:被触动的瞬间,被记住的回声

2022年

我们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

一同参与、见证罗湖发展历程

22个瞬间与回忆 

22个真实触点

这些切面可以是一场回顾

也可以是一份邀请

你又会如何回望 2022 年

点赞让你印象深刻的罗湖2022十件大事(可多选)        抗击疫情         深圳站开高铁         开年第一会         科创的三个“小目标”         保供生鲜撑香港         年度改革头条          20万城中村居民领到300元         “一主两区三带”         罗湖中医院新晋“三甲”         深圳第一,罗湖第一         新版产业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29条          香港青年创业“首选地”         中燃落户         3家“小巨人”         低碳先锋         城脉中心         罗湖北站         招商大会         红色村         深双主展场         深港深度融合     提交

抗击疫情有效率也有温度 

如果问一个罗湖人,2022年,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大约不少人的回答是,抗疫。

1月7日,深圳在对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时,发现2例新冠阳性感染者……拉开了这一年的抗疫“序幕”。毗邻香港,有3个口岸,文锦渡口岸是“保供”香港生鲜的主要通道。“外防输入”的压力巨大,这是与病毒“贴身肉搏”的一年。

只要深圳发生疫情,罗湖就是“群聊”常客,“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可是,传染性超强的奥密克戎病毒,在罗湖的传播,往往不超过两代,很快就被成功截断。罗湖没有因为疫情给深圳人带来长久的封控。这背后,是超强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强大的基层执行力、万众一心的合作精神,共同创造的奇迹。

我们记住的,是专业和人文的许多瞬间。

李一凡,男,2022年1月8日17时17分出生,体重2.65千克,新生儿评分,10分。

一个紧急发作的外地孕妇,没有有效的核酸检测记录,会有什么遭遇?李一凡的出生,被网友评价为“教科书式的操作”。从进入罗湖区人民医院那一刻起,一路“绿灯”,从保安、接诊护士,到产科值班医生,从B超室到麻醉科,所有人都在为婴儿和母亲保驾护航。这次事件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了5400万人次的围观。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公众对以人为本和专业主义的期待。人们说,不愧是深圳。

滞留在罗湖草埔小学的12个“过路人”。

草埔小学里的12个被一起封控的“过路人”,临时驿站里为快递小哥准备的床铺,上门喂养宠物的志愿者,流调室里彻夜长明的灯和此起彼伏的电话,发放到城中村劳务工手里的生活补贴……这一年,无数人守望相助,一起走过。

“遇到的每一个普通人,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踏踏实实,合在一起,却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我希望他(新生儿)将来也这样,踏踏实实,在这个世界发挥一个平凡人的作用”。李一凡的爸爸这样说。

百年深圳站加入高铁“朋友圈”

百年前,人们乘坐时速仅30公里每小时的蒸汽机车,到深圳墟逛集市。

110年后,高铁复兴号、和谐号载着一批批游子,奔向武汉、南昌、南京……赶回家吃上热乎的年夜饭。

2022年1月10日,“老字号”深圳火车站首开高铁,罗湖迈入“双高铁”时代。

百年深圳站加入高铁“朋友圈”。  

引入赣深高铁后,深圳到南昌从原来的 7 个多小时缩减到3个多小时,深圳至南京南最快7小时43分可达,较既有经宁杭、杭昌、合福、南龙、龙漳、杭深高铁快3小时07分。

“在深圳站,你可以看到传统绿皮长途车,也能看到C字头的广深城际,还有D字头的跨线动车,现在还有G字头的高铁,可以说是深圳最多元化的火车站,这也是一道风景。”这一年起,家住罗湖人民南片区的陈女士,过年回家有了更多选择,离家更近的深圳站高铁显然是首选。

罗湖2022年区委全会定下全年发展目标

岁末年初的一场重要会议,亮出罗湖牛年的成绩单,为虎年发展定下目标。

2022年1月21日,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八届二次全会召开。翻阅全会报告,总结出“四个新”——新机遇、新动能、新服务、新品质。

面对新机遇,罗湖主动、热情、有想法。出台综合改革试点第一批10项改革29条具体举措,完成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等8项改革;明确“一主两区三带”重大平台载体定位,大望梧桐片区完成综合规划编制,定位打造“深圳中央生态区”;招商大会引进项目142个,预计可实现年营收437亿元。

