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听听日照籍在外人才怎样说

春节期间
大批日照籍在外人才返回家乡
他们心系桑梓地 情牵家乡人
看看在他们的眼里
故乡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外地返乡日照籍人才专访之李铁道
“以前是老破旧,现在是新面貌!”
在上海创业的日照游子李铁道,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聊起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以前村里全是土路,一下雨,脚上就会沾满了泥,现在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路修缮好了,出行也就方便多了;河岸边修上了堤坝,种上了植被;农村的污水都统一收集处理,村子建设得就像个小公园,人居环境、卫生条件都有了很大改观。”
图片
最令李铁道感到欣慰的是,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乡们外出旅游成为家常便饭;村村有健身设施,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到健身运动当中去;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李铁道感慨地说,“这些民生事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这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我们日照经济发展的成效,反映出地方政府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情怀。”
这次回家,李铁道除了看望父母、走亲访友外,还到镇上去赶了个年集。“大集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买到的东西便宜又新鲜,与以前乡村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时代相比,现在农村的产品质量、品牌意识有了质的飞跃。在我看来,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还真不比城市差。”
与家乡阔别三年的他,谈及回乡感受,语气里尽是激动和喜悦。
图片
不知不觉,李铁道在上海打拼已经二十年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市日照商会的会长。“作为一个莒县人,吃着家乡的饭、喝着家乡的水长大,我理所应当地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发展。”
在接受采访时,李铁道说,近年来日照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项目为王”理念深入人心,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日照有区位优势,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产业链发展十分迅速,产业特色也日趋鲜明,产业集群渐成规模,这些变化,对于立足产业链进行招商是十分有利的。
“我作为上海市日照商会会长,为家乡招商引资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李铁道表示,回去后,他会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进一步加大宣传日照、推介日照的力度,积极促成更多的企业来日照洽谈合作,努力让更多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老家日照!范成磊:一位博士生导师的故乡情
从黄海畔的齐鲁大地
到山海关外的冰雪北国
从一名逐梦少年
到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千里之遥的距离
挡不住的,是范成磊的思乡之情
和对家乡发展的惦念与牵挂
图片
叶连俊/摄
“虽然在外求学工作多年,但我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常回老家来探亲。这些年,家乡的发展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变化,我想,那应该是‘蝶变’!” 
2023年春节,范成磊回到日照老家探亲,家乡的发展变化再次让他为之感叹。
图片
“曾经,印象中的日照是个城中到处是村落、楼房低矮、大街上跑满三蹦子、人们穿着打扮非常土气的小城。交通也不畅,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倒两次火车。那时候跟外地人说起家乡,绝大部分人都一脸茫然:日照在哪儿?”
图片
“最近几年,跟家乡的联系越来越多,非常欣喜地看到家乡在一点一点地蜕变,甚至可以说是精彩的蝶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高铁通了、机场通航了、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每一个变化都令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感到由衷地喜悦,也为家乡的发展打心底里高兴。”
图片
“如今的日照,到处都是公园绿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好了。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街道宽阔通畅、秩序井然,人们的穿着更加时尚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日照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风水宝地,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
“更令人高兴地是,现在咱们日照还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我们再也不需要用‘在青岛南边儿’来介绍她了。”范成磊笑道。
图片
李玉涛/摄
回报家乡
是每个在外学子心中永恒的梦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范成磊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
注重与家乡企业的联系
主动担当企业和高校间的桥梁纽带
“我本人和日照的新睿博特机器人、华源索具、伟业工具等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咱们日照市的产业和人才政策优越,在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近5年,我共为日照企业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人才团队4个,包括国家千人/万人领军人才2人,杰青和长江学者3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2人。其中1个团队被评为市级创新团队,正在申报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
