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快递员打理公益中心多年,“只要还能干活,就不会关门”

冬去春来,我们迎来了兔年的新春佳节。东莞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即将迎来崭新的开始。聚焦千万常住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莞广聚天下才、广纳八方客。同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春节期间,南方都市报将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聚焦东莞的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志愿者等群体,通过一线走访见闻,记录他们坚守岗位、守护城市的温暖时刻,倾听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真情告白。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乐于看见,千万市民与东莞共生共荣,节后回莞施展才华,共赴美好新征程。

今年是盘成芬来东莞的第10年,也是在东莞过年的第10个年头。

除夕这一天,盘成芬和妻子早早就起床了,两人分工完成上午的快递工作。妻子将货品分配好,盘成芬再将一份份快递送到客人手上。

11:30送完回出租屋赶着做午饭,因为下午13:30他就要在佳邻公益服务中心开展“萌兔迎新春,多彩欢乐年”春节亲子活动,和留莞过年的务工家庭子女一起欢度中国年。

这些朋友们,基本是通过参加佳邻公益组织的活动而认识的。在这里,盘成芬除了是一名兼职快递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东莞市佳邻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除夕下午,中心开展“萌兔迎新春,多彩欢乐年”春节亲子活动。

是的,快递员、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这两个看似没什么联系的身份,都在盘成芬身上。

2013年,盘成芬和妻子来到东莞,参与到本土公益机构服务。从那一年开始到自己正式成为公益机构负责人,他就守着公益服务中心,给因各种不同原因未能回家过年的大家组织除夕晚会活动,这样一守就是10年。和街坊邻里一起除夕守岁,已成为佳邻重要的传统。

这10年,佳邻社区服务中心人来人往,东莞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在盘成芬看来,越来越多家庭在东莞开启新生活,也看到东莞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依恋。

辗转深圳、北京 最后选择东莞做公益

在佳邻服务中心内,挂着盘成芬大大小小的各类表彰证书,这都是对他公益志愿服务的一种认证。

“刚出来工作就在流水线上,还是比较迷茫。做志愿者让我有不少精神上的收获。”今年36岁的盘成芬大专毕业,是湖南永州人。

2009年之前,盘成芬在深圳一家工厂工作,工作之余他参与志愿服务,也到图书馆阅读。他会向公益机构的人请教,“如何才能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可以方便更多和我一样在外面工作的人。”

2009年,北京一个公益机构招募,他和4位一起在工厂上班的朋友报名参与,开启北漂。半年的脱产学习,学技能学社创。刚好有机会,他就留下当助教,为更多想要学习的人提供机会和渠道。

2013年,他和妻子已经结识。妻子是广东人,在家人的建议下,两人还是回到气候温暖的广东,在深圳短暂的停留后。正巧,一位早前在北京认识的老师,在东莞的桑园社区设立蓝衣公益服务中心(佳邻的前身),邀请盘成芬过来帮忙打理。此时妻子也怀孕了,综合考虑下,盘成芬选择了东莞。

“一来就是10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和这里结下这么深的缘分。”盘成芬表示。

盘成芬在做主题演讲。(资料图)

接手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主打亲子活动

来到东莞后,盘成芬就在离佳邻不远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做志愿者服务。他回忆,桑园工业区是东莞早期的一批工业区,每到上下班的时间点,在流水线工作了一天的打工人,从工厂里涌出,密密麻麻地走在路上,不一会就又散去,有的回家做饭,有的去吃大排档,有的找地方上网。

正因为同样有工厂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于在莞务工人员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2016年,他正式成为“东莞市佳邻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几位工友和社区妈妈给予协助,成立了一个由社区家长参与的执行委员会。

这个58平方米的房子,是社区的活动室,也是社区的图书室,免费为社区里在莞务工家庭子女、社区儿童 居民提供图书借阅,组织四点半学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课后安全学习的空间。开办各种社区讲座、电脑学习班、面点师培训班、粤菜师傅等,协助来莞务工人员在打工之余提升自己。