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完成投资超百亿元;红岗国际创新广场等核心项目建设提速;引进5家持牌金融机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构建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罗湖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有了新动能。

罗湖率先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改革4.0版,全市首推营商环境白皮书,出台营商环境任务清单37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290个,14所学校开工建设;罗湖医院集团举办的社康中心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495平方米增加至1066平方米,增长115.4%。更优良的营商环境,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让城区企业和居民感受到稳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罗湖PM2.5浓度降至16.7微克/立方米,河流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均为满分,天更蓝,水更清,居住环境更舒心。全国首创“反向办”数据治理新服务模式,共服务超50万人次群众、533家规模企业;“智慧共享停车”在全区推广,接入3万余个车位。城区治理水平体现在一针一线、方寸之间。

罗湖科技创新“十四五”专项规划推出

在深圳的科技版图中,罗湖不是最亮眼的那位,抱着“不能缺席”的态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罗湖奋力追赶,成就与短板并存。

上一个五年,罗湖注重构筑科技创新基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十四五”专项规划推出,下一个五年,罗湖将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以三个“新区”—— 创新企业集聚新区、未来科技研发新区、科技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区建设为目标,推动实现科技创新核心要素资源有效聚集。

以创新开路、创优提级、创意赋能“三创”并举,高端要素加速汇聚,罗湖正朝着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引领区大步迈进。

文锦渡口岸实施“全接驳”模式,保供生港撑香港

深港防控一体,深圳全力支援香港,文锦渡口岸“接驳站”即是一例明证。

每天,跨境货车司机周晓雄都能将满装着菜心、菠菜等二十多种新鲜水嫩的蔬菜运回香港。

一棵蔬菜顺利通关的背后,是一群深圳人力保供港生鲜“大动脉”畅通。

香港市民“菜篮子”中近九成新鲜蔬菜和鱼肉蛋来自内地,由全国600多个备案种植基地和100多家企业生产提供。文锦渡口岸作为中国内地供港鲜活产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天,香港市场85%以上的供港蔬菜、肉类从这里进入香港。可以说,这里是鲜活供港的“大动脉”。

文锦渡口岸实施“全接驳”模式。 

在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罗湖区对文锦渡口岸通关设施及作业全流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和升级,核心是精减跨境司机与内地的人与物发生“交互”的机会,让整个过程提质提速,边接驳边改造。

3月1日,文锦渡口岸正式公告,在深圳率先实施“提前预约、人车分离、集中接驳、闭环管理”的“全接驳”作业模式:通过“全接驳”,让跨境司机与内地的“交互”机会,从以前的“三点一线”(口岸点、作业点、住宿点及交通全线)全过程多次交互,变成了“无交互,零接触”。

“保供”与“防疫”两道“大题”,罗湖高效作答,全力以赴。

罗湖发布全面深化改革25条 

罗湖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片诞生了多项“中国第一”的热土,坚持产业引领、服务升级,谋划推出一批创新型引领型改革。

3月初,罗湖推出《罗湖区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计划围绕重大战略平台改革、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深化生态领域改革、深化党建领域改革7大方面,实施25条改革举措。

站在年底回望,一批创新型引领型改革构成了2022年罗湖的高光时刻。

深港融合发展是改革的“头条”和首要任务,罗湖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机遇,聚焦香港青年发展、民生规则衔接、通勤化融合发展。构建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1+1+N”规划体系,推出总体方案、发展规划,空间、产业、交通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一张蓝图。深港深度合作,罗湖做了充分准备。

继续发挥“先锋精神”,用足用好改革“传家宝”,改革开放之路,罗湖仍在跋山涉水。

20万城中村居民每人领到300元

疫情关爱措施,罗湖直接给真金白银,实实在在。

3月,罗湖推出助企惠民纾困“十条”政策,惠及辖区700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00余家密闭场所,城中村逾20万居民。

6个月的租金减免扶持,最高200万元的扩产增效扶持,降低融资成本扶持,罗湖“十条”以企业、产业帮扶为主,而针对城中村居民的补助则是直接帮扶辖区困难居民。

20万城中村居民每人获300元生活补助。 

黄贝岭上村居民王彩平主要靠打零工为生,由于无法出门务工,生活来源没有了保障。随着300元微信红包的到账,王彩平在手机上领到补助,拿着这笔钱,她给家里新出生的孩子买了辆婴儿车。