图片
 “这几年,我也感受到了日照营商环境的长足改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将自己所学,更好地和家乡的产业相结合,助力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家乡更多地引进一些高端人才和一些新的技术,助力家乡发展。同时作为哈工大日照地区招生组长,也非常希望和欢迎更多的家乡优秀学子到哈工大读书深造。”
图片
 “如今,日照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相信在家乡父老的共同努力下,日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进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黄海明珠。祝我们的日照越来越美、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外地返乡日照籍人才专访之王刚
辞旧岁,迎新春,又一个新年到。
春节是一个温馨、团圆的传统节日,不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借此机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并慰藉那长久萦绕心间的乡愁。
王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07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做博士后,2009年回国工作。因为工作和疫情原因,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  
“我目前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和新功能晶体方向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王刚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他们一家人终于在年前乘高铁回到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街道庙山前村的老家,与家人团聚。
王刚告诉记者,这次回家,父母的逐渐衰老让他担心,然而家乡的一系列新变化,却让他倍感惊喜。
日照这座向海而兴的年轻城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大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成学校、幼儿园明显增多;随处可见开放城市书房,日照的科技、文化气息日渐浓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的发展仰赖于科技的突破。而日照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持续投入,为日照的长远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一些朋友的孩子和我聊到了相对论、质能方程等知识,他(她)们将是未来日照强大创造力的源泉。”王刚欣慰地笑道。
他觉得这几年家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人才的引育。“引育创新人才,壮大创新企业,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这让我看到了家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宽阔的村路上,王刚边走边说:“虽然常年在外,但我一直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日照已经连续两年上榜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逐步提高,不少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开始落户日照。” 科技创新给港口、钢铁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并推动了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家乡求贤若渴的态度、海纳百川的胸襟,让游子们感受到了故乡强烈的召唤。
“家乡情结是无法割舍的,我将竭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助力,肩负起助力家乡发展的责任,让更多人了解日照,让更多人融入家乡这片热土。”王刚道出心声。
图片
“每次回家都能有新感受” 
——外地返乡日照籍人才专访之朱立龙
图片
“每次回家都能有新感受。”莒县长岭镇朱家课庄村的朱立龙,谈起此次回家过春节的感受,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朱立龙现任职于山东师范大学,是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受省委组织部选派,挂职担任临沂市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谈起家乡的变化,朱立龙感触十分强烈。
踏入莒县县城时,便有一股新时代发展之风扑面而来,当前随着“突破莒县”深入推进,“一河两岸”齐发力,莒县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步入莒县沭河两岸,远眺沭河东岸新城区,高楼林立、街道整洁有序,近观沭河西岸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精致城市创建正如火如荼,一派热闹景象。
朱立龙虽常年在外地工作,但他仍时时关注着莒县的发展。“我的微信里关注了好多个有关莒县的公众号。看到莒县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宜居宜业的县城,一个经济、创新、生态、人才、教育等各方面发展都走在大干快干道路上的县城,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
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刚刚参加完县委、县政府举办的2023年外地返乡人才座谈会,为莒县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言献策,提供桥梁和纽带,为家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莒县是一个极其注重家乡情怀的县城,每年正月初三都会如期举行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共同为莒县的发展出谋划策。”
县城发展越来越好了,村庄也是毫不逊色。“村庄变得更干净了、更整洁了,村庄的“面子”变得更漂亮了。”朱立龙话语间满是感慨,原来村庄的西面是一条“野河”,河水浑浊不清。南面是一座山,山上杂草丛生。但现如今,河水清了,而且两岸都设置了防护林,山上也种满了几样不同的果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最让朱立龙欣喜的是,村庄里面还设置了垃圾桶——五颜六色的垃圾桶。“这便是乡亲们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起点,起码说明乡亲们有意识了。”变化的不仅是村里的人居环境,还有村民的观念,大家都自觉地开始共同维护村庄的环境,村子的“里子”也做起来了。
