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2023年1月9日-1月16日)

三亚网红沙滩一家四口溺亡 疫情后出游热安全问题引关注

综合媒体消息,1月7日下午,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后海村附近海域多人溺水,致4人死亡。据悉,四名游客均来自甘肃兰州,最后一名16岁失联男孩也于1月10日晚找到遗体。事发海域为网红打卡点,附近设立了很多“禁止下海”告示牌。当地多名商户也表示事发海域浪特别大,还有暗流,并不适合游客游玩。截至1月15日晚,新京报、澎湃新闻、奔流新闻、观察者网、齐鲁晚报、辽沈晚报等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极目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的一条相关报道均分别获得了1500余条评论。

据上游新闻报道,溺亡游客的家属别女士表示,1月8日警方向她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4人1月7日下午2时57分从海滩进入海中,附近海域还有其他游客在游泳。4人不断向前游着,海浪逐渐变大,随后发生溺水险情。“肯定是看到其他人下海才下去的。视频中也没看到警示标识和安防人员,那么多人在海中也没有人提醒。”别女士说,她走访了事发现场,在离家人入海地很远处才看到有一块“禁止下海”的警示牌,上面的内容残缺不全。

1月11日下午,三亚市海棠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事发海域有30名巡逻人员,但因近日游客激增,即便已经扩充了巡逻人员数量,也难以随时关注到每位游客状况。工作人员还介绍,当地政府曾就此联合开展多次整治工作,然而每年均有不听劝阻或不了解该海域危险性的游客,往年溺亡人数在2-3人,而今年游客增多,一定程度也加大了巡逻工作难度。

对于开放性海域如何避免悲剧发生,该工作人员表示,建议游客不要下水,下水也不要没过膝盖,禁止游泳,此外多关注警示牌,若下水尽量观察附近有无巡逻人员,出现意外及时呼救。此外,溺亡事件后,景区已增加AED自动除颤仪、巡逻人员及警示牌,现已成为当地重点整治方向。

https://weibo.com/1642512402/MnP6uf6iU

事发地后海村附近的冲浪俱乐部工作人员透露,当时几名游客下海的地点是在皇后湾的最里边,“那边是很危险的,暗流啊、离岸流啊,他们肯定是会游泳的,但可能对海里边的情况不熟悉,下海的时候也没有穿救生衣,所以造成了意外。”该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到海边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其实只要穿上救生衣,出事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对此,有网民表示:“这是到三亚放飞自我了,都禁止下水还不听话,家人可怎么过年啊”;“非要到禁止下海的地方去游泳,这是要挑战不可能吗”;“有些人根本不服啊,你说危险地方不能下去,他非要赶着去”;“有警示牌还敢跟大海较量,不管怎么玩,还是要安全第一啊”。

对事发海域,有网民补充:“海棠区后海村附近海域风高浪急,不适合游泳,大东海有时浪也大,水也深。前些年游泳,一个大浪打来,把我卷了个360度,眼镜也弄丢了,幸亏没大事,落荒而逃,一泄千里”;“2019年冬天去住在海棠湾的酒店,海边有酒店保安24小时看守不让下海,他就是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很危险,他们当地人都不在海棠湾游泳”。

有类似经历的网民表示:“初到三亚,看见海滩真不错,迫不及待下水游玩,但当水深到胸部时感觉已站不稳了,水流很强还感到暗涌拉扯身体,便急忙回岸边去了,现在回想还是觉得太危险了”;“2019年大年初一,我们也是经历了这番惊险。同行亲友差点因涨潮冲进大海,好在最后全部救上岸,安全回家。但是后面一整年都在惊悸中度过,确保安全是出游最紧要的守则”。

还有网民提醒出门在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最重要啊,不要抱侥幸心理”;“欺山莫欺水!出去玩下水前要做好功课,做好安全措施,只在可以游玩下水的地方玩”;“水火无情,尤其是面对大自然,还是应该多一分敬畏,尽量远离不必要的风险”;“不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以及非游泳区游泳,不要到江河、湖海、水塘、水库、水坑等危险水域游泳,做自身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1月7日,2023年春运开启;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2020年疫情发展三年来,疫情政策重大调整后的首个出行高峰,出游热、大客流的安全问题也受到网民关注。“疫情放开后,大家渴望出去旅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千万要注意安全呐”;“躲过了疫情,却没有躲过大海,提醒出门旅游的朋友,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放开疫情,旅游大旺,希望景区先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安全比盈利要重要”。

人员大流动时期,亦是安全隐患频频出现之时。水火无情,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旅游,始终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好个人防护,安全文明出游,要注意消防安全。了解宾馆饭店消防疏散通道,注意用电安全。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关注出行安全。驾乘机动车途中系好安全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携带违禁物品。自驾出游做好车况检查,切勿带故障上路。注意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带来的事故风险;增强安全意识。除了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参加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活动,并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行,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713713779301433&wfr=spider&for=pc

上海将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筑牢城市安全屏障。围绕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报告》明确,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先,统筹灾害事故综合防范治理,聚焦危化品、燃气、自建房、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从严从快狠抓问题整改,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粮食、能源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796133610806794&wfr=spider&for=pc