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组合拳,无疑能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全体市民更多的暖意、更强的获得感,让他们更加凝心聚力迎接这场大考。

“一主两区三带”十大重点片区规划出炉

“一主两区三带”可以说是罗湖发展的“高频词汇”。

4月8日,在罗湖“一主两区三带”建设动员大会暨2022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重点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中,“一主两区三带”建设工作总指挥部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以及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书发布,开启了罗湖区“一主两区三带”建设的新篇章。

一主两区三带示意图。  

《罗湖“一主两区三带”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书》提出,组团化布局十大重点片区。十大重点片区涵盖全部十个街道,各自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

蔡屋围片区对标纽约曼哈顿等先进城区,打造国际金融总部集聚新高地和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核心区;大望梧桐片区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鹏城绿心”和深圳中央生态区;笋岗片区规划为具有湾区影响力的新城市会客厅……

多个片区带来多个功能定位不同的新空间,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心城区新格局正加速重塑。

罗湖中医院新晋“三甲”

疫情期间,罗湖区中医院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医院建设发展。

4月22日,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挂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罗湖第二家三级甲等医院。

罗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获全省第一

罗湖,戏剧之都。近年来创作的戏剧等各类文艺作品多部获重大奖项,为市民提供了精彩的“文化大餐”,成为万象罗湖的“气氛担当”。

“2020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在全省21个地市排名第一。罗湖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排名第一。

戏剧《烟》获全国公共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09剧场《军哥剧说》系列获评为全市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戏剧作品《烟》,问鼎全国公共文化最高奖项——群星奖金奖;打造全国民间文艺展演、“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深圳青年戏剧月等重磅品牌……文艺罗湖,好戏不断。

罗湖出台2022新版产业政策

“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罗湖始终把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打好政策“组合拳”。

6月,罗湖出台2022版的全新产业政策,形成了全新的“1+3+N”政策体系。新体系层次更清晰、板块更合理、措施更科学、“合力”更凸显。

罗湖产业政策新体系呈现支持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政策创新更强三大特点。

今年,罗湖拿出10个亿来兑现产业政策,80%的政策力度都属于全市第一梯队。比如,对新引进企业给予最高扶持1个亿,提供购房打八折、最高补贴1个亿,租房打七折、最高每年补贴1000万。这些支持力度都是全市最高。

罗湖既全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也非常重视培育中小企业。比如,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分别最高扶持200万、1000万、5000万。罗湖还计划每年拿出5000万,通过扶持转股权的方式,助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不难发现,罗湖的产业政策注重发挥市场力量,贴合企业实际需求,这也是今年招商大会罗湖成果颇丰的重要原因。

罗湖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9条 

从1.0到4.0,罗湖营商环境不断升级迭代。

6月,《罗湖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22-2025年)》出台。《纲要》从五大板块推出29项行动计划、以87个重大项目作为支撑,26家区直部门和驻区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项牵头推进落实。

作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罗湖创新性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与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提出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此助力深圳“20+8”产业集群重大项目落户罗湖。

打造大湾区首个具备规模的港医诊疗中心;建设清水河生命健康创新基地;探索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政策落地;设立专精特新产业母基金……一个个大招,传递出罗湖始终保持着刀刃向内的决心。

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

深圳罗湖与香港城市肌理相似,人员和商务往来频密,也是与香港产业关联最高的区域之一。

打好“深港牌”,罗湖频频向香港青年抛出橄榄枝。6月,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在深圳罗湖挂牌成立。《罗湖港人一本通——便利香港居民在罗湖发展指南》也同步发布,并在全省率先启动支持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

罗湖致力打造港企到内地投资发展“第一站”和香港青年在湾区就业创业“首选地”。 是诚意也是目标:饮下“头啖汤”,迎接深港融合的“春天”。

中国燃气全球总部迁入罗湖

这是燃气巨头与中心城区的一次牵手。

中国燃气,中国最大的跨区域能源供应服务企业之一,港交所主板上市企业,《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上市公司50强”,2019年中国全球上市企业市值500强第84位。

