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丨肝脾肿大的常见感染性因素

图片
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等感染均可能引起肝脾肿大。各种感染因素侵袭肝脏和脾脏,可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炎性物质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肝脾肿大。引起肝脾肿大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有病毒性感染、伤寒、恙虫病、黑热病、布鲁菌病、疟疾等。本文总结肝脾肿大的常见感染性因素,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一、病毒感染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脾肿大常见的病因。临床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可伴有黄痘。一般结合流行病学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及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不难诊断。但应注意是否存在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累及肝脏的其他病毒感染可能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EB病毒感染所致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常伴咽痛、颈部或其他部位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异常淋巴细胞在10%以上,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抗EB病毒抗体阳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年龄及感染的途径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现为隐性感染,部分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免疫功能缺陷者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脏器受累,严重感染的早产儿和新生儿可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肺炎、心肌炎、抽搐等多器官损害。
二、细菌感染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肥达反应特异性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血、骨髓、粪便等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感染的羊、牛等疫畜是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动、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肝、脾、淋巴结、睾丸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患者多有与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菌病流行区。布鲁菌相关检查可阳性,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结核病尤其是儿童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可出现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青壮年也可出现肝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有低热、盗汗、肝区隐痛。若有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则应高度警惕此病。
细菌性肝脓肿起病较急,常表现为高热、肝区隐痛、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B超或CT提示肝脓肿,肝穿刺可抽得脓液,部分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细菌性肝脓肿需与阿米巴肝脓肿鉴别,阿米巴肝脓肿是肠阿米巴病的常见并发症,起病多缓慢,常有腹泻、畏寒、弛张热、肝区持续钝痛、肝肿大。若肝穿刺抽得巧克力色脓液,发现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
各种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患者也可出现肝脾肿大,患者起病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可有发热、皮疹、出血点,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血培养可阳性。
三、真菌感染
一些真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肝脾肿大。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侵犯肺,再累及肝脾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也可侵犯其他脏器及中枢神经系统,可有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等症状。
四、立克次体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出现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典型斑疹伤寒多数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肝轻度肿大。外斐反应滴度较高(1:160)或呈4倍以上升高。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经恙螨幼虫传播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叮咬处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五、螺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为一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染源为鼠和猪等,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多见。急性起病、畏寒、高热、头痛,伴结膜充血、腓肠肌痛及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肺出血、肝肾衰竭。
莱姆病是由伯氏包柔螺旋体引起,蜱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可出现发热、皮肤游走性红斑、肝脾淋巴结肿大,可有心脏、神经及关节等多部位损害。病程长,致残率高。
六、寄生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系统引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日本、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地区。疫水接触后急性感染期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慢性血吸虫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可有慢性腹泻,主要以虫卵沉积在肝脏形成肉芽肿及纤维化为特点,病程长者会出现肝硬化,脾肿大明显,可出现巨脾。血吸虫相关病原学检查可阳性。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多有食用未熟的鱼、虾史。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肿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和肝癌。粪便或胆汁可找到虫卵。
肝包虫病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潜伏期长,常无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包虫囊腔增大引起的相关压迫症状,可出现肝区牵扯性隐痛,可触及波动感或包虫震颤。包虫病皮内试验及手术活检可证实。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可缓解,常有贫血和脾肿大,重症疟疾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症状。血液、骨髓穿刺涂片可查找疟原虫,也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累及人类皮肤及内脏。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肝脏有轻度或中度肿大,贫血、消瘦、血小板减少等。本病经白蛉叮咬传播,多发于地中海国家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在初次发热半个月后即可触及脾脏肿大,此后进行性肿大,甚至可达盆腔。肝肿大出现常较脾肿大为迟,肿大程度也不如脾肿大明显。血清相关病原学试验呈阳性,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查见利什曼原虫,或穿刺物培养阳性。
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为隐性感染,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患者可出现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等。弓形体滋养体或包囊检查、血清学及PCR检测特异性核酸有助于诊断。
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布氏锥虫经舌蝇叮咬而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头痛、昏睡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参考文献:
[1]Sharma SK,Goel A,Gupta SK,et al. Prevalence of tuberculosis in Faridabad district,Haryana State,India[J]. Indian J Med Res,2015.141( 2) : 228 - 235.
[2] Danilchanka O,Sun J,Pavlenok M,et al. An outer membranechannel protei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exotoxinactivity[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4,111( 18) : 6750 - 6755.
[3] El - Samadony H,Althani A,Tageldin MA,et al. Nanodiagnostics for tuberculosis detection[J]. Expert Rev Mol Diagn,2017,17( 5) : 427 -443.
[4] Hanoun M,Duhrsen U. The Maze of Diagnosing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ingle - certer Experience of a Series of 6 Clinical Cases[J]. Oncol,2017,92( 3) : 173-178.
[5] Dey S,Bindu S,Goyal M,et al. Impact of intravaseular hemolysis in malaria on liver dysfunction: involvement of hepatic free heme overload,nf-kappab activation,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J]. J Biol Chem,2012,287( 32) : 26630-26646.
[6] Yi J,Kim KH,Ko MK,et al.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as a cause of febrile illness in Korea since at least 2006[J]. Am J Trop Med Hyg,2017,96( 4) : 777 - 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