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发现4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场所

近日,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乐至县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4万年前的石器、动物化石以及植物遗存等遗物。专家认为,濛溪河遗址对重新认识约3.5万年前的“资阳人”和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资阳濛溪河遗址地理位置)
上世纪50年代,“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关注。70年之后,旧石器遗址在资阳再露头角。2022年1月,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联合资阳市文物局、雁江区、乐至县文管所联合展开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片
(专家现场考察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文物)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濛溪河遗址包含多个地层及较丰富的遗物,目前为止共出土各类石器和动物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包括典型的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比较破碎,部分可鉴别种属,包括牛、犀牛、大象、鹿等;还发现有疑似木器、骨器,这在旧石器遗址中并不多见。同时浮选工作还发现大量植物类遗存、石制品碎屑、化石等。
图片
(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部分动物化石)
图片
(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品)
通过初步的碳十四测年,濛溪河遗址年代超过4万年。出土丰富的石制品、化石等遗物证明该区域是古人类频繁活动的场所,对不断完善四川地区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时空框架,进一步认识四川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闻多一点:3.5万年前的“资阳人”
1950年,在修建成渝铁路时,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请时任重庆大学教授的张圣奘出任西南军区委员会成渝铁路沿线考古调查小组组长,带领相关专家,在成渝铁路沿线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
图片
(“资阳人”考古发掘现场)
1951年春,在修建成渝铁路资阳段时,考古队在九曲河1号桥基发现了“资阳人”头骨化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新人化石”,也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有明确地点的晚期智人化石,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东亚人类演化和迁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片
(“资阳人”头骨化石)
现存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只有眉骨以上的脑颅和上颌部分。其顶结节、额结节明显发育,眉嵴显著发育且两侧相连,前额狭窄,鼻根部高而狭窄,具备较典型的南方人群体质特征。经科学检测,“资阳人”是一个死亡年龄在50岁左右的女性个体,仅存的一颗牙齿显示她患有严重的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