7月25日,中国燃气全球总部正式迁入罗湖。通过签约成立燃气碳中和研究院及多个合作项目,中国燃气将通过绿色能源、智慧城市运营等业务,为罗湖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燃气的落户,是罗湖布局燃气产业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天然气下游领域五大城燃公司中,已有三家扎根罗湖,形成产业聚集之势,将对深圳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是一种信号。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产品集成企业、中国A股上市公司闻泰科技,到财险主体“百亿俱乐部”成员国任保险、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等,再到中国燃气,优质企业聚集罗湖,已经渐成趋势。

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从0到1,是了不起的跨越。

2022年8月,罗湖在一个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3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是罗湖科创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3家企业实力不俗,各有专攻,在今年高交会上全数亮相。

奥拓电子公司在国内有200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海外有50多项专利,较早开始研发Mini Led技术,并主导编写了行业首个Mini LED产品标准。

航顺芯片主攻MCU产品研发,目前实现全国产化自主研发,性能达到欧美品牌的水准,性价比较高,得以应用在冰箱、空调、洗衣机、汽车等产品中。

双合电气扎根罗湖近30年,致力于研发以电信号机理算法为基础的智能监测设备,可以预测故障,准确性能达到90%以上。

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对罗湖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我们感受到,罗湖区非常重视科技发展,让我们企业有‘家’的感觉,我们愿意与罗湖区共同发展,为辖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奥拓电子大客户销售总监陈玲表示。

打造“低碳先锋城区”

损害了生态环境,怎么赔?

砍了树,就要种树;超标排放,就要购买碳排放权。在罗湖,有一种新的赔偿方式:企业提供一笔赔偿资金,用于购买公众的“减排量”。这个方案,就叫做以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开展替代性修复。

9月15日,罗湖一家公司因损害环境,签订了这种方式的赔偿协议,补偿公众24502.5元。这是广东省首例通过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开展替代性修复的案件。

“碳”路先行,罗湖是认真的。在这宗“广东首例”案件后不久,10月25日,罗湖区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打造“低碳先锋城区”的目标,并部署了未来3年的重点任务。

在绿色低碳领域先行先试,“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罗湖,有底气,也有能力。到2025年,罗湖将率先在全市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应用,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基本建立全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城脉中心成为2022年中国建成最高建筑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地标。于罗湖,八十年代是国贸大厦、九十年代是地王大厦、二十一世纪是京基100……

2022年,罗湖高度再一次刷新。388米的城脉中心成了罗湖新的城市封面。

在10月26日举行的CTBUH2022全球大会上,城脉中心获得了两项认证:2022年中国建成最高建筑、2022年世界建成第二高建筑。

城脉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万㎡,地上70层,地下7层,由全球团队设计,是一座天际总部超体。

新的地标,也是罗湖全面焕新的缩影。城脉中心所在的笋岗片区,是曾经的“中华第一仓”,如今的“新罗湖会客厅”,现有城市更新项目15个,建成后将释放约4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引领罗湖城区面貌蝶变。

全新的罗湖高度、城区名片,载入人们的记忆,成为新罗湖的象征,城区发展的驱动力。

深圳地铁14号线开通,罗湖北站亮相

开往大湾区的列车呼啸而来,2022年,罗湖迈入了“双高铁”时代。

10月28日,随着深圳地铁14号线的开通,罗湖北站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与深圳火车站一样,罗湖北站将成为“湾区枢纽”的重要支点,写下更多的交流、融合、追梦的故事。

这座车站总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分为地上一层、地下四层,是一座站城一体化枢纽。它连通14号线、17号线,接入深汕高铁,将彻底打开罗湖“北大门”,通过高铁、地铁多种交通方式,将罗湖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紧密相连。

新枢纽,汇聚了罗湖的新价值。

罗湖陆路口岸数量和通关量全市第一;现有地铁总长48.7公里,设站32座,轨道站点每500米覆盖率全市第二。“十四五”期间,罗湖将构筑“30分钟、45分钟、60分钟”交通圈,高速通达湾区城市中心。

招商大会引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

11月24日,2022年招商大会举行,罗湖又一次站在了舆论场的聚光灯下。

大湾区首场裸眼5D全息XR政务发布会,多位区领导登台,倾力推介,40多家主流媒体关注,直播观看量逾千万。“新枢纽、新活力、新征程”三个关键词,将罗湖的全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场人才、企业与城区的“双向奔赴”。

罗湖拿出50公顷的土地、2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相当于5个腾讯滨海大厦加1个“春笋”,撕掉了“空间不足”的旧标签;10亿元的产业政策“大礼包”,80%的政策力度属于全市第一梯队,诚意满满。