受极端天气影响,市安委办提示要加强岁末年初安全防范

受强冷空气影响,本市14-15日最大气温降幅可达11~13℃;极端最低气温市区在零下1度左右,有薄冰,郊区在零下5度到零下3度,有冰冻或严重冰冻;陆地最大阵风6~7级,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7~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8~9级。为确保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安全有序,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结合全国、本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安委办1月14日发布安全防范工作提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认真分析研判岁末年初和极端天气影响下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安全风险,全面核查掌握企业关停情况,研究部署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及低温雨雪冰冻大风大雾等灾害性气候环境下的安全风险防控和安全隐患治理等。1月15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决定启动全市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行动,落实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响应于1月16日10时00分解除。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1/15/942569.html

本市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零售点公布

1月12日,上海公布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零售点。销售时间为2023年1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至2023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市共设9个烟花爆竹销售点,销售品种为鞭炮和高升。需要购买的市民需携带身份证或相关证件,至零售点实名登记购买。

https://mp.weixin.qq.com/s/8xhPX5d-T6aw7_RhXC59jA

辽宁盘锦化工厂起火,已致2死34伤12人失联

1月15日13时25分,盘锦市盘山县浩业化工有限公司烷基化装置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经初步核实,已造成2人死亡,12人失联,4人重伤,30人轻伤,伤者已入院治疗。目前,火势已得到控制,余火处于稳定控制燃烧阶段,关联装置、罐区处于受控状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078091164944812

尼泊尔客机坠毁致至少68人遇难,机上无中国公民

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一架由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往西部博克拉市的客机在降落前坠毁。机上共搭载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15名外国人。经中国驻尼泊尔使馆核实,失事飞机上没有中国公民。据新华社消息,飞机失事现场发现68具遗体。救援人员在夜间暂停搜寻4名失踪人员,搜救行动于当地时间16日早上恢复。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当地时间1月15日消息,客机上的72人全部遇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100920961516643&wfr=spider&for=pc

特大城市风险防控体系的实践困境

特大城市因风险的易发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面临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新时代特大城市风险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急需在准确把握特大城市风险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的基础之上,结合风险防控的现实需求和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特大城市风险防控体系面临的实践困境,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特大城市发展和安全目标面临风险防控难度加大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特大城市多类风险隐患突出:一是特大城市地上空间因公共场所、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密集导致生态功能落后,面临台风、暴雨、拥挤、踩踏、火灾、爆炸、疫情、卫生等重大风险;二是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受内涝和燃气管道爆炸事故侵扰风险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特大城市风险防控难度不断加大:从空间维度看,人员、信息、生产和经济等多类要素随特大城市的迅猛发展而高度聚集,特大城市在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上高度关联,暴露程度与脆弱程度随之提升。从时间维度来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极易引发新的风险隐患。随着特大城市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交织耦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引发次生、衍生风险,并随时间发展形成复杂多变的风险综合体。

(二)特大城市风险防控总体需要与制度体系尚未织密的现实矛盾

就本地综合风险而言,因特大城市风险防控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和多个部门。然而,特大城市风险防控的总体需要与“条块分割”的现有体制存在现实矛盾,导致跨部门协作存在明显的行动阻力。就跨域特征风险而言,受行政区划限制,当前特大城市在不同行政区域风险防控协调联动方面存在机制建设不足的现实困难。

(三)特大城市风险防控多元参与需求与社会参与不足的现实问题

多元主体参与有助于从整体层面推进特大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当前,特大城市在风险防控方面,存在政府“一家独担”、社会参与不足的典型情形,现阶段急需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共筑特大城市风险防线。同时,“黑户化”问题的存在,让社会组织在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中怎样参与、如何规范、获何保障等关键问题悬而未决,难以发挥补位效应。事实上,相关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体在参与特大城市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常因合规性、有效性等质疑处于尴尬地位,庞大的社会资源极易被忽视、被边缘化。

(四)特大城市风险防控闭环管理需要与信息预警受限的现实落差

当前国内特大城市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但是,政府部门往往因过度重视救援等直观政绩而忽视预防等隐形工作。部门之间也因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导致信息共享机制匮乏,跨部门信息集成和综合预警机制受到明显制约。

(五)特大城市风险防控常态化需求面临监管落实受限的现实困境

特大城市风险防控“常态化缺位、运动式治理”工作模式明显,只有当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才会在领导重视或行政命令下开展“运动式”治理或专项整治活动,是明显的“风险倒逼”行为和“被动式”处置手段,缺乏常态化风险管理的动力和机制。真正在突发事件未发生阶段坚持常态运行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只在有限的几个核心部门或领域内部运行,未在社会层面普遍展开,从而对隐藏在众多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失去了有效风险预防和监控。此外,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备、考核指标模糊及标准化建设滞后等现实局限,特大城市风险防控的具体实践缺乏切实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和相关规范约束。

(六)特大城市风险防控精准技术需要与关键领域壁垒之间的现实落差

在系统把握特大城市风险特征及演化趋势的基础之上,急需大力提升特大城市风险防控精准能力。然而,当前特大城市在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建设、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构建、高危行业安全监测监控全国联网或区域联网推进等关键领域存在明显差距;在多灾种耦合模拟仿真、预测分析与评估研判技术、重大灾害事故定量风险评估技术、重大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智能化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存在“技术壁垒”。(作者:柴华,来源:《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年第五期)

https://mp.weixin.qq.com/s/VpBBlYF1vlYK3OQtVuZmMQ

end

▌来源:宣教中心、东方网政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