淋过雨,就更想为别人撑伞。亲子活动是佳邻的主打活动,盘成芬说在他四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出来工作,他成为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是容易让人自卑的。有家长陪伴的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更温暖。”

他希望通过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尤其在暑假期间,他通过组织夏令营,让从家乡来到东莞过暑假的留守儿童,和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而不是从一个地方的“留守”到另外一个地方“留守”。

每一次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和参与,都让盘成芬觉得图书室对于家长的孩子们的的重要性。在桑园社区,佳邻是不少孩子们放假的好去处。

中心开展活动现场图。

用送快递的工资补贴服务中心

佳邻的运营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8年,佳邻没有获得任何资助和经费支持,这一时期盘成芬的孩子上学要钱,家里生活要钱,曾经一起奋斗的工友,也迫于生计先后回了家乡。盘成芬是中心唯一的全职,巨大的压力迎面而来。

“白天送快递,晚上就去搬货”。盘成芬说,当时还向外借了网贷,想尽全力维持佳邻,不想放弃这个社区的连接点,想社区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这里活动、看书,成人则可以在这里学一份手艺。

然而,现实却没有朝着希望的方向走。“我一只眼睛完全看不到,另一只眼睛是高度近视。别人送快递11点就送完了,我可能下午一两点才能送完。一个月2000-2200元。补贴中心的房租就去了1200元。剩下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盘成芬一度“死心”,“我将图书室图书捐赠出去,场地挂出招租的牌子。”但是挂了半年都没有租出去,房租就一直需要支付着。

2019年年中,东莞残联开启征集“微心愿”活动,盘成芬给自家孩子填了“一台自行车”。当年7月,东莞残联的领导一行和爱心组织将自行车送到家里,然而家里根本站不下,他就将大伙来到佳邻。过程中,他向大家介绍了佳邻的情况,现场的爱心组织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捐赠图书桌椅并快速落实。

“命运似乎要我坚持”。盘成芬表示,那时候一位朋友也给他借出一笔资金,还上了高利贷,让他得以喘气。他开始思考将佳邻重新运营起来,他服务的快递公司,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也让他按件算工资,“上午送快递,下午正常开放中心”,将重要的活动放在周末、寒暑假,积极联络周边的社工机构合办活动,中心的人气渐渐回来了。

如今这种模式,盘成芬仍在坚持,一边经营生活,一边运营中心。

2020年,开启新的模式,中心通过生活服务连接居民。

在社区居民团购物资“塞”图书 

时间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中心一度停止开放。他尝试新的模式,利用上午闭馆时间,承接社区团购提货点,妻子负责分配货品,他送货上门,“我会在每一袋货品里,放一本书。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社区图书馆。”

现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大家可以在下班到社区服务中心自提。在盘成芬看来,社区团购建社群的模式,某种程度也是将中心变成社区的连接点,居民在这里相遇,在社群上交流、工作、生活、育儿、买菜等,增加邻里之间的友善和信任。

一个中转站,它的连接作用有多强?盘成芬说,可能一两次对方提了货就走了,但是第三次他就会好奇地问,时间长,大家都了解,图书室除了提货点,还有很多的公益活动可以参与。“当然社区的服务有很大的空间做推进。”

盘成芬认为,这也是中心服务社区居民的一种方式,开展亲子活动也是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提货点、构建居民的社群也是一种社区服务,关键是要连接社区里的居民,“做什么都不离开社群,有资源的情况,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活动,没有资源情况,少开展一些活动,多做好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只有做好社区居民服务,邻里更美好。”

盘成芬整理图书。(资料图)

曾经的“怀才不遇” 现在的释然

“曾经特别的 ‘孤独’。”盘成芬说,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岳父、父亲不是太能理解,觉得作为一名男人可以做些其他活养家,幸好岳母、母亲虽然不清楚“公益”具体是做什么,但是知道在做“好事”,她们也会来帮忙。

