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再引关注,律师建议制订行业标准、加强监管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晓露
“我做陪诊有半年多了,能帮到别人自己也很开心,但是这个行业确实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1月13日陪诊员韩铮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韩铮参加了一档微纪录片录制,再次引发人们对“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关注。
图片
陪诊师韩铮正在工作。微纪录片截图
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
陪诊师主要的工作是陪患者看病,还要帮助病人挂号、问诊、取药、缴费、取结果、接送患者就医等。韩铮介绍,大部分需要陪诊的患者是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因为没办法请假,需要他帮忙陪同看病。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不想独自一人看病、老年人不会使用挂号软件、外地患者无法到现场看病......这一系列的问题让“陪诊师”成为一个需求量很大的行业。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报道,2021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
大量的“陪诊需求”也让不少人涌入到了这个新兴行业。2022年《南方都市报》发布的《陪诊师职业调查报告(2022)》显示,90后、95后成为陪诊主力,占比近七成;工作时间灵活自由、收入可观、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受访者从事陪诊工作的主要原因;八成受访陪诊师表示会留在业内发展。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陪诊行业的监管
2022年10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陪诊师”这一职业仍未被收录在内。此外,陪诊行业也尚无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收费标准也未有统一要求。
韩铮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有人假借陪诊的名义高价出售专家号,还有一些骗子借着热度进来骗钱,收了钱不陪诊。“因为没有官方的渠道可以找到陪诊师,患者一般都是从社交软件上知道我们。患者付钱,我们提供陪诊服务,全都是靠信任。一些不正规的陪诊师不仅给患者带来钱财的损失,也抹黑了我们这个职业。”
据《半月谈》2022年12月报道,从业几十年的医生李浩表示,公立医院主要提供普惠性医疗服务,无法配备充足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陪诊。陪诊师在解决部分患者就诊困难问题上,的确存在价值。该行业有一定发展空间,只是需进一步规范,“陪诊服务需要有所规范,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权益。同时,需出台合理收费标准,制定服务流程,加强监管,杜绝医托钻空子等乱象发生,营造良好行业生态。”
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展曙光律师认为,可以对陪诊师、护工等医疗服务行业设立一个协会,通过协会来对行业进行规范。其次,可以制定一个操作规范和标准,明确陪诊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哪些在陪诊服务内、哪些不在服务内。还可以建立具体的合同范本,每次提供陪诊服务之前,双方先签订合同,保障陪诊员和患者双方的权益。最后,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对行业的资质进行约束。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