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对话框丨如愿

对话,是人类情感最显性的表达。
有柴米油盐的细碎,
有喜怒哀乐的强烈。
能描绘庙堂之高的宏大,
也能演绎江湖之远的恬淡。
我嘉对话框,
用对话,
定格人间烟火,
浓缩城市意象。
图片
“老灵额!”
“哈哈,我想做成萝卜丝饼分享给大家。”
“心语农园”里,娄塘社区居民顾红珍瞧着手里的萝卜,喜不自胜地说。
一个小农园,
让每个种菜梦得以如愿
“心语农园”作为嘉定工业区娄塘社区居民心中的宝地,寄托着大家的美好心愿。这片农园的作物由居民们亲手种植,最近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图片
不过几年前,这里曾经荒草从生、环境杂乱,为社区治理带来了不小压力。
闲置的荒地如何变为社区一景?如何化解居民因使用空地而产生的矛盾?如何进行愿景设计和改造?“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把闲置空地利用起来就好了!”娄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丽说。
说干就干。在各方的支持下,娄塘社区经过4期的参与式共享空间微改造,把简单的耕地种植设计成参与性极强的农耕体验项目,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文化内涵。
图片
诚然,盘活现有资源优化居住环境,是社区治理永远的课题。而充分激发居民的自治热情,又是解开此项难题的“关键一招”。春种秋收、夏忙冬藏,大家不遗余力地滋养、开发脚下的沃土。不过,去菜市场买可能只要十几块钱的菜,为何要花更多成本去种呢?
“自己亲手种的更好吃,也更放心!”
“我们更喜欢种菜的乐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对我们来说,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情结。”居民沙利萍一语道出缘由。这片仿若“桃花源”的农园,满载了大家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至于种菜衍生出的归属感和社交性,更是意外之喜。
种下的是种子,得到的不仅是果实,还有一份对田园的惦念。抛开诸多因素,种菜本身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哲理,过程更让人感到治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会我们要想收获必须付出。”周丽说,“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事做好,大家的心愿就一定能达成!”
一份新春大礼包,
愿你们所得皆如愿
“今天能够代表村里来讲我们的圆梦故事,真的很高兴!”昨天(1月18日)上午,在嘉定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全过程评议座谈会上,作为发言代表之一的南翔镇新丰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华洲,显得格外激动。
图片
和其他3名来自职能部门和政协的发言代表不同,他是唯一一名市民代表,也是今年实事项目的服务对象,他用细致的阐述,诠释着实事项目落子新丰村带来的获得感。
新丰村地处南翔镇北片区域,距离医院、办事中心等机构都比较远,公共交通覆盖也不足,村民们出门办事往往要用大半天时间。为此,今年“我嘉·邻里中心”项目选点布局时,将此类需求迫切的点位优先纳入考量。
“‘我嘉·邻里中心’是嘉定服务基层的一块‘金字招牌’,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都是高起点、标准化,我们都很期待。”王华洲说,方案制定时充分听取了村里的建议,将依托村里原本成熟的康养社平台,设置医养一体邻里中心,除了日常就餐、助浴等照护外,还提供全科诊疗、配药取药、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弥补了农村“托养难、就医难”的短板,“不仅我们村里老百姓能享受,同处于北片区域的浏翔村、翔北社区也能辐射到,可以说是送给2万余人的新春大礼包。”
“范阿姨你来啦!这是红十字会给你的慰问贺卡,慰问金这两天会打到你的银行卡里。”1月17日上午,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社工顾颖将红红火火的慰问贺卡递到范阿姨手中。
得知慰问金将以银行转账的形式发放,今年70岁的范阿姨连声感谢:“我属于低收入人群,这几年一直受到红十字会的关心。疫情期间,他们为我送了好多米、油和牛奶,特别感动。”
图片
寒冬中,身着红马甲的顾颖没有停下脚步,为一户户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连日来,嘉定区红十字会组织各街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红十字千万人帮万家”救助对象开展慰问和服务,并充分利用红十字服务中心(站)的平台,组织开展迎春帮困活动,提供测量血压、健康咨询、救护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的人道关怀服务。
一个又一个居民身边的“小确幸”,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也离不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
对于周丽、王华洲以及顾颖来说,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可经历何其相似,不变的是他们为大家奉献自己所有力量的信念。
在嘉定,无数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凝聚起新一年的奋斗激情和磅礴力量,只为一个又一个“如愿”。
撰稿:杨育杰
制图:姚卓林(见习)
编辑:唐敏、沈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