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正芳华(三)|英雄无言

图片
图片
从内蒙古最西端的“清河口”哨所,到八千多里边防线最东端的“伊木河”哨所。这段记录有着大跨度、大纵深的构架,也用大广角反映出了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更描绘出了祖国北疆气壮山河的边防画卷。展现了新时代的边防之强,新时代边防军人的信念之坚。广播专题《北疆正芳华》第三篇:英雄无言。
图片
半是纯净青绿,半是璀璨金黄,这是秋日内蒙古大地的底色所在。从北疆第一哨伊木河遥望西部第一哨清河口,千山万壑之间,藏着边防军人不为人知的艰苦卓绝,还有一代代戍边人的芳华。
图片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大兴安岭深处的伊木河边防连,古老的额尔古纳界河右岸,英雄的雕像默然肃立。每年今天,都有一次庄严的仪式。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要从雕像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抬头仰望。
图片
这座雕像树立于2017年,他是中俄界河上永恒而特殊的一块界碑。
图片
杜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人。2002年,他成为了边防战士。那时他常说,“最苦、最远的地方,才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从军第13年的那个冬天,杜宏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伊木河的巡逻路上。
图片
杜宏生前曾把边防军人比作“风中沙”和“雪中花”。他说,祖国北疆的钢铁长城正是由“风沙雨雪”筑成的。2015年12月30日,在伊木河最冷的季节里,杜宏如同一片雪花,从26米高的断崖处跌落。
图片
伊木河战士 :“连长,我们巡逻路过你这儿,过来看看你。你放心吧,我们永远跟你在一起!伊木河,永远跟你在一起!敬礼!”
图片
时间回到20年前。2002的初夏,在杜宏入伍的那一年,来自山西的张良也刚刚走进清河口哨所。指导员杨炳榉说,那天是母亲节,清河口飞沙流火、酷热难耐。
图片
杨炳榉:“那一天的天气很异常,就是很热,蒸发量很大,他们早上出发的,每个人就带了一壶水,执勤地域是514的纵深,那块地势是很低的……”
图片
514纵深是清河口边防连的辖区。入伍仅153天的张良,正大步流星跟随战友们走在巡逻的路上。
图片
杨炳榉:“他们过去执勤,有一个战士中暑了,把水都给喝得差不多了。当时的执勤组长,就让张良跟另外一个人回去求救。走到路上的时候,张良也中暑了,然后他就让那个人先走。临走的时候,他就把他的半壶水给那个人了。张良中暑的情况下没有水,天也黑了,偏离了路线。最后是找了很久,才把他给找着。”
那一天,当战友们找到张良时,他的呼吸已经停止多时。死亡来得如此猝不及防,甚至没有来得及让这个19岁的孩子,给妈妈留下一句母亲节的问候。
图片
杨炳榉:“他倒下的时候还有一个举动,就是把自己的枪、武器埋在了一个梭梭树下面。并且把衣服给扯了,做了个标记。然后接着往前爬,最后实在是爬不动了。因为过度虚脱,牺牲了……”
在生命定格的那一刻,张良的手还指着埋藏枪支的方向。
图片
初冬的早晨,阿拉善戈壁深处寒风刺骨。班长张童到新安装的净化水设备前,接了满满一壶甜水。如今的清河口已经和苦咸水彻底告别,张童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张良。寒风愈加凛冽,执勤组迎着风整装出发了。
图片
张童:“老班长,咱们哨所新安装了净化水设备,我们给你带来了新的净化水。你也尝尝,可甜了。”
边防旅政委孙建国是从军30余载的老边防。他说,中国无战事,但是军人有牺牲。
图片
孙建国:“军人和牺牲是连在一起的。年纪轻轻的一帮孩子们,穿上了军装,成为了军人。他们在为了祖国守边,他们在爬冰卧雪。作为军人,他都有这种情结。每一个边防军人的每一天,就是一个故事;他的军旅生涯,就是一本小说。”
图片
记   者:何豆豆、刘   璐
通讯员:何   东、杨炳榉
编   辑:敖   琳
审   核:赵   婧
监   制:侯爱文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