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定5.6级地震,是余震还是预期中的预震?

1月26日03时49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北纬29.63度,东经102.01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地震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一次余震,两次震中相距8公里。
此次地震是否为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一次余震?以下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四清的回答。
秦四清:2023年1月26日四川泸定5.6级地震不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一次余震,而是预期中的预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1月26日03时49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北纬29.63度,东经102.01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该震发生在我们所划定的鲜水河地震区;根据其震中位置,我们初步确定该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图1)。根据我们提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判断这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与震后地震趋势。
图片
图1 鲜水河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迄今为止,鲜水河地震区共发生2次标志性地震:1786年6月1日康定南MS7.75地震和1973年2月6日炉霍MS7.9地震,其分别发生在第1锁固段的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因而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确定最小有效性震级Mv=MS5.5并修正初始误差后,可建立两次标志性地震之间的力学联系(图2)。
图片
图2 误差修正后鲜水河地震区1725.08.01-2022.09.05之间 MS≥5.5地震的CBS与时间关系
根据我们提出的主震判识准则,可知1973年炉霍MS7.9地震仅是一次标志性地震而非主震,鲜水河地震区存在第2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下一次标志性地震。根据我们提出的震级约束条件,预判该未来标志性地震震级为MS7.9~8.3;在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该地震区还将发生多次不超过MS7.7的预震。由于今日发生的泸定县5.6级地震大于锁固段破裂门槛震级Mv(MS5.5),故确认该震为第2锁固段破裂事件,是一次预期的预震。
此外,这次地震和汶川地震也没有联系,更谈不上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泸定地震发生在鲜水河地震区,而汶川地震发生在汶川地震区。因为这两次地震发生在不同的地震区,且不同地震区的地震无关联,所以泸定地震和汶川地震没有联系。
只有每个地震区在同一轮地震周期的主震(最后一次标志性地震)发生后,与之关联的地震才是余震。主震前的地震,要么是预震,要么是标志性地震,但都不是余震。
图片
图3 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
至于讨论泸定及周边地区接下来是否会发生较大地震,没有多大意义;我们不能只关注泸定这个地方,而是要谈一个地震区,因为同一个地震区同一轮地震周期的地震有联系。用通俗的话来说,这次地震发生在泸定,而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泸定及其周边所处的鲜水河地震区,未来仍会发生一系列的强震和大震,特别是在泸定到玉树一带,应密切关注,并尽早采取有效措施。
不过,鲜水河地震区目前远离下一次标志性地震的临界值,按目前该地震区的地震活动速率判断,未来50年内该地震区不应发生8级及以上地震。
专家信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