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中环”是如何成为光伏巨头的?今年业绩还能继续增长吗?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中环,在我看来,TCL中环是一家很果断的公司。
如果注意去看中环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这一点。
一、公司
图片
中环是由“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和“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合并重组而来的,这两家都是国企。
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可能都没听说过,成立非常早,五十年代中国半导体还才刚起步的时候就成立了,可以说是我国半导体的鼻祖之一,后来很多半导体公司和人才都与这家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3年,当时还是在第六个五年规划,有一位叫“沈浩平”的高材生,来到公司,他的到来给未来的中环打下了很好的底子。
沈浩平兰州大学毕业,又是一个学霸级人物,专业能力非常强。
当时我国的半导体技术非常落后,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都是靠进口国外的东西。
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引进了一套“区熔单晶”,这个是硅材料的上游设备,沈浩平在随后的几年,专攻这个项目,终于把单晶的生长技术给研究透了,所以公司一跃成为国内的技术第一。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为了顺应市场化的发展,全国掀起国企改制的大浪潮。
市场化是“竞争”的代名词,很多公司再也没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没有稳定的业务来源,只能靠自力更生自己找饭吃。
天津市半导体也不例外,前期非常不适应这种巨大变化,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濒临倒闭。
无奈之下,公司只能转型“承包”制,沈浩平联合还愿意一起创业的几十个同事,一起凑了五十万把公司给承包下来。
这一个转变,让沈浩平从国企的一个技术骨干,摇身一变成了团队的领头人。
图片
身份的转变,代表着责任的转变,公司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缺业务,这些都是摆在沈浩平面前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
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个小团队一直强撑着,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发展的问题。
直到后来的1998年,公司和美国的ASIMI达成合作,帮这家公司把多晶硅料拉成单晶棒,然后再切成硅片。
也就是从这个业务开始,公司正式进入硅片行业。
为了迎合新业务的发展,所以在第二年,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和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进行合并重组,改名“天津市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中环从此诞生,并开启了未来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路。
新成立的中环立马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投入巨资进口各种先进的设备进行扩产,花了将近五千万。
回报也来得很快,当年营收就高达五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球的一半。
在2003年飞天的神舟五号,上面用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中环生产的硅片。
不过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中环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同样也迎来了第一个危机。
2006年,平板显示器问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以前的彩电用的都是电子显像管,平板显示技术彻底淘汰了这种落后的技术。
而中环除了后来发展的硅片业务之外,主要还是依靠曾经的当家产品二极管和整流器,尽管硅片市场不错,但是毕竟半导体技术不像现在,需求并没那么大。
所以中环的业绩惨遭打击,完全只靠硅片撑着。
图片
这种行业的大变革,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中环同样无法解决。
所以当年非常多的半导体公司倒闭,好在中环靠着硅片能强撑一口气。
行业洗牌速度很快,中环也无奈的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硅片上,期待光伏行业能弥补半导体行业带来的损失。
为了融资,尽管公司面临困境,也依然还是在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公司改名“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中环股份。
不过还没等中环缓过气,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光伏行业也同样惨遭打击,硅材料价格暴跌80%以上,光伏行业哀鸿一片,全线亏损。