回家几天,闲暇之时,朱立龙会携家人在家乡到处走走,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我时常告诉自己和家人,毋忘在莒。不管走多远,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朱立龙说只要能为家乡发展提供帮助的,他必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五莲:借力“外脑”赋能突破发展
  “‘锦绣五莲’日新月异!家乡发展好了,我们在外的游子,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叩官、户部等乡镇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樱桃树2000余棵,建议我们县里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打响五莲樱桃特色品牌。”
“实施教育三年振兴行动,关键还是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教育工作的‘牛鼻子’,教师好了,学生就好了;学生好了,教育就好了。”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建议进一步畅通我们五莲在外人才通联平台、机制,为锦绣五莲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月25日上午,五莲籍在外人才新春座谈会举办,在外人才代表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坐一起,在观看《锦绣五莲》城市宣传片、听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后,大家积极畅所欲言,为家乡五莲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这是该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构建“北上南下、东接西连”四方联动、全域协同的开放新格局,开展的又一重要活动。
五莲县始终秉承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去年组建了5个开放招引工作专班,尽锐出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胶东经济圈和中西部区域,并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武汉布局锦绣五莲形象展示“旗舰店”,也作为五莲在外人才的通联枢纽,加强对接联系,集聚各方力量,全力答好招引抢答题、推介必答题、好品营销附加题。
为便于广大在外人才关心、支持家乡发展,五莲县正全面加强摸底、梳理工作,充实在外人才库建设,并积极通过分类汇集、聘任“招商大使”等方式,进一步健全日常通联交流机制,让在外人才争做助力现代化锦绣五莲建设的“实干先锋”、家乡双招双引的“相马伯乐”、宣传推介家乡的“形象大使”,为锦绣五莲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保障。
“意见建议提得好,更要确保落实好。”五莲县委书记武光锋说,“我们将认真研究梳理,充分采纳吸收,安排有关部门单位主动跟进服务,与在外人才常联系、交朋友,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现代化锦绣五莲建设突破成势。”
“老家有了新变化”
——外地返乡日照籍人才专访之李荣贵
图片
“半年没回家,路又变宽了。”在莒县峤山镇张家岭村,老家的变化让李荣贵欣喜万分。
李荣贵常年在青岛市工作,现任青岛大学科技处处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和山东省政协委员。李荣贵向记者说道,他一般一年回家两次,但每次都能有新的感受。
“过去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屋外土路高低不平,可你看现在,哪还有过去的样子。”记者顺着李荣贵手指的方向看去:穿村而过的道路通畅干净,整齐明亮的路灯矗立路旁,屋舍俨然,各家各户门口干净整洁,都张贴着红红火火的对联,格外精致生动。
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变化上,更生动镌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现在家家户户生活殷实富足,轿车已很普及了。”李荣贵说,变化的不仅是这些外在的条件,村民的内在观念也深受新时代发展的影响。过年期间聚会多,但他发现乡亲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比如大家都互相提醒酒后不开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村子里非法捕猎现象也基本消除。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家乡人新变化的肯定与赞美。
村庄一小步,县城一大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突破莒县”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李荣贵向记者介绍,此次回家过年,当地市县政府加强顶层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双招双引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感受到了家乡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近两年连续在正月初三召开人才或创新发展论坛,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为本地企业和行业发展搭台子、铺路子。”他说,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从经济、生态、人才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助力家乡的快速发展。
这次回家,李荣贵和家人还去参加了当地举办的新春庙会活动。糖葫芦、烧饼、糖瓜......各种传统美食,每一口都是充满心意的浓浓年味,还有木制的小玩偶、泥制的哨子、盛水瓦罐等各式各样的本地特色玩具。“希望这些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活动,能坚持办下去,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能望得见山水、看得见发展,也记得住乡愁。”
吃到久违的家乡味,陪长辈采买年货,和老友相约聚餐.....短短几天,李荣贵和家人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感受着过年的浓浓年味,也在欢声笑语中也体悟着那些家乡的美妙变化。
“谁不说咱家乡好”
