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鸮之争,歼20并非得分最高的,为啥在五代机竞标中笑到了最后?

2011年的1月11日,歼20成功首飞,我国从此拥有一款堪比F-22的隐身战机,时间一晃都12年了,歼20也发展出基本型、双座型、“完全版”等多个型号,发动机从俄制换成了国产,还即将从涡扇10换成涡扇15。不过,在我国五代机发展同期几个方案中,歼20的综合得分其实不是最高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歼20已经被做成雕塑了
日本网络上曾经曝光过2004年一个所谓的设计审查“内部材料”,对比了601所和611所四个五代机方案的性能指标,其中601所有双发三翼面布局的44A-A1方案和夸张的前掠翼方案,而611所的则是两个鸭式布局方案44B-A1和44B-A3。
图片
可以看到,在机动性排名、敏捷性排名和大仰角特性上,601所的44A-A1方案都是第一,仅在RCS优劣排名和升力特性上落后,一个倒数第一,另一个倒数第二。日本网络判断44A-A1方案可能就是“雪鸮”,怪不得支持“雪鸮”的人,对“威龙”最终赢得歼20项目一直不服。
图片
日本网友得出的结论
而611的两个方案,44B-A1在敏捷性排名和大仰角性能一般,升力体排名甚至倒数第一,看来并非鸭式布局就代表了升力体性能好。而44B-A3方案的敏捷性排名倒数第一,机动性排名第二,“威龙”就是从这个方案演化而来的。
图片
这两个方案和歼20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这个所谓的“内部材料”上,“威龙”的数据的确没有“雪鸮”好看,为什么笑到最后的却是“威龙”呢?究其原因,是俄式战机原先追求的超机动性,并不符合五代机的发展规律。俄罗斯曾经推出苏-37战机,走的就是超机动路线,“雪鸮”在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控仰角甚至达到了60度,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但可惜这是一条歧途,“雪鸮”被带偏了,连俄罗斯五代机苏57最终也没有走这条路,后来的FC-31也果断回到了正轨。
图片
雪鸮被苏37带偏了
而611所坚持的隐身性能已经被证明越来越重要,“威龙”的44B-A3的RCS优劣排名第一,有了这个基础,后期经过优化,可以提升敏捷性和机动性。而三翼面的“雪鸮”就没办法提升隐身性能了,它的RSC值甚至比最后那个“张牙舞爪”的前掠翼方案还要大,真是离谱了,如果是“雪鸮”赢得了歼20项目,估计性能比俄罗斯苏57还要差,甚至可能会被韩国KF-21超过。
图片
左边是苏57A方案
图片
雪鸮学的是它吧?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四个方案全部采用了矢量发动机,而且最后的前掠翼方案还是类似F-22的二元矢量喷口,这意味着我国五代机的定位还是很高的,歼20换矢量喷口势在必行,也许在前不久亮相的“完全版”上已经有了。
图片
说到歼20的“完全版”,外界判断它除了加高机背之外,进气道DSI鼓包也变小了,这可能是为换装涡扇15发动机做准备。另外,它的主弹舱可能也加深加宽了,能够容纳6枚霹雳15中距弹,并加强了对攻击性武器的适装能力,所以才要加高机背,你觉得呢?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