那一轮有多惨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光伏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倒闭。
中环凭借着背景和提前上市融到现金,勉强算是撑过去,但是也仅剩半口气。
两年之后,金融危机过去,光伏行业才慢慢复苏。
只要还没离场,就有机会。
这句鸡汤中环给出来很好的验证。
虽然自身也很难,但好在为数不多还在场内的之一。
所以行业复苏很快这一小部分公司就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2010年,硅材料的毛利从-10%,终于大幅度上升到33%,剩下来的公司开始赚钱了。
原本以为苦难都过去了,终于可以放开手机大力发展。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舒服了两年,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行业进行“双反”,无情的打压中国光伏企业。
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国内光伏老大哥“无锡尚德”,直接被打压至破产。
图片
恰恰无锡尚德又是中环的主要客户,重点是还欠了很多货款没给。
无锡尚德破产当然无力偿还债务,中环只能无奈的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把欠款进行坏账计提。
由于坏账金额过大,中环当年亏损。
亏损也就罢了,公司账上没钱了,这才是致命的危机。
沈浩平只能去四处找人想“定增”融资,但是资本是冷酷无情的,只会逐利,不会救人,所以四处碰壁。
不过在绝望之际,终于有定增机构同意尝试,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所有核心管理层都抵押自己的房子,而且三年不拿工资。
这也是资本的常用手段,为了断创业者的后路,让他们全心全力把事情做好,压上所有身家。
毕竟不是沈浩平一个人,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后,核心管理层终究还是决定干了,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于是当年12月,中环的非公开定增上市,终于拿到了救命钱。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所以整个光伏行业还在低迷期内,中环却逆势扩张,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像极了现在的房地产。
所以在2013年,大部分光伏企业还在亏损边缘挣扎的时候,中环反而业绩大涨,营收增长47%。
公司优秀了,借钱就容易了,跟个人征信好容易贷款是一个道理。
2014年之后,中环再度高调融资,而且很顺利,公司发展进一步加快。
被黑暗笼罩了四年的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曙光。
图片
2016年,十三五规划颁布,光伏行业成为了主要扶持对象,国家大力发展光伏。
中环看到时机来了,果断出手,全面布局光伏产业,不再局限于硅片,其中光伏电站是主要发力方向。
不得不佩服中环的眼光,我之前就说过,未来整个光伏行业,只有那些自己有电站的公司能继续走下去,其他公司在新的一轮洗牌里,会再度被淘汰。
当然主业肯定是重中之重,硅片产能不断扩大,到2017年,投入巨资99个亿,扩产后产能将达到23GW,又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的硅片企业。
对了,也就是这一年,中环和晶盛机电深度绑定,合资成立了“中环领先”,用来生产集成电路的大硅片。
再后来的大动作,大家应该就都知道了,2019年,中环发布210mm(G12)大硅片。
从此之后,在大硅片领域,中环一直领先。
不过2020年,为了响应国家混改的号召,中环再一次进行改制,这一次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很彻底。
图片
原本天津津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持有中环集团51%股权,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中环集团49%股权,合计100%的股权全部卖给了TCL集团。
TCL以125亿的价格收购中环集团100%的股权,占中环股份25.55%的股权,成为了大股东,后来又持续增持。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实际结果给出了答案。
国有企业毕竟是体制内,很多毛病大家心知肚明,高层也知道,所以才会有上一轮的改制,范围还是挺大的,有一百多家国企位列其中。
中环经过这次改制,变成了完完整整的民营企业,没有了某些(不能说的)束缚,发展速度再一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产品
中环的产品有两大版块,半导体板块和光伏板块。
半导体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封装等。
光伏主要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建设等。
图片
中环的常规产品在之前分析的时候已经详细讲过,今天就不重复了,无非就是那几种硅片、硅材料和电站,今天重点说一下G12这个产品。
G12就是边长为210mm的正方形大硅片,是目前成熟产品中尺寸最大硅片。
大硅片的好处很简单,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从2020年开始正式切入G12大硅片市场以来,从此开始引领大硅片浪潮,中环也不断进行扩产。
截止到三季报,中环的G12产能已经达到128GW,根据公告信息推算,2022年应该是140GW左右的产能。
而且在技术水平上,虽然目前大部分半导体材料厂家都能生产大面积硅片,但是质量和良品率一直不高,中环经过多年的积累,技术水平领先至少一代。
如今N型G12硅片已经能做到仅仅120μm的厚度。
