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聚焦|一周应急聚焦(2023年1月16日-1月28日)

图片
图片
三门峡大坝下游多人被冲走 网红打卡地实为禁入区
图片
1月22日下午,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河道发生人员溺水事件。三门峡市、运城市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接报后立即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工作。截至1月23日7时,已救出10名溺水人员,其中6人身体经检查无恙已回家;2人正在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2人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经连夜排查和群众反映,另有7人联系不上。
事发地附近多位居民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事发地是一处未开发“景区”,且设有铁丝网,禁止游客进入。但近两年,该地频繁出现在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平台上,同时该地也被贴上“三门峡小马尔代夫”等标签,成了网红打卡地。有目击者称“游客是翻过铁丝网后进入的河道”。
据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通报,三门峡市、运城市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接报后立即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对于是否发生网传的“放水”一事,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是在执行上级调度部门的指令,“而且不是放水,是机组正常的调度运行。”该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都会执行河南省调度中心的指令。“每天都会有调度情况,我们都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执行。”
1月23日,事发地的河边巡逻人员明显增多,不让人接近水,并提醒众人注意不要落水。
针对此事,有网民表示:“不管是不是大坝放水,河道都不是旅游的地方。别一出事了,就质疑为什么放水?”;“好像已经有过此类事故了,有警示牌还非要去涉险,悲哀啊”;“河床、河滩本就不是游玩的场所,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知道哪里可以去,哪里绝对不可以去,何况河滩周边还有护网,哪怕是已经破了的护网,也是在提示这里是禁止入内的”。
有当地网民指出:“这个不是野景区,它本来就是禁止入内的区域,每天都会准时放水”;“小时候在三门峡大坝工区长大,枯水期不定期放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十年来极少看到或听说发生这样的事。近年来接连发生这样的意外,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游客的任性和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冬季枯水期,大坝要间断放水发电,这是正常的生产调度,也无须每天通知”。
有网民表达扼腕之情并提醒:“珍惜生命吧,玩的第一要务是保证安全”;“大过年的,安全还是要注意,希望都平安归来!”;
也有网民建议:“如是正常调度有水,在这区域内岸上最好明示提醒:调度用水河道,水流突变禁止进入”;“开闸时不能先小流量放一段时间再慢慢加大吗?毕竟是有裸露的河段,有人去游玩(部分不知道会突然涨水)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缓慢涨水给人撤退的时间”;“放水前,先用无人机沿河道巡视一下,如发现河道周围有人员,喊话通知,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
还有网民认为:“面对一再发生的同类悲剧,而且是一起带有浓郁人为色彩的悲剧,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网红打卡地以及网友本身,而是应该从根源解决问题,回应更不能潦草地以‘调度指令’搪塞,必须深究背后的机制保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784425007923169
图片
春节期间本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图片
本市应急管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应急管理部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动态实施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督导,全力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力应对寒潮天气影响,确保了本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确保了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https://mp.weixin.qq.com/s/Gx8uyFbKaJ1esx58eiYe-Q
推动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市区两级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突出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防范
图片
春节期间,市区两级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连续作战、深入一线,紧盯油气储存场所、管道管线、重大危险源、烟花爆竹销售点等重点单位场所,全面指导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共派出行政执法人员683人次,检查连续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性场所264家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31项,督导服务企业扎实做好防冻、防火、防风、防泄漏、防中毒窒息等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akcORFdZUoHCJJuERnABqw
图片
辽宁盘锦爆炸着火事故致13死35伤 国务院安委会通报
图片
2023年1月15日,辽宁省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泄漏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3人死亡、35人受伤。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起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1月7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该起事故进行了通报。通报指出,该起事故发生在春节前夕和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期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影响恶劣,教训深刻。初步调查,暴露出事故企业处理效益与安全的关系严重失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悬空,隐患长期得不到彻底消除,高风险检维修作业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安全专项整治走过场等突出问题。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3/01-27/9942060.shtml
四川乐山游乐项目氦气球发生故障坠落 1死3伤
图片
1月22日15时许,四川乐山沙湾区太平镇一游乐项目氦气球在升空过程中发生故障坠落,4名游客受伤。其中,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沙湾区全力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732929767427088&wfr=spider&for=pc
香港籍货轮沉没事故中8名船员已遇难,其中6名为中国船员
图片
1月25日,香港籍货轮金田轮在日本长崎县附近海域沉没截至26日中午,已搜寻到的13名船员中,5名无生命危险,其中4名为中国船员;8名船员已确认死亡,其中有6名为中国船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067006650746793
