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村子走出,他们用自强奏响青春之歌

  新华社哈尔滨1月21日电(记者杨思琪、戴锦镕)从扎根科研创新到参与志愿服务,从抗击新冠疫情到选择义务支教……在黑龙江,越来越多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奋跃而上、飞速奔跑。春节前夕,他们依旧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忙碌,用自强奏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做机器人比‘玩’更让我快乐”
  “学霸”“有人格魅力”“我第一次这么佩服同届同学”……这是同学们对秦深涛的评价。自2019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习以来,秦深涛的成绩稳居专业第一,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图片
秦深涛(中)和同学老师合影。受访者供图
  看似“开挂”的大学生活背后,他凭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儿。“我家在山西农村,高考前很少接触到校外的世界,进入大学后,我觉得自己迈入了学习的殿堂。”秦深涛说,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在图书馆、课堂上汲取着丰富的知识。
  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秦深涛和几名同学成立了“天道智创”团队,主攻人工智能和机器交互,项目得到了学校的支持。随着对仿生机器人的深度研究,团队逐渐探索形成了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技术孵化结果拟用于智慧校园建设。
  “有一阵儿,我有一个多月没回宿舍,我们一遍遍实验,咬牙坚持。”秦深涛说,科研创新,出发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到达终点,但做自己热爱的事,大家就像“疯子”一样,不觉得累。
  课余时间,秦深涛积极参加各种学业帮扶活动,主动将学习经验与同学们共享。“坦白说,大学三年我没玩过,但做机器人比‘玩’更让我快乐。”未来,秦深涛计划继续深造,希望在创新创业路上走得更远。
  “为国家的需要尽绵薄之力”
  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结构加工制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博士研究生王波的“战场”。
  201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村家庭的王波,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出于对焊接的热爱,王波深入钻研,研读了数百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不断尝试提出新思路。
图片
王波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受访者供图
  提起焊接,大家都会想起蓝工装、面罩、焊枪和四溅的火花。其实,焊接是一项科技感十足的高新技术。“反复试验了几十种工艺方法,我们利用各种资源,最终提出了激光超声联合式低温固相增材制造技术。”王波说,轻量化对航空航天领域非常重要,这项技术将节省很多成本,对我国工业零部件的特种加工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感染下,王波意识到,创新成果只有获得应用,才能体现价值。2021年,他带领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他们的项目以“硬核”实力脱颖而出。
  “未来,我希望到科研院所工作,继续发挥自己所学,为国家的需要尽绵薄之力。”王波说。
  “我喜欢帮助别人,希望回报更多人”
  “我喜欢帮助别人,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真的很好。”2000年出生的任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志愿名人”。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班级团支书——这是任帅最看重的几个“身份”。作为班级团支书,他定期开展团课活动,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辩论赛、合唱节等文体活动,让大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挑战的乐趣、团结的力量。
图片
任帅和医院医护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积极帮助同学搬迁公寓,协助医院完成疫苗接种,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奔波两个多小时,给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上课……任帅的身影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他曾参与志愿服务50余次,累计在校志愿时长近300小时。
  大学毕业后,任帅准备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我出生在河南信阳农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大家,回馈社会。”任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