如果把G12硅片和叠瓦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大幅度降低下游的BOS成本以及提高电站的IRR水平。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始量产,2021年叠瓦组件出货4.5GW,2022年肯定至少翻一倍。
另外2022年的硅片价格涨幅普遍比较高,182尺寸的硅片涨幅22%,但是G12硅片更大,涨幅24%,中环还能继续享受大硅片带来的红利。
三、业绩
我们先大概看一下两大板块的表现。
新能源业务:
这项业务的核心产品是单晶硅片。
近五年新能源材料贡献 80%以上的收入及毛利,但是到了2022 年上半年,硅片产能大幅度提升,尤其是G12的占比大大增大,让新能源材料的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营收占比提高到92%,毛利占比提高到87%。
图片
半导体业务:
2022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9.90%,营收占比4.9%,毛利占比为7%。
通过对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主要还是靠光伏业务。
再来看核心的几个财务数据。
图片
上图是中环的三季报情况,营收498.5亿,同比增长71.35%,净利润54.9亿,同比增长67.5%。
业绩增长幅度比较大。
近些年的业绩表现都不错,我们把时间拉长来看。
图片
上图是中环近十年的业绩,2021年之前,虽然有增长,但是比较缓慢。
2021年来了一个翻倍式增长,简直亮瞎了眼。
所以造成了第二年的股价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也翻了一倍,太疯狂了。
净利润的表现和营收完全同步。
图片
同样也是2021年坐了一部电梯,直线上升,还不止翻一倍。
2020年净利润14.8亿,2021年净利润达到44.4亿,同比增长201%。
不过2022年的增速放缓了,净利润54.9亿,同比增长67.5%,肯定是没法超越2021年的。
2021年业绩表现这么好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前面分析的G12产品开始放量。
2020年投入市场以来,反馈非常好,在第四季度就已经占领了99%以上的市场,于是迅速大规模扩产。
所以到了2021年就使劲吃红利。
一般这样的红利能吃两到三年,如果没有新技术出来之前,2023年再吃一年红利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中环2023年的业绩基本上可以预测出来。
四、行业
光伏行业真是验证了那句俗话:“剩者为王”。
上一轮光伏洗牌,大企业中隆基和中环是“剩下来”的,所以他们俩成为了双巨头。
光伏行业在“碳中和”这个大背景下,肯定是会继续发展的,而且也在十四五规划之中。
图片
目前我国还是以火电为主,显然火电是碳排放的拦路虎之一,所以肯定会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慢慢减少。
核电发展也很快,之前也分析过中国核电和中广核,在技术上的进步非常大,但是也还没形成规模化。
至于风电,最大的问题是储能问题,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规模也很小,而且风电面临着利润和投资回报的问题。
至于其他的潮汐发电、垃圾发电等等,都是概念大于实际。
当然水电也是主力军,不过水电站的建设空间已经不多了,需要依靠水资源。
光伏几乎没有缺点,太阳普照全世界,随便用,如果非要说缺点,那就是效率太低,限于技术原因,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近些年虽然有提升,但是一直不高。
重点是光伏的成本相比之前,已经下降了很多,才会有现在大力发展的分布式发电,让广大人民的屋顶都去装太阳能。
图片
如上图所示,分布式装机量节节攀升,十四五期间,将达到200GW左右,集中式装机反而增长没那么快。
反正不管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都是太阳能发电,都是由发电端和储电端组成,而这两端都是由硅片做的。
既然光伏最大的问题是效率问题,也就是直接决定成本问题,那么在未来每一个零部件的进步方向都是往这个上面靠。
中环的G12恰恰就有这个优势。
按照之前官方公布的数据,G12能给电池端带来成本下降至少10%,能给发电端带来成本至少下降7%,现在经过一年的改良,成本下降得更多。
所以基于这一点,很多下游厂家都在扩大适用G12的产品生产线,尤其是龙头企业更积极,响应速度很快,这也是中环2021年能够有那么好业绩的根本原因。
CPIA之前公布了硅片的行业数据。
图片
看上图这个趋势,这两年182和210基本上是各占半壁江山,2025年之后210硅片将成为市场的主导。
而中环和隆基是210的两大巨头,现在是,以后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也还是。
而且行业景气度依然比较好,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市场新增装机 44.47GW,同比增长102%,还是挺快的。
还有国外部分地区由于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短缺,纷纷扩大光伏产业,所以出口表现很好1-8 月中国大陆组件出口量达113.4GW,同比增长81%,全球需求超预期。
五、总结
中环一直鼓吹的“工业4.0”我觉得就那么回事,跟真正的制造业比起来,不算什么,比如富士康都先进多了。
所以硅片就好好做自己的硅片,别扯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
G12技术这个是可以吹的,确实领先,隆基也比不上。
在我的交易系统里,TCL中环理想价位30元。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图片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