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太原 云上非遗(6)|剔尖面和莜面栲栳栳制作技艺

剔尖面和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众多传统面食中的优秀代表。
剔尖也称拨鱼,“剔”、“拨”指操作技法,“尖”、“鱼儿”指面的形状,是山西晋中、太原等地人民最爱吃的一种面食。剔尖的历史十分悠久,制作食用方便,并且味美筋滑利口,因而流传经久不衰。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八(拨)姑(股)”,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在晋中绵山修道时创此面食的传说。剔尖用白面、豆面、高粱面等都可以制作。由于剔尖具有独特风味,且制作方法简便,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还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及地区。
图片
图片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也叫“莜面窝窝”、“推窝窝”,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面食,在山西主要分布于雁北、忻州、吕梁等山区。栲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也叫“笆斗”, “栲栳栳”因与其形似而得名。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图片
图片
剔尖面和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上也独具风采,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剔尖面和莜面栲栳栳,已经积淀为山西民众的稳固的饮食习惯。
2009年山西面食制作技艺(剔尖面和莜面栲栳栳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来源:局非遗管理科 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