“妻子是我的同行人,我们做志愿服务认识的。我们一起去考社工证,我们一起提升自己”。这一点上,让他满足。

“和普通的生活是一样的,公益是我的一个生活方式。“盘成芬已经释然,自己是一个来东莞的普通建设者,希望在这里工作、生活,那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去追求去打拼。

努力总有回报,正向的反馈正在发生。2021年-2022年,为了提升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东莞市先后启动“梦圆百年 共享文化”“优享文化 美好家园”活动,盘成芬积极申报,共获得活动经费10余万元。

2022年12月25日,图书馆收到一批爱心人士捐赠的小书架和30本新绘本。捐赠者是一位老师,多年前她通过博客了解到服务中心,和盘成芬加了联系方式。去年看到中心的报道,她主动发来微信,“10年了,你们还在坚持,太不容易了”,并主动联系捐赠书架和绘本。

“曾经在我们这里阅读过,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孩子,也会在暑假回来服务。”盘成芬说,这个寒假不少人回家了,一般我们会寒暑假组织活动,有一些“毕业”的孩子会回来帮忙。在微信上,也常常有家长让盘成芬推荐绘本,中心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在增加。

看着他们成长、参与,是盘成芬的“获得感”所在。佳邻也让盘成芬有了归属感。盘成芬说,刚来东莞,谁都不认识,经过这么多年,在社区里邻里之间熟悉了很多,像在老家一样,有时候远远看到就招手,叫“小盘老师”。

“这一种回馈,就让你想提供更好的服务。”盘成芬笑言,刚参与中心服务的时候,和妻子二人有了第一个孩子,他们曾考虑过二胎,但是因为条件和精力等各方面有限,没有要。他就和妻子说,“不如将中心当作我们的孩子。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干活能赚钱,我都不会让它关门。”

10年过去,佳邻给来莞的众多小朋友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到目前为止累计20000多人次受益。其中,2022年,一共有1664次的图书借阅,正常的借阅有60余个家庭。

2019年,中心举办冬令营活动。(资料图)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现在中心的运营,主要由盘成芬和5名社区里带小孩妈妈一起参图书室的运行和活动的开展。盘成芬说有了这些社区妈妈的参与讨论建议,中心的活动更贴近社区居民的需求,毕竟中心是要服务社区的。

盘成芬说,“可能在别人眼里,觉得我们帮助了不少人。其实,我们也要谢谢这一些人,是他们帮助了我们。”大家身上看到了有不少有趣的事情,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相处,在这些年里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友爱。

因此,盘成芬过年不回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和不回家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过年。“每一年留在东莞过年的话,要么是因为工作,要么是因为特殊原因可能没有回去。我们提供一个空间,让孩子和家长们一起玩,一起过年。”

就在1月11日、13日,盘成芬先后组织了两场社区活动,让还没有回家的孩子能够走出家门,一起把爱带回家,让孩子过暖冬迎新春、学习居家、社区安全知识,以及党史故事分享会。

2023年1月11日、13日,盘成芬先后组织了两场社区活动。

关于节后的工作安排,盘成芬也想好了。在天气转暖的时候,他将组织春游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在这里不仅有父母工作的工厂,也有美丽东莞的风景。”今年中心获得了东莞市微笑爱心慈善基金会发起的第一届SMIL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活动经费支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活动可以寻找老师、志愿者的参与,让活动更加贴近社区居民需求和专业。

“希望这里成为大家休息的地方,一个学习的地方,邻里友爱。虽然不知道能否承担起这个功能,但是我会和社区居民一起努力的。”盘成芬表示,2018年一家入户东莞,10年的东莞生活他已经把东莞当作第二故乡。

新年的愿望,他没有留给自己,他说希望更多小朋友和父母一起生活,健健康康。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