西藏林芝雪崩致28人遇难,现场搜救基本结束
图片
1月17日19时50分,林芝市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县的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处(墨脱方向)发生雪崩,致人员和车辆被困。截至20日17时30分,派墨公路雪崩已致28人遇难。前方指挥部表示,目前现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633229986900469&wfr=spider&for=pc
图片
数字化转型下应急响应突生组织的潜力
图片
更好地理解在正式应急管理系统之外发挥突生组织的作用,是灾害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一个主题。突生组织的特点是试图通过结合不同的系统和协调不同的观点来弥补灾后环境的情景差距,而不是那些适合官方应急管理结构的观点。由于缺乏集体的专业知识,突生组织经常通过现有工具、技术和技术的拼凑进行实时创新。包括:组织的敏捷性,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早期获得技术专长和创新,特别是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
(一)数字化转型下应急响应突生组织的潜力
一是突生组织这一“劳动力”资源本身的作用。突生组织有时被视为第一个做出响应的机构,通常比官方应急组织早到达现场。突生组织有时可以获得比任何单一机构更分散、更深奥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没有标准的方法和科层制命令指挥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给予成员更大的自由,即兴发挥,避免冲突或重大的组织风险和责任。国内学者张海波等以鲁甸地震为例证实,在中国民主集中制政治情境下,突生组织网络的功能包括抢险救援、群众生活安置、医疗救治防疫、治安维护、新闻宣传、社会动员。
二是超越劳动为导向,通过巧妙地重新部署相对新颖的信息通信技术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分布式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和容量的大规模增加,加速了突生组织群体的创新潜力。在过去的20年里,突生组织网络在制定灾害相关通信、信息共享和协调策略方面表现出色。在技术的支持下,突生组织网络已经将关于紧急情况的主要交流地点从政府和机构协调的等级领域转移到了信息不断流动的公共领域。尽管自组织的技术众包平台存在减少监督和错误的风险,但研究表明,在突发事件后出现的突生组织网络通常是自我监督和准确的,同时比官僚组织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是突生组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公共政策议程,改变应急治理模式。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突生组织参与应急实践工作搭建了新的舞台,新公众参与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应急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逐渐以网络化、扁平化、交互式方式实现协同治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其是大型数字企业以科技资源为支撑,凭借“非常合理以至于难以拒绝”的方案,发送公共政策议程,推动企业与政府协同合作。例如支付宝团队推动健康码落地与全国推广、美团无人车外卖配送业务推动路权政策。
(二)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的“救命文档”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多地暴雨成灾,求助信息遍布微信、微博等平台,海量信息喷涌而出。面对社交平台上真假混杂的信息,21岁的河南籍在读大学生Manto在7月20日20时57分在腾讯文档自发创建了在线表格《待救援人员信息》,并与数字志愿者们共同合作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核实,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流传。数字志愿者们是“7·20”河南特大暴雨中的群体突生,是临时存在的群体。截至7月21日21点,该文档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累计浏览访问量250多万次,帮助许多身处险境的受灾群众成功脱困,被网友称为“救命文档”。作为一款可多人协作的产品,腾讯文档以文字凝结而成的信息之网,在紧急灾情中涌现出一种大规模协同互助的可能性,让网络互助成为应急救援的新模式。
(1)创建腾讯救命文档,开放式数字化连接。
腾讯救命文档是通过空间转化,对求助者和施助者进行广泛连接。“救命文档”搭建了一个求助者和施救者的信息通道,基于实时共享、开放协作等功能特性,打破信息壁垒,在救援过程中实现供需方之间的信息畅通,是以众包方式搭建的一个复杂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数字志愿者们以腾讯文档为载体,实时整合、筛选网络上碎片化的待救援信息,并通过电话、微博私信等对信息进行核查,将求救信息按紧急状况进行分类,帮助受灾群众和专业救援力量高效对接。例如在第一阶段:作者Manto创建了文档,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她与其同学、熟人和社群伙伴30多人分工协作,分别开展信息搜集、整理,条目筛查、核实,微信群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表格发出去10分钟后,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当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出现时,他们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别标识,标明求助信息的需求等级,分为强、紧急、高、急四个级别。2个小时内,表格更新到23版,也加入了不少帮助核实消息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被核实。
(2)“腾讯文档”数字化在线赋能,“穿透”多任务场景。
在线是在连接的基础上,“生产”多任务多场景,支持任务在线、组织在线。例如在第二阶段:扩展救助条目,社会专业力量壮大。文档发出4个小时后,表格增加新条目“可支援”和“漏电风险地区”。根据复杂的汛情形势,使用表格筛选功能,可精准锁定救援需求。随后,又增设子表格“官方救援队信息”和“民间救援队信息”,网友自发提供的避险地点超50个,而第二个和第三个“已成功救援”者也出现了。紧接着又新建了子表格“医疗信息”,医生们自发组织起线上问诊群,第10个小时,待产孕妇生产指南被大字加粗放到了首页。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给救援带来了希望。
(3)“迭代升级”,数字化敏捷协同。
大规模协作信息接力表格,发展成大型信息中转站,主体间基于共享通道实现相互协作。救命文档的包括多个,有医生自发组织了线上问诊群为当地受灾民众提供医疗知识,制作了待产孕妇指南指导人们如何在家里生孩子;有程序员制作了能够标注求助地点的地图;还有大量非专业人士和个体自愿开放避难场所;高校志愿者们参与信息录入、维护等。例如在第三阶段:文档创建12小时后,参与编辑的志愿者仍在持续,254人同时在线填写求助信息。因可编辑人数已达上限,腾讯文档产品团队关注后马上紧急扩容,确保“救命文档”的稳定体验。与此同时,网友贴上更多不同平台的求助频道,救援在加速。整张表已成为一个大型信息中转站,子表也逐渐具备规模。18个小时后,网友组建了更多微信和企业微信互助群,程序员自发制作了可以标记求助地点的地图小程序。表格里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互助信息快速反馈通道,避险地点增至近100个。21个小时之后,这个网友们自发建立的表格,从一开始的一张表,变成了有一个独立首页+9个功能sheet的“厉害”工具,求助信息超过1000条。(作者:杨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雪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曾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来源:《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年第五期)
https://mp.weixin.qq.com/s/qpjRsbDBNzYvSEYrbaBKuA
end
▌来源:宣教中心、东方网政务中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