12家世界500强企业“用脚投票”,“聪明”的资金纷纷选择罗湖;60个优质项目洽谈签约、意向投资额超1000亿元。中心城区价值正在强势回归。

“欢迎来罗湖,一起向未来!作为营商环境的高地和营商成本的洼地,罗湖将成为深圳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区。”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向全球企业发出热切邀请。

东门红色村创建取得成效

东门,历史悠久、万商云集的岭南墟市,连接香港和内地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

2020年,东门社区入选中组部广东省红色村建设试点单位,是深圳首个试点社区。到2022年12月,创建取得积极成效。

从时空中,打捞东门红色历史的碎片,那些故事历久弥新:

清朝末年,英国殖民者觊觎东门,也就是深圳墟,想要吞并,纳入香港。2000多名英军荷枪实弹,占领东门181天。老百姓站了出来,组成了民兵队伍,“开挖坑堑、拒阻英兵”,最终清政府谈判,让英军退兵。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是反帝的决心、人民的抗争保住了东门。

1938年,北伐名将叶挺回到故乡广东,在东门南庆街鸿安酒家设立东江游击指挥部。在当时的报道《叶挺将军会见记》中,叶挺外表儒雅,态度和霭。在这里,他重视思想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鼓励海外爱国青年参与抗日,展现了一位爱国将领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

“鸿安婆”何华益毫不犹豫将酒家借出作为东江游击指挥部,还四处奔走,为抗日游击队筹款、送情报,爱国人士被日军抓住,她从中周旋,顺利将人救出;大来金铺的少东家蔡子襄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家产为党组织提供经济支持,将金铺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被捕后,年仅26岁的他英勇就义……这些爱国忧民的普通百姓,成了红色历史中,最真挚动人的一笔。

承载这些旧日记忆,东门的红色基因将继续传承,汇聚为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深双主展场首进罗湖,新地标金啤坊开放

有一种浪漫,是在600吨容量的巨型啤酒罐里看展。

12月11日,作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金啤坊正式向公众开放,首日已有超过5000人次参观,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它的前身是金威啤酒厂,孕育了深圳唯一土生土长的啤酒品牌——金威啤酒,1985年成立,1990年正式投产,1997年于香港上市。

如今,这份深圳味道已无从寻觅,只有巨型啤酒罐、发酵车间、酿造设备留在原地。

金啤坊在原厂址基础上保留了工业特色,包括啤酒发酵、易拉罐生产、污水处理等工序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空间重构与价值重生,将原来单一的生产线改造为多元的文化场域。

未来的每一年,金啤坊微醺啤酒节、户外音乐节就在这里举办;平时还有文化小旅、建筑导赏、速写社团、亲子工作坊等日常社群活动。

以艺术之魂,浇筑工业遗存,这是充满罗湖情怀的创新探索,发掘了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更多可能。

深港深度融合发展提速

2022年,如果要在罗湖选一张发展的王牌,“深港牌”至关重要。

罗湖当属深圳“港味”最浓的街区。辖区常住香港居民近4万,拥有港资企业近6500家,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分布均匀,在消费、文旅、金融等业态上,与香港互补、协同。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罗湖具备最充分的条件,理当先行。

一年来,罗湖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6月14日,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并发布了《罗湖港人一本通——便利香港居民在罗湖发展服务指南》,为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10月,罗湖重磅发布《加快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3年)》,45条举措从多个角度全面加速融合,提出建设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

11月3日,罗湖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签署《共建“深港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合作备忘录》,11条政策举措、18项示范内容,推动征信信息互认等政策创新和规则衔接。

11月22日,6对深港跨境恋人在罗湖区民政局参与了结婚颁证仪式,顺利领取了结婚证。同样在这一天,罗湖区港澳婚姻服务中心揭牌,在全市率先发布《深港双城生活罗湖婚姻登记服务手册》,为这些跨境“CP”的牵手保驾护航。

2022年的最后两天,12月30日,罗湖更是推出“大动作”。在2022年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交流会上,推介高水平规划建设的罗湖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亮出“1块宝地”和两个“百万”空间,并在此探索实行与香港趋同的税收政策。这将为两地政策、规则衔接,迈出重要的一步。

未来,更多深港深度融合的“双城故事”,将在罗湖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