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中医馆

近年来,石景山区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组建中医人才团队,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家门口的中医馆

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在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层新增设的中医科室,中医医生正根据患者的病情熟练地为患者进行拔罐、艾灸等治疗,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减缓患者疼痛,治愈患者疾病。良好的就医环境,声名远扬的好口碑让中医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科室。据悉,每天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的接诊量占全部接诊量的45%左右。

牛飞是广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一名中医医师,每次出诊,他的诊室外总排起长队,除了附近居民外,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医者仁心,牛飞经常拿患者当作自己老街坊、老邻居看待,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治病,用通俗易懂的话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用聊天的方式教给患者一些养生小知识。在服务中心工作的这几年里,牛飞和很多患者都成了老熟人。

很多患者喜欢来这里看病,不仅是看中了中医科室的医术水平,也看中了这里贴心、便捷的“一站式”就医流程。“如果病人吃药的同时需要做理疗,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大夫负责到底的,也就是说,我既是给你开药的那个人,也是给你做治疗的那个人,这样做的话,保证了我们对病人情况的足够清楚,对症下药。”牛飞说道。

是中医馆

也是中医药文化体验馆

除了号脉问诊,开药理疗,广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还是一个小小的中医知识体验馆。从中医药历史、中医知识脉络、中医养生知识,再到儿童中医教育启蒙,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当你迈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二楼,马上就会被眼前各种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文化互动设施所吸引:通过一朝一物讲述中医医药史的展览墙,利用炮制技术制作出的“六神曲”,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述了中医脉络的“生命树”,解读常见汉字背后中医理念的“字里藏医”……这些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内核,融入了互联网知识库、人机交互等设计,让中医药文化一下子“活了起来”,患者在候诊时也不再觉得枯燥,更能亲身感受中医医药文化的魅力。

在这些互动设备中,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智能针灸铜人”、“子午流注养生表”和“24节气养生”,在这三个模块中,患者不仅可以学习到不同节气、不同时段的养生方法,还能正确了解和认识人体的362个穴位。因为有了这些互动体验设施,也让整个就诊过程变得更生动更立体,做到了诊疗、科普相结合,让患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看病时就经常用到‘智能针灸铜人’和‘子午流注养生表’,比如有位患者说她经常夜里三点醒,我就带着她去看养生表,告诉他三点是什么经值班。包括哪个患者要说哪儿有时不舒服,我就让他们去对照针灸铜人上的穴位,告诉他们平时都按按哪个穴位缓解缓解。来这里的患者都很喜欢这些设施,他们有时看完病还特意把这些电子屏幕上的知识拍下来,回家慢慢看。”牛飞介绍道。

弘扬中医文化

坚定服务为民

为把中医药文化融入进了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搭建了“小象萌萌园”。这里有经络拼图、五脏表情包、本草淘宝、闻香识药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从小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精神浸润到心中,在游戏中体会中医的乐趣,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感受中医的魅力。

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杰介绍道:“这样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互动设施,石景山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让中医扎根在基层,现在的老百姓实际上是认可中医的,我希望来我们中心的中医科室,不仅可以给患者看病,还能让患者来这儿一趟以后带一些中医药知识回去。”

张杰还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们中心希望借助这些互动体验设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让中医走到居民身边,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来源:广宁街道 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