——外地返乡日照籍人才专访之严守雷
图片
“村里的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进行了公厕改革,马路边上也安了路灯,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好了……”新年里,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严守雷与亲友们围坐在一起,细数着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现在的柏油马路几乎是通到每家每户,我们小的时候路都是土路而且还不够一米宽,那时候大家拉着板车都走不了。现在不光是汽车可以双向,错车都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的整体环境,让人感觉到焕然一新,并且看上去特别舒服。”严守雷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聊起家乡这几年的变化。
最令严守雷感到欣慰的是,村里的父老乡亲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好了。“我们村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面粮油等慰问品,种地也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村村有健身设施让村民可以参与到健身运动当中去;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回家这几天,严守雷还参加了”毋忘在莒·一月议农”莒县人才会客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我切实感受到政府现在的服务比以前更积极,更进步了,开始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和细化惠企服务了。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和家乡的产业进行结合,为家乡更多地引进一些高端的智力人才,以及先进的技术。”   
谁不说咱家乡好!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让日照籍在外的人才心里有了更足的底气。严守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以日照为荣,随时随地宣传日照,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青年人才来日照创新企业,实现人生价值。”‍
刘金铜:生态发展为日照带来巨大变化
“我能看到我家、我们村的巨大变化,我们有乡村振兴的项目还有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又列入了全国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所以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深。”五莲籍在外人才新春座谈会结束后,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金铜由衷感叹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巨大。
1月25日,五莲县召开五莲籍在外人才新春座谈会,邀请20余名五莲籍在外人才代表叙乡情,谋发展。座谈会上,大家观看了《幸福乐居·锦绣五莲》宣传片,听取了五莲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这些年来,日照变化非常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是非常明显的绿水青山,还有践行国家的一些先进理念,最主要的就是乡村振兴方面的农旅融合或者叫生态旅游与农民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刘金铜说道。
近年来,五莲县深入实施“生态强县”战略,加快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新高地,2022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一名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刘金铜经常为五莲县招才引智出谋划策。“我给叩官镇引进了两名博士作为副镇长,相对起到了一定的科技方面的作用。 ”刘金铜说,“作为一个生态学的科研工作者,我也特别高兴,我希望五莲县能够发展也来越好,也希望在外的优秀人才多为家乡做贡献。”
“日新月异绽光华”
——刘培超:建设家乡倍感自豪
“给父老乡亲们拜年了!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意,平安幸福!”天上的燕子回到了自己的小窝,奔波的游子吃到了妈妈的饺子,忙碌了一年的刘培超又一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走在车水马龙的迎宾路,逛在人声鼎沸的莒国古城,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超感受到了家乡的畅通便利和文化繁荣。“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照人,老家这些年的改变我深有感触,能够投入到建设家乡的进程中来,我又倍感自豪!”
从事机械工程研究的刘培超硕士毕业后不久便南下创业,2015年成立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自创“Dobot”机器人品牌,并迅速发展壮大。如今的越疆科技在美国、日本、德国都设立了子公司,成为了一家全球化的机器人企业。
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刘培超时刻思念的也是养育自己的那片故土。“我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心和家乡是永远连在一起的。”公司业务做大做强后,2020年,刘培超在日照经开区设立越疆科技日照生产基地,批量化生产柔性机器人,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教育培训等领域。作为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越疆科技日照生产基地也实现了产能的迅速跃升。
日照生产基地从2020年11月奠基建设,到了2022年10月,实现了万台机器人的下线,展示出了日照的新速度,在机器人领域里,与全球一起并肩奔跑。
“我希望能够通过我自己的朋友圈,在深圳、长三角、珠三角,动员、发动一批我们日照走出来的青年,多回家看看,多去融入日照,投资日照,让家乡的发展,绽放出日新月异的光华来!”
在未来,刘培超的目标是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照的教育、高端制造、工业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一起在“机器人+”领域抓住时代的窗口,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一份力量。